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禅机藏佛岭
佛岭位居东乡县城南郊2公里处,面积约6.3平方公里,几座山峰和缓直立,形若佛手故得名。此地山环水绕,风光旖旎,交通便利,南昌、抚州、余江、金溪、鹰潭车行到此不过1小时。恰逢盛世,佛光重现,县委、政府决策者挥洒大手笔,多方筹资投入5亿元,正在打造佛岭国际公园。“到东乡一定要去看佛岭,不看佛岭不算到东乡”,这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且看——
无论坐车或者步行,只要你走近东乡县城,极目远眺,不管在哪一个方位,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你都能看到佛岭山巅巍峨的的宝塔,此即吉和塔。宝塔雄琚海拔280米的佛岭山巅罗汉岭,故成江西省海拔最高的塔。塔址乃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大师亲临东乡选定。塔名“吉和”,采纳了东乡县老同志大学校长、原东乡县政府副县长张黄生的建议,寓意吉祥和谐;塔身仿古设计,八面七层,从下到上,第一层供奉观世音菩萨;第二层供奉地藏王菩萨;第三层供奉普贤王菩萨;第四层供奉文殊菩萨;第五层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第六层供奉阿弥陀佛;第七层供奉释迦牟尼佛。此塔还蕴涵八面来风、胜造七级浮屠之意;吉和塔底层的地宫,又称千佛殿,面积1270平方米,象征东乡县域面积总和1270公里;塔身高度49.6米,以记东乡建县之时至2008年建塔的历史年限496年。吉和塔2007年开工,2008年底建成开放。天气睛好时,站在塔顶,向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东乡最高峰——金峰岭。王安石曾经攀登此山并留有诗作《再宿金峰》。向北遥望,可以看到东乡第二高峰——雄岚峰,那里依稀可见美丽的鄱阳湖,可谓气象万千。两座高峰,南北连成一线,佛岭座落其中,细细思索,韵味绵长。
走进吉和塔最底层的千佛殿,巨大的、黑色的木雕弥勒尊佛映入眼帘。很容易令人想起那幅闻名天下的佛教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尊由东乡县岗上积镇乡贤、海南荣胜工艺品有限公司于荣胜先生捐赠的、用海底古沉木(在海水中浸泡上千年而不朽)雕刻的弥勒尊佛,价值360万元。笔者在2008年秋天亲眼看到这尊大佛是动用直升飞机由东乡县城老飞机场吊运到吉和塔安座的,正可谓“佛从天降”。弥勒佛雕像左右罗列着18尊罗汉塑像,均由东乡县知名企业家捐赠,其大名刻在佛像下方,殿内东西南北墙壁上摆满了被人供奉的佛菩萨金黄色塑像,少说也有1000个,形成“千佛殿”中“佛光普照”的圣洁情景。每年八月初一,或者佛菩萨圣诞日,拜佛者络绎不绝,千佛殿外鞭炮阵阵,千佛殿内香烟缭绕,善男信女跪在佛像前,或许愿,或祈祷,或还愿,或在功德箱里做些功德……殿内画栋雕梁,顶部绘有佛教升龙及莲花图案,深含保佑一方平安之意。在塔基平台西北角,一座巨大的铜钟,巍然肃立。晨钟暮鼓,梵音悠扬,绵延四方,感化有缘。
吉和塔第一层正门朝东,蓝底匾额上,“吉和塔”三个舒同体金色大字,雍容端庄,刚柔相济,在朝阳映照下熠熠生辉。塔身灰瓦白墙,飞檐翘角,鎏金尖顶,古朴典雅。檐下描绘着蓝色花纹,红色廊柱和灰白的栏杆,淡黄色塔身墙壁层层相映。各层檐尖挂有风铃,清风拂过,风铃随风摇曳,发出“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铃声,在山间回荡,给宁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幽雅。入夜,吉和塔华灯齐放,红红绿绿的彩灯勾勒出宝塔轮廓,与天上的月亮、星星和东乡县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如梦如幻,如同仙境。登上塔顶,吹着山间习习的凉风,尘世间的俗气荡然无存。临北而立,俯瞰远眺,东乡县城尽收眼底,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佛岭的另外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西隐寺。《东乡县志》记载:栖隐寺,又名佛岭寺,坐落在佛岭山麓,右靠莲花山,左立宝塔峰,盘居罗汉岭,俯视青龙潭。始建于唐显庆元年(656),后汉时西隐寺香火鼎盛。其时,全寺有8楼、16阁、48殿,有僧房600余间,僧众1900余人,曹洞宗二世本寂禅师曾到此讲经说法。宋代,东乡西隐寺与杭州灵隐寺齐名,被誉为“圣灵两隐寺”。清咸丰八年(1853),毁于兵火。相传后汉时期,东乡境内一位农民军首领起义失败后,潜逃到浙江,在灵隐寺出家修行。3年后回到东乡,他云游佛岭,发现崇山峻岭,山头罗列,酷似十八罗汉,气势灵奇,便萌发了在此建庙修行念头,遂返回灵隐寺,将想法告诉灵隐寺住持。住持亲自前来佛岭察看,确认圣灵宝地,适宜修行。故帮助其募捐筹资建寺,且命名西隐寺。
