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细昌

三、林公签诗文化:以其诚挚的言辞,传递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众多信众在寻求神示时,最为关切者,莫过于如何从逆境中寻觅顺境之道。林公签诗中,已明确预示:命运之改变,非倚赖神明之庇佑,亦非寄托于抽签或许愿,而需积极提倡并身体力行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美德——行善积德。唯其如此,方能逐步化解困境,迎来吉祥之征。此核心路径不仅为信众昭示了前行之方向,更激励其在人生征途上不断追求自我提升与完善,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美德,为逆境向顺境之转变而努力拼搏。
林公签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邃的智慧。它不仅是一种信仰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林公签诗以其独特的魅力,传递着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成为众多信仰者心中的精神支柱和指引。
首先,林公签诗文化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倡导行善积德。鼓励信众在日常生活中,要秉持善良、正直的品质,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积极行善,不断积累善缘。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以正直的品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林公签诗的第二十四签诗体现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求嗣何用苦劳心,
须学冯商积善人;
天赐麟儿生贵子,
秋来犹有桂花馨。
这是一首向神明祈求后嗣(子孙)的签诗。签诗明确指引信众,求嗣何须用苦劳心去求签或许愿,而应效法历史上积善行德之典范冯商。冯商初无子嗣,然其秉持积善行德之道,终获天之恩赐,得贵子降临。此签诗深寓善行必有善报之哲理,强调道德修养与慈善行为之重要性。再比如第十一首诗中云:
海岛澄清月一轮,
南北山头拥紫云;
福地总由心地好,
他年兰桂耀人文。
此签诗明确强调了“福地总由心地好”的重要性,只有内心充满善良与美好,方能在未来实现“兰桂耀人文”的辉煌成就。凸显了内心的善良与美好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其次,林公签诗文化传承了孝道与忠诚的崇高道德观念。孝道,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坚守的核心道德规范之一,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而忠诚,则是对国家、民族与家庭的坚定信仰与守护。林公签诗所倡导的孝道与忠诚之道,不仅教育人们要尊重并孝顺父母,更要求人们在家庭与社会的各个角落尽忠职守,这种美德在当今时代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正如第七十首签诗:
雀信频催报好音,
灵芝吐焰献门庭;
知君积善多阴德,
子孝孙贤值千金。
此诗满载着希望与祝福的深情,深入解读了子孙孝顺、品行端正的重要性,突显了其无可估量的珍贵价值。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美,更是对整个家族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崇高追求。再比如第二十七签:
椿萱是尔叫双亲,
卜问双亲寿数因;
日暮西山光掩息,
求神作福免登程。
这首签诗的意思是:你来庙里求签,一定要问你双亲的寿命。你的父母已经年迈,你应该在家里好好照顾他们,不必劳神登山来庙里祈福。这首签诗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要关爱父母,尽孝心。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共度的时光,祈求神灵保佑他们长寿安康,并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
此外,对于有志于追求功名的莘莘学子,林公签诗以其独特的智慧,提醒他们珍视时光,刻苦钻研,持续努力以达成个人成就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在人生旅途中,他们应秉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各种挑战,以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以第九首为例:
奋志芸窗望业成,
文章声价值千金;
劝君勤向鸡鸣早,
孔圣原来不负人。
此诗借用“鸡鸣早”的意象,鼓励人们养成早起勤奋学习的习惯。同时,“孔圣原来不负人”一句,寓意着像孔子那样对学问的执着追求,终将获得应有的回报。这种精神,对于每一位渴望成功的学子来说,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综上所述,林公签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不仅传递了行善积德、孝道忠诚等美德,还倡导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美德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林公签诗文化的滋养下继续发扬光大。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汤细昌,1978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曾任教于周宁三中、一中、十中、二中、马尾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退休后致力探究林公文化,被周宁县林公文化研究会聘为林公文化研究员。撰写《林公签诗文化赏析》《林公祖殿建筑文化管见》《林公忠平王康养文化集萃》《林公信俗文化蠡解》等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