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海校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有居民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已从银行取出现金,随时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派出所民警立即协同反诈中心开展处置工作,不断拨打电话联系毕先生,但始终未能接通。民警立即走访周边群众,同时反复拨打其电话全力寻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通过电话联系上毕先生,告知其已被不法分子诱导,存在被诈骗的风险。
但毕先生仍坚信自己未遭遇诈骗,正准备乘车前往遵义送现金。情况紧急,民警一面稳控其情绪,一面反复要求见面。最终,民警在河滨大道见到了毕先生。经过民警的全力劝说,毕先生才恍然大悟,成功止损4万元!此时距离接到线索,仅仅过去不到一小时。
据了解,毕先生近日点击一推广链接购买流量卡后,在“客服”诱导下下载某APP并开始刷单任务。8月25日,该“客服”声称已为毕先生申请福利,逐步引导其从银行取出4万元存款,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并用胶带缠绕后,准备送至遵义某指定地点。
事后,民警向毕先生剖析了“线上诈骗+线下送钱”手段的诈骗本质。“没想到买张手机卡都会遭遇诈骗,幸好你们及时,不然这钱我就找不回来了”。毕先生既后怕又庆幸,对民警的及时劝阻表示衷心感谢。
电信网络诈骗种类繁多,手法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大家记住“三不一多”原则,提高警惕性,就能够有效识别电信网络诈骗,保护财产安全!
尤其要做到以下四点:未知链接不要点,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1、“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2、“不透露” 任何情况下,均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防疫工作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若有任何关于“流调”、“健康码”异常等疑惑,请及时联系居委会、派出所寻求帮助。4、“不刷单” 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1、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
2、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
4、陌生电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一律不点。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删掉。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都是骗子。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都是骗子。
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先交钱,都是骗子。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或转账,都是骗子。
5、凡是在通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都是骗子。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都是骗子。
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或转账,都是骗子。
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都是骗子。
END
心系群众,责任在肩桐梓公安将始终牢记为民宗旨热心服务群众倾力为民解忧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桐梓公安一直在行动请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供稿:反诈中心、海校派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