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海欣
8月29日,河北星海文学书画院组织采风活动,应平山赵文平老师邀请,到平山县北冶乡黄安古村落采风,参加活动的有河北星海文学院执行院长张凤轩,副院长杜海欣,著名书画家,西兆通文化站站长郝俊臣父子,书法家石争华老师,还有滹沱诗社社长刘锁海,秘书长王荣建,文艺部主任陈海青,还有我们多才多艺的郑伟老师,一行9人,拼车前往。
黄安村是平山地区比较著名的古村落,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相传,元代至正元年便有人在此建造寺院,时名皇安寺。到了明代,相继有黄、高、丁姓人家入住聚居成村。因这里山峰土黄染壁,故村庄取名“黄安关”,到民国时期改为黄安。明代初期,由黄姓名安者,自外地迁此首居,改其姓名为村名,得名‘黄安’”。至今村南名叫“黄岭”的土岭,便是以黄氏祖坟命名。
黄安村位于晋冀之间,是著名的“山路十八弯”地区,往西穿过大山就是山西境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那些古店铺,商铺,驻马店,都在诉说着他曾经辉煌的过往,重要的交通位置,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还保留着古炮楼,古城墙,古城屯,古城门的遗迹。在一个陈旧的古门楼下,我们看到一尊来自“道光十年”的石狮子,依旧神态可掬,巍然屹立在村口,和它对面的“孤山一线峰”一起,守护着黄安的喜乐安康。
黄安村位于平山县西南部,距县城大约70公里,建在崇山峻岭的冀晋分水岭上,岭东为冀,岭西属晋。村庄四面环山,形似“月牙儿”。村中以天然山泉水为主要水源,这些年通过对大山的改造,种植了大量果树,苹果、梨、山楂、核桃等都是主要产业。除了水果,山中还有大量野草可以入药,是重要的草药生产基地,村里设有各种采摘园,可以供游客采摘。村里有赵、邢、韩、高、王等姓氏,其中以赵、邢、韩居多。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含有大量矿物质的优质山泉水,滋养着勤劳善良的黄安人民,赋予了他们自信的气质和开阔的胸襟。
踩在村庄古老的石子路上,那些雕梁画柱的古建筑,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看得出当初做为晋冀之间的咽喉要道,古黄安也曾鼎盛一时,650年的老槐树,和色彩斑驳的古戏台,还保留着清脆的棒子声,和村民高亢地喝彩声,风雨摧残了它们的容颜,却深深刻进了每个黄安人的心里。
“归来兮东篱小院”民宿经理李明亮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民宿情况,民宿主要以包院和单间为主,包院大概能住七八个人,每晚799元,单间每晚300元左右,可以提供早餐,也可以提供厨具,和自己采摘青菜做饭,民宿特色可以在“抖音和快手”上查看。
村书记杨云平听说我们到来,专程赶来,希望和我们建立合作联盟,用文化平台宣传黄安,让更多的人了解黄安,走进黄安。大家相见恨晚,都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在这里特别感谢邀请我们前往的赵文平大哥,让两种共同的声音得到碰撞和融合,让我们的心紧紧链接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我们精诚合作,为河北文旅和黄安村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
作品展示
赞黄安村村委会
文/张凤轩
黄安村委力勤酬,心系民生福祉谋。
筑路修桥连野陌,引泉助亲润田畴。
倾情帮带解忧难,笃志富农诚壮猷。
古郡平山添锦绣,乡园新貌竞风流。
诗赞黄安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文/张凤轩
卸甲归乡志不休,黄安服务站中求。
昔年竭力卫家国,今日丹诚献故丘。
琐事频帮解忧困,温情倾送暖心头。
