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陈常河 孔子故里知名作家文学社

陈白衣,主张大道至简,奇妙无隔
陈白衣诗歌两组:
组诗《春山祭》
@从南京照相馆到K1373次列车
咀嚼的青草盖过咩咩的叫声
一群绵羊眼神失焦
被显影剂困在胶片里,什么都看不见
大雪成为覆盖他们身上的唯一响声
一串成为绳结的绵羊
迫使跳飞的弹壳和出膛的子弹
成为音哑的背景墙
撕裂在肉体上,开出一层又一层死亡之花
他们沉默,纷纷翻下堤岸
他们沉默,纷纷滚落水中
他们滚不动了,就倒在原地
渗血的绵羊,彼此依靠、堆叠
仿佛个体的安全感只能来自这样一场集体雪崩
而在87年后的一节被撞停的车厢内
40度的高温使一群绵羊变回冰冷的雪山
他们继承的沉默高高耸立
使拥挤的车厢变得巨大、空旷且荒芜
每一张无助的脸都在摇动中
披挂下
一场新的雪崩
@一定是有什么后悔的事
一定深埋过什么后悔的事
于跌落的响声中突然被掀开
在瀑布下仰头望
一片水流突然顺风卷起身体
向上飘走,
仿佛他短暂的一生在调整方向
重新找回什么
@初秋剪影
晴朗的晨间
仿佛留有昨夜未尽的雨水
鸟鸣穿透浓密的枝叶
滴滴答答地敲着
红裙少女柔软的身体
像举着一盏灯
又像拎着一小桶水
优雅地走过社区小广场
在这易逝的时空里
只有她,那一肩披散下来金色波浪
在我记忆中挽个绳结
白云如雪原般覆满整个天空
风来自天上
却只向下
吹抚草木的人间,仿佛安慰
@春山祭
比春山更空的鸟鸣
深入丝绸般的林间寻觅新的身体
比鸟鸣更空的
是众崖环伺的一把椅子
孤独地飘浮在绿植生成的海面上
比椅子更空的
是一个中年人
沙粒般向人群中渗透
脸颊迎着晨光,也滞留着昨夜
没有擦干的雨水
@玄学
北方大雨,淹死玉米、也淹死人
南方干旱,泥土板结,江水下降
活下来的人,相拥而泣,庆祝得救了
而死后的人,腊白的脸上,情绪稳定
人间还是原来的样子,剥开泥水
清浊在语言里生出对称之美
组诗《鬼压床式捉奸现场》
@我见过最漫长的黄昏
我见过最漫长的黄昏——
一个人醒来,摘掉口罩,趴在窗前
鸟鸣稀稀落落,像一群避难者
穿行于喷着消毒水的林间
硕大的落日缓缓下沉,它拖动世界
静悄悄地,回到黑暗中恢复
长街空荡荡的,仿佛十里就抵达人世的尽头
朝那里,写首余晖的诗,完成对落日的供养
@想起一个很久以前的朋友
豆豆去世后
D先生和细犬“蛋挞”
就去了多伦多
每年清明,会回来看他永远三岁的
大头儿子
他跟我说起异乡的天气
不含地沟油、三聚氰胺、皮鞋胶囊
出入于某个加拿大的小超市
给我看一袋狗粮
上面写着“ Nothing from China”
他说,他已经失去一个儿子
不敢再失去另一个
那个时候,蛋挞已7岁
从前它曾是豆豆的弟弟
后来它成为豆豆的哥哥
现在我也没脸跟他说
去年立法禁止加入食品中的有害添加剂
直到今年5月才执行
@收集阳光的孩子
一个孩子
将矿泉水瓶口
对准门缝闪进来的阳光
光也不挣扎
顺从地滑入瓶中
整个下午都在他手中
不断重叠着一件事
仿佛远方为公主堆出的城堡
已变回现实的沙粒
一会挪动一下瓶口
过一会,又挪动一下
那么配合他的光
风尘仆仆,又默契十足
哦,秋风吹过来时
我也是千里迢迢,归来的人
却不曾被此刻,一块完整的光
照亮过
@人们习惯爱着远方
是否错觉在催生一种共识
渗透幽暗的人心
30万要大于30万,30万要重于30万
这一生中遇到的两个30万
一个亡于南京
一个活在身边
在南京的,也在银幕上再被屠杀三五次
在身边的,也在30万个破碎的家庭里苦苦煎熬
在银幕上死去的
许多年后,哭声才被活着的人传出来
活在身边的,佝偻沉重的脑袋
沦为新闻霉斑
“如何呢?又能怎?”夏天已被秋天转身擦掉
留两声蝉,在雨后谢幕
@每天都有新闻像捉奸在床
通常一个负能量新闻
会被一个明星的花边新闻
压下去
如果实在压不住了
就借80年前的日本鬼子压
像农村流行的鬼压床
一个人知道自己活在梦中
就是无法翻身面对

本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个人照片来自作者提供,诗文由作者提供文责自负,诗文著作权归作者,版权归本刊所有,不经本社同意不允许转载,最终解释权归本社所有。
《孔子故里知名作家文学社》
本刊文学顾问:陈文龙 金波 陈钦华 张耀光 黄秀峰 哈生寿 江铃
名誉社长:王德席 陈长海
文学总监:王德席
社长:陈常河
总编:陈常河
副社长:王小强 李宜普 唐雍
主编终审:王小强
副主编二审:李宜普 唐雍
管理部部长:尚生存
编辑部部长:唐雍 陈学纬
宣传部长:杨保平 陈洁
现代诗收稿一审:尚生存 唐雍
古体诗收稿一审:陈学纬
小说散文收稿:陈常河
编 委:王德席 秋枫 陈长海 陈常河 王小强 李宜普 唐雍 尚生存 杨保平 陈洁 陈学纬 唐增虎 刘 兵
(排名不分先后)
投稿请加社长微信abcdef-668811
手机号13114910118(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