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二十四)
□ 童 年(安徽)
淮河赋
双墩陶片上的刻符,是淮河写给洪荒的第一封家书——七千余年前,这里早已把"家"字,刻进了泥土的基因。
——题记
淮水劈开混沌时,天地初分阴阳
北岸土黄沉如玄武,南岸草青浮若朱雀
潮起是阳,卷着烈日的青铜光泽
潮落是阴,托着月亮的白陶轮廓
双墩在鸿蒙中睁眼时
文明的火种已埋进陶土
比甲骨文早三千年的刻符
在泥坯上洇开——星图、契约、给天地的信
窑火为阳,烧硬七千年前的泥土
水汽为阴,润出纹路上的
云影天光
刻符里藏着太极的胚胎
一圈是天,一圈是地
折线是阴阳鱼
那时黄河正打磨第一粒沙
长江刚学会绕开巫山的阻拦
双墩人用骨针缝合兽皮
陶罐盛满月光与谷种,稻作绿漫两岸
稻作在阳坡抽穗,渔火
在阴沟亮着
男人撒网,网住半河的金乌
女人舂米,簸箕漏下满筐的玉兔
鹿角器挑开晨雾,蚌壳镰
收割暮色
淮河在河床里写《易经》
浊浪是阳爻,清漪是阴爻
冲积平原铺展卦象
双墩是那枚动爻
每粒黄土都贮蓄正反两面
既生炊烟,也埋骨殖
既长庄稼,也结星斗
我踩过阴阳交界的河滩
左脚是陶片上的太阳纹,右脚是
蚌壳堆里的月牙痕
祖先早把密码刻进根系——
那尊陶塑人头像
让吾辈深切地触摸七千年前
淮河流域远古人类的
生活脉搏
其实,文明只不过是
让一粒种子找到土地
让水毓养人的风骨以及文脉
让光永远朗照归途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