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开发区坐吃一桌14县美食的俊峰饭店
离开朔州到忻州,一路的盆泼大雨,一边走一边下,头上顶着盆跑么这是?!一直给泼进了忻州古城。看见古玩街上的店主们还都摇着扇子乘凉,择一寒暄,有些相熟的有20年了……,没花钱,草草看了一圈。雨还是跟着到了,继续盆泼,前一周忻州古城举行了两次泼水节,文旅感动了龙王,引来泼天流量。吃饭的地方这次不用挑选,看准了俊峰饭店。去年来过,印象颇好,只是去年人少只吃了两三个菜,这回带着大部队,战斗力明显增强,加之第二天就返回,稍微吃得隆重点也算是给山西之行划个句号。
俊峰饭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经营思路——坐在店里,遍尝忻州。忻州西八县东六县一共14各县市的美食都在这里能吃到,老板就是大厨,把每个县得特色菜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个县市风味的套餐,一桌子也就100多到200多,真心不贵。比如五寨县188元的套餐有,五寨压花猪头肉,五寨黑肉烩菜,五寨粉皮炒鸡蛋,五寨煎山药,得胜羊肉大馅水饺半斤,得胜白面河捞一古……,一古就是一盆,标准四人餐的量。其实这个思路真的挺好,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口味,另外外地人想多吃几样特色菜也不用跑去很远,就跟我在应县吃右玉盐煎羊肉一样,相邻地区不会走大样。一个县市的风味显然满足不了我,每个县拿出一道菜合适,14道菜肯定吃不了,看样子还得再来。定襄蒸肉,18元。这是道很喜欢的菜,在定襄吃得多,不去定襄一定也在忻州吃。猪肉和淀粉混合在一起的熟食制品在北方各地都流行,困难时期的高档菜,一直延续到则今天就变成了小时候的味道。讲究的都自家做,北京的小肚跟这款差不多,调味是关键,不全是肉,胜过全肉,这是经典美食的价值所在。跟定襄蒸肉容易混淆的是忻州蒸肉,里面多了土豆泥,可以看成土豆食品的深层利用。静乐凉饸饹,22,配宁武山蘑炖肉,38。饸饹面也算是山西的特产,但饸饹的质地五花八门,静乐的凉饸饹是莜面和土豆,雁门关两边看来躲不开土豆了这是。土豆作为粘合剂跟莜面结合也算是物尽其用,煮熟了放凉了,口感超级好,跟面条已经渐行渐远了,调好的酱汁一拌,十足的下酒菜,在山西,荞面、莜面、红面、豆面不一定当饭,通常当菜。宁武山蘑菇炖肉是道汤锅,蘸凉饸饹吃正合适,跟素糕蘸菜汤一个道理,这吃法是老板推荐的。宁武的芦芽山出产银盘蘑菇,虽然比不上五台山的台蘑那么有名,也是地方名特土产。一碗凉饸饹浇两勺子蘑菇肉,什么打卤也比不了。
岢岚烤羊拐弯,29元/根。软烂带着焦香,吃羊肉区别于清炖本味的就只有烤了,从另外的角度看烤肉是最传统的做法。一路上不吃猪肉的法国小伙多少有点亏欠,尽量弥补一下子,特意点的烤羊拐,连我的一根都给他吃了,看得出来很开心。五台豆腐丸子,26。这个也是最喜欢的,外面带个油炸的皮壳,里面则是雪白的卤水豆腐,以料汤炖制入味,简单又出奇,是知名度很高的晋菜代表。牛骨头,40元/斤。从大同一路过来,各处都流行牛骨头,农家菜牛骨头貌似都很粗犷,不清楚是否借鉴了羊蝎子而来的牛蝎子,就是牛脊骨,久炖骨香肉烂,贴骨牛肉不柴,同行的小伙又得福利了。定襄荞面河捞,10元。山西是面食王国,各地都有特色出产,大同的特色是刀削面,忻州的特色是饸饹面,也叫河捞,传说跟杨家将有渊源。俊峰饭店经营炒菜更擅长做河捞,名曰得胜河捞,历史感和现实意义都在了,得胜河捞有五种,白面、红面、荞面、豆面、玉米面,算是把忻州14个县的特色都聚拢齐了。汤河捞看上去就美味。神池羊肉大馅饺子,48一斤,点了半斤。还带返场,羊肉胡萝卜饺子也是老板极力推荐的,本以为山西的饺子并没有啥特殊,对于馅控没构成吸引力,结果超出想象,颗粒状的羊肉和配菜按照羊肉烧卖的意思去做,很惊奇的好味道,不是对食材有把握断然不会这种配比,店家不糊弄,对美食有要求。包括主食在内才尝到6个县的皮毛,一年吃一次的话,后面半辈子就都交代这儿了。说实话这个菜单太合胃口了,道道菜都想尝尝,一般看菜单都是沙里淘金,这家简直是金满银满,太考验厨师。常说饭店无美食,是指餐饮经营者总在成本、效率上下功夫,着重几个看家菜甚至单品以求利润率,心思花不在美食上。俊峰的思路亮点太多,网罗周边美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运营,一桌能尝遍14个县的特色,但无疑也是饭店经营者最难走的一路,非老板即大厨不能为。曾经设想过一种饭店经营模式,网罗全国各地的特色菜于一堂,四季菜单调整,食客固定,周而复始……,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家宴么,把饭店做成家的感觉实乃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