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过五关
文/陈吉琳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路遥
1983年9月1日,我骄傲地站在阳新县韦源口公社中心中学的操场上,我来了,我以全公社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全公社唯一的重点初中,第一名还是个留级生!
1986年9月1日,我骄傲地站在阳新县第二高级中学操场上,我来了,我以全县前50名的成绩考入了我县仅有的两所重点高中之一,阳新二中,这是全县升学率最高的高中,我已经看到了华科、武大、华师、中国地质大学等名校宏伟气派的大门了。
此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我却不知道接下来四年,我要艰难渡劫五次——过五道关口。
第一关:物理关。高中物理学习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与初中物理有云泥之别,以物理老师的话讲,初中物理只是科普知识。然而不幸的是,那些穿着朴素,言语不多的同学都是狠人,够聪明、能熬夜,学习物理似乎没有瓶颈,我的物理成绩却一再滑落。我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我尽量拉长学习时间,比他们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困了就用清凉油在太阳穴、人中处一通乱抹。但是盲目地拉长学习时间除了戕害身体外,对于提高分数毫无用处。我的同桌和我同病相怜,也是以高分考入阳新二中,也是入学以来成绩直线下降。高一期末考试,物理的“黄冈密卷”发下来了,我瞥了一眼试卷,就马上把分数紧紧地扣住,转头瞥向同桌,他同样把试卷分数处紧紧捂着,眼睛瞟向我的试卷,最后两人约定同时放手,我38分,他41分。我清晰地听到心脏在“咚咚”地跳动,呼吸急促而又无声,看着鲜红的数字38,我欲哭无泪却有笑出来的冲动。
幸好世上还有文科一说,可以不学物理,我另辟蹊径,决定高二读文科。但出乎意料的是,那物理高我3分的同桌却仍然要死磕物理,他说:我不信我学不好物理,总有一天我会弄懂弄通,我会开“天眼”的。
第二关:代数关。1987年9月1日,我仓皇地逃到了高二文科班。因为重点高中提前教学,两年要学完高中三年的新课,留出高三一整个学年备考,一道题目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只讲三步,两分钟讲完,讲得太快了,根本反应不过来!我完全是在听天书。我的代数也开始像高一物理一样不及格了,我也陷入了和高一物理一样的焦虑之中,但不同于高一的境况,数学是绕不开的堡垒,退无可退,只能背水一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开始想办法了,我留级了。高二的暑假我没有参加学校的补课,我就在家里从早至晚刷数学题,刷到天昏地暗,刷到想吐,一直刷到各类题型滚瓜烂熟,题目未读完我就知道考的是哪几个知识点。
1988年9月1日,我重拾信心,踏上了第二个高二历程。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我获得了高二年级文科总分第10名,这给予我黯淡的高中生涯以极大的刺激。这是一针来得及时的强心剂、兴奋剂,那张奖状我一直保存了几十年。“我能,我做到了,我可以的、I can”,我终于久违地找到了成功的感觉。这次胜利帮我盯住了一个目标——华中师范大学,看着华师招生简报上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的桂子山,雕刻着古典花纹的窗棂门楣、白墙碧瓦的古建筑和“爱我中华”的石碑,我浮想翩翩。
第三关:解析几何关。1989年9月1日,高三(对于我来说是高四),新的知识点已经学完,进入了综合复习阶段。我的又一个短板出现了,我的几何崩溃了!解析几何把代数、几何都混搅在一起,把我的脑袋也搅成了一片浆糊。我作不出辅助线,没有正确的辅助线,所有公理、定理、公式都成了摆设,无用武之地,我想破脑壳,整个晚自习都在想辅助线,在几何图形里到处无助地胡乱添加辅助线,就是找不到那个有用的辅助线。华中师范大学的目标已随风而去,现在的问题是“活下去”,要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能考上的学校都是好学校!殚精竭虑地想了好多天,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每天晚自习都开始“建模”,我把题目归纳总结,建了好多好多的模型,然后记在心里,考试的时候就去尝试,这个模型不行,就换一个模型,不断尝试,随着模型不断丰富完善,原来试卷后面大题整版整版的空格没有了,换来的是密密麻麻的解答。
这一关算是过了。在后面的高考,那些自己建的模型和练过的题目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面对难题我依旧无能为力,但已经能够解决大部分相对复杂的问题。最终我高考数学的小成功,实实在在地得益于平时多次反复的“模型练习”和信奉“保证简单题,做好中档题,难题随缘”的考场思维。
第四关:身体关。1990年3月,高考前三个月,我出现了头晕头疼、视力模糊、精神恍惚的病症,越是着急、越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越是头昏脑涨。我告诉自己:不能这样,要想办法,要变。我开始坐禅,就是把脑袋清空,半躺在床上,深呼吸,想象有一股真气从丹田而发,慢慢游动上升至肚脐眼,至腹部从左至右转三圈,又从右至左转三圈,慢慢升至胸、至喉、至口、至鼻子、至眼睛、至前额、至头顶、至后脑勺、至后背……,循环往复,慢慢地我的病症消退了。
高考前一个月的模拟高考,我在年级排名第20名。走过那么多的坑坑洼洼,经过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此关过后定是一片坦途。我又信心满满了,华中师范大学固然遥不可及,湖北中医学院的分数是够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誉满杏林,前途仍是一片光明!
第五关:心理关。1990年7月7日,高考开始了,高考第一堂——语文,我的手一直在抖,当监考老师报告:还有半个小时交卷,我彻底崩溃了,我的作文还没有动笔……。我垮了、我瘫倒了、我要疯了!出了考场,我吃不下饭,双腿发软,几乎没有力气再走进考场。
我蹒跚地回家,认命般地把书包扔在了地上。高考才刚开始,却又好像考完了,人对于时间的感知就是这样,也许只有一瞬间,也许就是万万年。高考还在继续,还是要硬生生地挺住,我得想办法了,我只好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大家都紧张,大家一定都没有发挥好;我前面题目做得那么仔细,成功率一定会很高,会弥补作文的损失;我作文好歹写了一半,应该能拿个基本分等等,“关关难过关关过”,终于,我再拾信心,挺直了身板走进考场。
高考后一个月,站在学校通知栏上,我看到了录取名单:陈吉琳,湖北省咸宁财贸学校财税专业,不觉泪流满面。湖北省咸宁财贸学校是当时最低一档的分数线,低于此线以下,就没有学校录取了,是名副其实的“孙山”,我应该更名为“陈孙山”,排名在我之后的就是“名落孙山”。考上了!过线了!涉水四年终于上岸了!我很欣喜,却又有些悲哀,喜的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刀枪霜剑终于划上了句号,悲得是曾经那些明媚鲜艳的理想,终究如指尖的流沙,没有了。果不其然,财校毕业后我当上了一名打算盘的会计,做了几十年的“账房先生”。
多年后,我听说了我高一同桌的信息,他死磕物理,复读三年,终于在高六的那一年开了“天眼”,以全县理科第九名骄人的成绩考入名校——东南大学。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人气奖若干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