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赞赵梦桃
填词/李含辛
帐传新线,梭穿旧曲,神工天赐纤匀。抟月成纱,织就万里春云。机声里、星沉夜半,停梭处、风卷罗裙。咸阳路,车声连夜,载梦出秦门。
堪记!烽烟里,饥寒咽雪,犹剪流晕。更把江南技,塞上耕耘。彩练横空处,看染透、天山霞痕。劳模帜,桃芳千树,淬火炼真魂。
附录:
赵梦桃生平与主要事迹
赵梦桃(1935年11月-1963年6月23日),女,中共党员,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1956年和1959年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全国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她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一个贫苦家庭,1951年进入西北国棉一厂工作。赵梦桃以“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为信条,刻苦钻研技术,创造了多项生产纪录:
技术革新:
1952年,她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以第一名成绩戴上“郝建秀红围腰”,巡回检查时间仅需2分50秒(他人需3-5分钟)。
首创《细纱巡回清洁检查工作法》,将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效率提升3倍,7年间节约棉花1200多公斤。
模范带头作用:
主动将好车让给他人,自己操作老旧设备,帮助13名工人成为先进生产者。
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口号,带领小组实现“连续7年无次布”的纪录。
历史地位与“梦桃精神”
赵梦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模范代表,其精神被概括为:
“梦桃精神”: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
影响:
1963年,她所在小组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至今仍是全国纺织行业的标杆。
2019年入选“最美奋斗者”,其事迹激励了多代产业工人。
赵梦桃纪念馆:
位于咸阳高新区纺织四路与咸兴大道交汇处,馆藏2.5万字文献、1500张照片及400余件实物,包括纺织工具、生产日志等。
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5年暑期多所高校组织实践团队参观学习。
总结
赵梦桃虽英年早逝(年仅28岁),但其精神通过“赵梦桃小组”和纪念馆持续传承。2025年的纪念活动显示,“梦桃精神”仍被广泛学习,成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典范。
作者简介
李含辛,网络作家,陕西礼泉人,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研究员,张俊彪文学艺术研究会理事,西咸新区作协监事,咸阳文学院理事。做过中小学教师八年,在步长集团和东科药业集团担任宣传部长、总经理助理、书记兼法务总监等企业高管二十余年,擅长诗(打油诗)词赋楹联创作,在网络广为流传。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题词“文贵独出”、“风而有骨”,予以褒扬和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