荣光永耀英雄地,绿水青山富贵留。
七律·礼赞数学名师
数函公式演苍穹,智慧深藏运算中。
直尺画圆存矩度,方程解谜显神工。
精研教法一生付,诚育英才两袖风。
桃李芬芳群萃赞,名师恩德万民崇。
赞黄安村村委会
黄安村委力勤酬,心系民生福祉谋。
筑路修桥连野陌,引泉助亲润田畴。
倾情帮带解忧难,笃志富农诚壮猷。
古郡平山添锦绣,乡园新貌竞风流。
鹧鸪天·吟黄安古槐
六百年间立村中,虬枝铁干势如龙。
繁阴曾庇迁民泪,苍翠长涵故土风。
擎日月,傲霜冬,沧桑历尽更雍容。
今看古槐参天起,犹伴黄安盛世红。
满江红·赞平山黄安村
翠嶂屏开,桃源境、沧桑几度。凝望处、台梯斑驳,青苔倾诉。百载槐风吟旧事,千秋泉脉滋芳土。更谁记、商贾踏霜来,铃铛语。
石狮立,云烟舞。祠堂静,檐铃诉。看炊烟青瓦,霞染槐树。一脉诗书传世久,千窗灯火承星露。待重寻、月下木门声,清如故。
回谢友人赠诗
赵文平
承蒙妙笔寄情长,字句珠玑暖寸肠。
知己相携行世路,诗文互赏沐春光。
愿同岁月追云志,更共襟怀向远方。
此谊当如星汉在,辉辉永夜照晴窗。
赞赵文平老师
卸甲犹怀赤子忱,千行村志付文深。
诗裁清水半弯月,客咏黄安万木荫。
导览古村寻旧迹,传承红脉启新音。
莫言白发催人老,一片真诚献爱心。
黄安古村落游记
文/刘锁海
太行山把最深的温柔,叠成古村的模样
沕沕水的雾是晨的纱,轻覆东麓的青冈
天桂山的云垂落北坡,与崖壁共守时光
满坡药草攥着清苦的香,是大地捧出的良方
元代寺钟敲开的岁月,在砖石缝里静静生长
明代迁徙的姓氏,把根扎进四合院的梁
一百五十眼窑洞像时光的罐,盛着朝暮与星霜
鹅卵石街巷磨亮年轮,每步都踩着过往
村西长城还凝着明代月光,工事藏着旧年铿锵
二郎拳的风掠过晨露,梆子腔绕着老槐轻扬
四月十八的庙会,把热闹酿成甜的浆
空中画廊的红叶,在晋冀边界燃成火光
曾是通商要道的石板,印过多少赶炭的脚掌
梯田的纹路里,还留着耕耘的温烫
水利清泉漫过田埂,浇开新的畅想
东篱小院的窗棂,把城市的羡慕的民宿妥帖安放
这座被时光偏爱的村落,把历史与现在
织成一幅缓缓展开的、温暖美丽富饶的希望
黄安村赋
文/刘锁海
太行深麓,滹沱远襟,黄安古村,地孕灵琛。东望沕沕水溅玉,北依天桂山插云,西连晋域盂县境,雄踞平山扼要津。群峰巍峨摩霄汉,悬崖陡峭接苍旻,植被葱茏藏珍药,岚气氤氲绕柴门。四批国录传村落,五批冀榜列名村,千年风骨今犹在,一方水土养斯民。
回溯渊源,元代肇基,至正元年,寺建名垂。明时诸姓迁此聚,黄高丁氏共栖迟。初号安关承旧制,民国易名传今时。明清建筑存古韵,石窑百五藏幽思。四合院舍二十二,飞檐翘角映晨熹。卵石铺街通巷陌,苔痕印履记朝曦。西隅明垣遗旧垒,晋奉战迹觅残碑。二郎拳术传薪火,梆子唱腔绕竹篱。四月十八逢庙会,香风笑语满村墀。
昔为晋冀通商道,炭集声喧忆旧熙。梯田层叠留农韵,窝棚遗址印霜欺。空中画廊连两省,喀斯特貌显神奇。霜叶漫山燃似火,秋光遍野醉如诗。二零一九兴水利,扶贫惠政暖民脾。村干部擘画宏基;支委村委同心聚力,百姓共逐富期。闲置石房变佳境,东篱民宿客来熙。日日满庭无隙地,八方游子乐栖迟。
叹此黄安,钟灵毓秀,古意新声,相映相侔。观山则豪情溢,听水则尘念休。赏建筑知文脉,品民俗忘烦忧。愿此明珠长璀璨,千秋万代誉神州。
黄安颂·英魂铸山河
文/刘锁海
太行脊上立黄安,百年风骨淬金鞍。
1935星火燃,王顺宽举旗映霜天;
1937支部建,赵学英领路破夜寒。
三县垴枪鸣震谷,游击队血护乡关,
1942焦土恨,十魂守土未肯还。
七烈士名刻青山,成龙热血染征衫;
邢二白战遍华北,功章映雪新保安。
抗美援朝烽烟里,残躯亦把国门捍。
樊二毛饭篮沉洪浪,狗毛青春化哑炮烟,
忠魂岁岁护乡田。
邢仕英捐银办学堂,29男8女启蒙超前;
秉辉清华先引路,百五学子续新篇,
赵芊博士更是绽芳颜。
乾隆轻功融社火,丝弦唱彻《金沙滩》,
四月庙会人潮涌,“跑阵子”声透云巅。
部队架线亮灯盏,胜利渠水润良田;
“空中画廊”绕山转,美丽乡村换新颜。
锦云三获国安章,赤心永照天地间。
每粒石子都在说:英雄从未走远。
黄安英魂永不散,古村落名人薪火相传万代延!
黄安村一游
郑伟
小路崎岖杂草盛,几家衰落几家兴。
新房旧舍皆归路,游子浮萍多故情。
巷道难寻青壮色,窑洞偶遇老孤翁。
千年古树荫犹在,可记当年笑语声?
