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钱柳
文/李广昌
处暑刚过,我去朋友办公室喝茶。他们多是写作者与编剧,聊文学、谈结构,我一时插不上话。朋友见状,从抽屉中取出一只密封袋,里面是几片干燥的叶子,说是友人相赠,可泡茶降血糖。我接过来细看——是青钱柳。
我于是有了开口的契机。告诉他,青钱柳属胡桃科,落叶乔木,高可十至三十米。树皮厚、灰色、深纵裂;枝条黑褐,缀灰黄皮孔。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常七至九枚,革质,呈长椭圆状卵形至阔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叶缘有锐锯齿,上面可见盾状腺体,下面网状脉清晰,伴灰细鳞片及腺体。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为柔荑花序,簇生于短梗,苞片不显,雄蕊二十至三十;雌花序顶生,七至十朵雌花缀于其上。果序长二十至三十厘米,结扁球形坚果。此树多生长于海拔五百至两千五百米的山谷、河岸或湿润林地。
人们常在春夏采其叶,以作药用。
青钱柳别名甚多:摇钱树、甜茶树、山化树、青钱李、山麻柳……几乎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
其性平,味辛、微苦,功可祛风止痒。民间常用嫩叶捣汁外擦,治皮肤癣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药通报》刊文论述其具祛风、消炎、杀虫止痒之效。亦有用其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或降压、强心,甚至延年益寿的民间经验。湖南、江西、湖北、广西、贵州等地,至今应用仍广。
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青钱柳叶中含三萜皂苷、黄酮、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之效。因此,它被广泛用于降糖胶囊、保健茶等产品之中。有些地方已将其产业化,开发茶饮、提取物,甚至通过国际认证远销欧美。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它更被传统用于治疗糖尿病与皮肤癣疾,被誉为“甜茶”“神茶”,声名远播。
于是我不禁设想:在中医药振兴的春风之中,这默默无闻的青钱柳,是否也能萌发成一株属于东方的“天然二甲双胍”?它不语,却已在岁月和民间验方中,静默地甜了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