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叹
打油诗/李含辛
题记
春晚“小品王”,私人飞机,本山传媒,喜剧王国……儿子早逝,女儿还抑郁症,这,也许就是人生。
戏场欢笑卸妆迟,
鬓雪侵来暗自悲。
金屋空余燕雀影,
药炉长伴杜鹃啼。
庭前老树风折骨,
梦里残更月满梯。
莫道人间贫富易,
一杯黄土两荒蹊。
附录
浮世悲欢的镜像:
李含辛《本山叹》的世俗品格与生命哲思
李含辛的《本山叹》以独特的打油诗形式,为当代中国文化符号赵本山绘制了一幅浮世悲欢的镜像。这首诗在通俗与雅致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既有打油诗的市井气息,又兼具古典诗歌的凝练与深邃,堪称当代旧体诗创作的典范。
诗的首联“戏场欢笑卸妆迟,鬓雪侵来暗自悲”构成了一个极具质感的戏剧性场景。舞台上那个带给亿万观众欢笑的“小品王”,与现实中年岁渐长、白发侵鬓的衰老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卸妆迟”三字尤为传神,不仅点明了演员职业的特殊性,更隐喻了主人公不愿面对时光流逝的心理状态。“暗自悲”三字则将这种内在的孤独感刻画得入木三分,舞台上的欢愉与台下的落寞形成强烈反差。
颔联“金屋空余燕雀影,药炉长伴杜鹃啼”在物质与精神的维度上展开更为复杂的叙事。“金屋”象征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财富,而“燕雀影”则暗示了财富背后的空虚与寂寞。“药炉”与“杜鹃啼”的组合,更是将笔触伸向了健康与亲情领域。这两联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叙事空间,展现了物质丰裕与精神困顿之间的悖论关系。
颈联“庭前老树风折骨,梦里残更月满梯”将镜头拉向更具象的自然景物与梦境意象。老树遭遇风袭,隐喻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与磨难;梦境中的残月与长梯,则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难以预知的未来。这两句诗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切换,既描绘了画面,又传达了深沉的哲理思考。
尾联“莫道人间贫富易,一杯黄土两荒蹊”是全诗思想的高潮所在。诗人以看似平淡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是贫是富,最终都将归于“黄土”,化为“荒蹊”。这种对生命终极归宿的体认,超越了世俗的贫富标准,达到了更为豁达与超然的境界。
《本山叹》在形式上虽遵循了传统七言律诗的格律,但在题材与表达上却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它不仅是对一个个体的艺术写照,更是对整个时代精神面貌的捕捉与反思。这首诗将人生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最终归于简单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小品王”的私人飞机与戏剧王国背后,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悲欢离合,而这些,可能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