青竹蛇🐍
文/李广昌
夏末初秋,我随内良村的几位朋友上山,本想寻些七叶一枝花、重楼一类草药。才步入山沟不远,忽听一声喊:“那里有青竹蛇!”我霎时惊出一身冷汗,以为真遇上了毒蛇。定神一看,原是朋友在杂木丛中发现了数棵名叫“青竹蛇”的花榈木。职业所致,不由得凑近细看——
此物别名甚多:花榈木、三钱三、翻天云、臭树、牛屎樵、青树皮、青豆风柴、青龙捆地、相思树、红面桐、烂锅底柴、红豆树,皆它之名。
“青竹蛇”以榈木之名首载于《本草拾遗》,是豆科常绿乔木,高可逾十六米。树皮灰绿光滑,幼枝密被棕黄绒毛。叶互生,呈羽状复叶;小叶五至十一片,革质,椭圆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叶背亦密生绒毛。入夏开花,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缀灰黄色绒毛,花色黄白。荚果扁平,微具喙。种子熟时艳红。
其性辛温,具祛风除湿、活血破瘀、解毒消肿之效。
主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赤白带下、跌打损伤、骨折、感冒、蛇咬伤与无名肿毒。《江西草药》称其有毒,可催吐,故内服不宜过量。
民间应用更是丰富多样,略举如下:
跌打损伤:取根皮适量,水煎兑米酒服;另以鲜根皮加甜酒糟捣烂外敷。
腰肌劳损或扭伤:根皮浸高粱酒七日后,少量内服兼外搽。
感冒:茎部水煎,白糖为引。
产后腹痛:鲜根水煎服用。
腮腺炎:根配青木香研末,调糊外涂。
青竹蛇咬伤:鲜根皮捣敷患处。
烫伤:叶研末,调茶油外涂。
避孕:根煎水,月经过后三日服。
正当我在花榈木前沉吟,一位村民朋友走近说道:“这树皮色灰绿,山间的青竹蛇常攀附其上,颜色难辨。每见此类树,我们总会远远仔细打量,生怕遭蛇咬。不过真被咬了也不必慌,立刻用它的根皮洗净捣烂外敷,就能解蛇毒。”
山中一日倏忽而过。他们最终采到了哪些药材,我已记不真切;唯有这别名“青竹蛇”的花榈木,以其名实交错的身份、药毒并存的性格,和民间世代相传的应用智慧,深深扎根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