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兽
文/刘周文
一
马梁柱蹲在工地铁皮房的床沿上,手指捏着那张皱巴巴的车票。
票根上“返乡”二字被汗渍洇得模糊,像极了他这一年漂泊的痕迹。
窗外飘着细雪,工友们早提着大包小包散去,只剩他对着墙角褪色的年画发怔——画上年兽张牙舞爪,却总在鞭炮声里仓皇逃窜。
“柱儿,啥时候回家啊。”母亲清晨的电话犹在耳边。
他摸了摸裤兜里薄薄的信封,里面装着给娘买新棉袄的钱,到底还是从每天的饭钱里抠出来的。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尽管这一年他挣得不多,甚至入不敷出,但回家的念头从未动摇。
腊月廿三凌晨,梁柱攥着站票挤在进站口。
玻璃结着冰花,他呵了口气擦出个圆,看见窗外掠过成片的玉米地,忽然想起小时候和家佑偷掰玉米被狗追的往事。
对面大叔的尿素袋里探出两只鹅颈,正巧啄在他磨破的裤脚上。
他缩了缩脚,怀里给娘买的新棉袄又往下滑了半截子。
村口歪脖槐树下,母亲的身影被北风扯成一张单薄的剪影。
她跺着冻麻的脚,牡丹花头巾下露出半截灰白鬓角。
远处山坳里零星亮着灯,像是被寒风刮散的星子。
忽然瞥见村口老槐树下那团佝偻的灰影子——母亲裹着十年前他买的牡丹花头巾,正踮脚张望每辆过路车。
“娘!”他跳下车时摔了个踉跄。
老母亲小跑着过来,布满裂口的手直接提起梁柱的行李,指甲缝里还沾着酱油色的排骨汁。
梁柱去抢,摸到她掌心的老茧硬得像砂纸。
母亲颤巍巍的手抚上他冻红的脸:“瘦了,工地的大灶吃不惯吧?”
土灶台上的铁锅咕嘟作响,锅盖掀开的刹那,白雾裹着酱香扑了满面。
梁柱突然想起上个月啃的冷馒头,喉头猛地哽住。
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笑着说:“娘,俺已经大半年没吃过您烧的排骨了,闻着真香!”
说着,他伸手抓起一块排骨,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还是以前的味道!”
母亲笑着回应:“那你今天多吃两碗,锅里还多着呢。”
二
腊月廿九的集市喧腾如沸粥。
家佑扛着两挂腊肠挤过来时,梁柱正蹲在春联摊前发呆。
金粉写的“福”字晃得人眼晕,他最终挑了最便宜的洒金红纸——省下的钱能给娘多称半斤五花肉。
“梁柱,你和妗子来买年货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梁柱回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发小家佑。
“家佑?好久不见,你都长这么高了!”梁柱站起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两人寒暄几句,便各自忙活去了。
太阳高挂时,家佑两手提满了年货,整个人被压得矮了一截,走路都有些踉跄。
他回到三轮车旁,正准备离开,却看见梁柱也从集市里出来,后面跟着挎满红灯笼的母亲。
家佑大声喊道:“梁柱,我车上还有位置,你和妗子把东西放这吧!”
梁柱笑着应道:“好嘞!”
三
除夕夜的雪扑簌簌落在彩灯上。
社火活动也筹备得热火朝天。
梁柱此时蜷在社火队的道具棚里,指尖梳理着年兽头套粗糙的鬃毛。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广场上早已人山
人海。
家佑仗着人瘦,泥鳅似的钻到最前排,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表演开始,鼓声铿锵有力,仿佛生命的脉搏在跳动。
头戴年兽头饰、身着彩衣的舞者们随着鼓声跃起,兽爪上的铜铃随腾跃叮当乱响。他发狠似的翻滚,眼中闪烁着威猛的光芒,利爪扫过观众头顶时带起尖叫与欢呼。
年兽在人群中穿梭,时而翻滚跳跃,时而腾空而起,时而俯冲直下,令人目不暇接。
它跃起时,如闪电划破夜空;俯冲时,又如猛虎下山,气势逼人。
当鞭炮声噼里啪啦响起时,年兽便怏怏逃窜,仿佛真的被吓跑了。
四
表演结束后,扮演者们卸下厚重的装扮,露出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家佑的目光追随着一个背影,越看越觉得熟悉。
他快步追上去。
“你小子!”家佑拳头捶在梁柱肩头,“社火队老张说缺个扮年兽的,我就知道准是你!”梁柱嘿嘿笑着摸后脑勺,露出袖口磨破的毛衣边。
最刺眼的是裤腿上密布的焦痕,像被星火燎过的枯草地。
“不碍事”,梁柱嘶哑着笑,“放炮的那帮小子专往我脚底扔。”
他摘手套想摸烟,露出十指缠满的胶布。
腰间贴着的三张膏药,边缘也都泛了黄。
两人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畅聊许久……
五
鞭炮声渐渐远去,年味像燃尽的香灰般飘散了。
村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剩下老人们守着空荡荡的村庄。
初十的晨雾还未散尽,家佑在歪脖子树前撞见背着尿素袋的梁柱。
露水打湿了梁柱肩头的补丁,针脚歪扭,定是老人摸黑缝的。
那件褪色的衣裳比年兽的彩衣还要斑驳。
家佑突然发现,这个从小一起光屁股摸鱼的兄弟,眼角竟有了和母亲一样的皱纹。
梁柱从包里拿出了那天表演时掉下来的铃铛,苦笑说:"你看那年兽,闹腾得再凶,听见炮响就得跑。我们这些候鸟啊,也跟年兽一样,新年到了,我就来了;鞭炮响了,我就走了。”
梁柱要等的班车到了,他与我告别上了车。
母亲还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攥着他偷偷压在枕头下的钱。
山路转过第十八道弯时,家佑摸出年兽头套上的铜铃。
叮当声混着早春的布谷鸟鸣,在空谷里荡出悠长的回响。
他忽然懂了,那些传说里怕鞭炮的年兽,或许只是想在人间多留片刻的归人。
作者简介:
刘周文,武都实验中学高一学生,曾就读于武都深圳中学,自小与文学结缘,常常以纸笔记录生活,用文字表达内心。此次投稿,渴望以文会友,在作品中碰撞灵感,向优秀的同龄人学习,让热爱在文字的世界里继续生长。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人气奖若干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