2007年初,东乡县佛教协会成立,善男信女在抚州正觉寺住持释学辉法师带领下重建西隐寺。地址选于佛岭山南,罗汉岭山脚,寺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寺内建有大雄宝殿1座,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如来、药师、文殊、普贤、十八罗汉等佛像。眼下,东乡县有关方面邀请河南嵩山少林寺释延培法师前来西隐寺担任住持,扩建西隐寺,增设藏经阁、钟鼓楼、居士林、放生池等佛教建筑。此外,还在佛岭水库旁边规划建设书法公园,分书法艺术景观区、书法苑区、书法会馆、舒同陵园等四个小区。一幅“要让东乡有少林,文化品质比翼飞”的和谐图景呼之欲出……
出西隐禅寺,沿水泥公路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行1公里左右,可见一条宽阔、整齐的石阶蜿蜒通向山顶,消失在云雾中。从山脚起步,迈上花岗岩铺就的台阶,登至吉和塔,共有2008级。这2008级台阶,寓意吉和塔在2008年建成。由于山势较陡,运输不便,修路时,县有关人士特意请来河南的毛驴车队,用10多头毛驴将花岗岩一块块驭运上山。他们考虑得很周到,在半山腰平坦处,做了一些石桌、石凳,供人休息。2008级台阶,不多也不少。爬这么多台阶,对身体是个很好的锻炼。因此,每天清晨,都有来吉和塔登山锻炼的市民,既享受美景,呼吸大自然的氧吧,又放松心情,强健身体。周末和节假日,佛岭游人如潮。山下车子成排,山上人影如海。登山人有儿童,有青年,有中年人,也有老人,有礼佛者,有观光者,也有成双结对的情侣。不论上山、下山,在蜿蜒的石阶上不期而遇的行人,不论相识与否,总会传递一张阳光的笑脸,让人收获一天的温暖……今日佛岭,成了东乡县城郊人气最旺的地方,成了东乡县城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了东乡县内外来宾放飞心灵的理想去处!眼下,东乡县委、县政府正在充分开发佛岭山水资源,在依山傍水之的绝妙佳地,规划建设佛岭书法公园,创建书法工作室,打造书法文化基地。相信过不了多久,佛岭不仅可以让人感悟到佛的神韵,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更多、更浓烈的文化气息。有道是:佛岭风情人尽赏,奇花异草四时香。吉和宝塔灯光灿,栖隐禅寺春色长。凤舞千山含妙趣,龙吟万水蕴华章。蓬莱美景东乡驻,游客开心笑语扬。
(此文写作得到文友何光梅支持,发表于《临川晚报》《玉茗花》杂志)
杨金高: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抚州市东乡区作家协会顾问、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1965年9月出生。曾任北京《报告文学》杂志特聘作家、《江西日报》特约通讯员,《抚州日报》首批特约记者。自1983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有700多篇(首)约8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作家》《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人才报》等近百家报刊,并入选20余种选本。著有《龙山行吟》《东乡之光》《赤子心歌》《金高读书》《杨金高散文随笔选》。有作品在全国征文赛中获奖,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个人作品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