游黄安村
文/陈海青
一路驱车行,蒙蒙细雨星。
柴门闻犬吠,石径隐苔青。
柳暗古村见,花明流水经。
月弯山下住,人杰地钟灵。
黄安村赋
王荣建
平山之域,北冶之乡,有村黄安,隐于遐荒。四围青嶂,如拱如翔。岩骨嶙峋而竞秀,崖痕葱翠以含光。天开画障,地设屏张,尘氛不到,清景自长。
中有河湾,形如半月,萦村绕舍,柔波轻啮,漱石鸣沙,环流不辍。映岚光而漾碧,笼烟霭而凝澈。村舍依湾而居,茅檐映水,鸡犬相闻,风过禾苗,簌簌成律,一派田园之趣,悠然忘世。 更有灵泉,一泓喷薄,出于岩隙,落若涌珠。味甘如醴,性润如酪,普泽村氓,世代蒙渥。饮之则肌骨清,灌之则禾稼沃,因泉而聚族,赖泉以繁博,是泉也,实村之命脉,民之福泽。
坡上绿植,随势蔓延,从低及高,连峦接巅。春则新绿初绽,夏则浓荫蔽天,秋则霜叶染锦,冬则翠色犹存。风过林梢,涛声隐隐,禽鸟栖集,啼鸣相和,野趣盎然,幽意自添。
观夫黄安之境:山无喧嚣之扰,水有安流之娴,泉有恒润之德,林有静秀之颜。民在此处,耕织传家,日出而作,日入而眠,不闻外界纷扰,唯享此中宁恬。此诚天地间一方静土,隐逸者之桃源也。
黄安之行系列
文/杜海欣
(一)黄安村
踩着铿锵的韵脚
在声声的棒子腔中复苏
走不完的山路十八弯
构成了如今的世外桃源
如镶嵌在太行的一颗明珠
闪耀着特殊的光环
古长城,古店铺,古门楼,古狮子
那些带着时代印痕的标志
是你穿越千年的爱恋
富饶的梯田
甘甜的泉水
滋养着美丽的黄安
沿街的商铺
还雕刻着时代的花纹
商贾的马铃声
在铺满鹅卵石的街道穿行
这个连月亮都宠爱的孩子
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和喜欢
(二)古槐
650年的沧桑
让你支离破碎
却依旧守着最初的倔强
把爱献给这片大山
灼伤的心脏
诉说着当年的烈火硝烟
铿锵有力的棒子腔
传承着民族的信仰和期盼
那平仄交替的韵律
早已烙印在你的年轮
伴随那些在你远行的孩子
打开更广阔的明天
看惯了历史的变迁
经历过时代的风雨
你早已站成了黄安的图腾
守护着春夏秋冬
守护着那一片喜乐与平安
(三)古井
坚硬的青石
废弃的古井
还有那道光十年的石狮子
色彩斑驳的石门楼
智慧的先辈
从画面中走来
摇动笨重的辘轳
传递友谊的笑颜
笑声也如这清冽的泉水
一样甘甜
带着时代的印记
如图腾一样铭记昨天
那刻在骨子里的勤劳与坚韧
成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时代终将过去
记忆不会翻篇
那份对家乡的爱
早已根植在童年的记忆里
永远不会改变
(四)孤山
哪怕被时光磨成利剑
也要守护村民的安全
你故意把山峰构成陡峭模样
阻挡所有的魑魅魍魉
赤色的岩石
传承着英雄的血脉
天然的屏障
坚守着千年不变的誓言
你应允了世人所有的愿望
却把自己站成了大山
孤山不孤
你守护着黄安
黄安也把你挂在心田
看那远方游子的画面
你永远都刻满思念
回赠诗
赞滹沱诗友
赵文平
滹沱河诗社友人来到黄安助兴乡村,
心存感激,拙笔以表情怀。
滹沱河畔雅诗社,群英荟萃韵山河。
锁尽潮浪归静处,海纳百川字如波。
风轩凭栏观逝水,俊臣绘画海青歌。
春来万木共争华,郑伟凝眸海上月。
赞滹沱河诗社友人
荟萃黄安古村落,滹沱河畔雅情多,
风轩三径归乡处,海纳百川将世歌。
锁海凭栏秋碧水,俊臣绘画海青河。
春来万木共争华,郑伟凝眸海上波。
题滹沱诗社友
翟建华
柳浪吟风聚俊贤,滹波蘸墨写流年。
三春梅蕊香凝句,一脉诗心火接天。
登雅阁,谱新篇,渔歌霞色共翩跹。
莫道桑榆为时晚,虎啸龙吟正少年。
村风村貌
老宅
一米多宽的幽深小巷
黄安村的旧戏台,还保留着最初的色彩。
650年的老槐树,树心已经枯死,依旧枝繁叶茂
“归来兮,东篱小院”民宿
房间整洁干净,返璞归真,颇有田园气息
民宿的凉亭,古香古色
“月牙儿”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