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往事忆
文/刘明
忆往昔峥嵘岁月,对青少年时代的记忆,仿佛一个个小旅店,所有的往事,所有的欢乐与悲痛,在那些旅店的来往中回眸再瞧,那些刻在心版上的记忆,历历在眼在心。当岁月的灯火都睡去的时候,耐心咀嚼,思潮既沸腾,思绪又冷寂,有时愉悦,有时悲戚,有时有趣味,有时又悲又恐,总让人心中想起那些值得缅怀的一个个身影。
在我五六岁的初秋,每当有月色的夜晚,就与本家侄女刘青荣(她与我同岁),到村边的玉米地边逮萤火虫。潮湿的玉米地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香味道,让人倍感惬意,玉米地边萤火虫身上那淡紫淡黄淡红的微光,飞来绕去,非常诱人。“啊,这里一个,我逮住了!”“我也逮了一个!”我们俩有时用单手抓,有时用双手捂,一个一个将它们装进我带的玻璃瓶里,立刻拧紧瓶盖,在手中晃着,看着它们在狭小的瓶中用劲地弹飞,把瓶子映照得明明晃晃,一种甜丝丝的感觉涌上心头。可惜的是,不待一会他们都死去了,后来才明白是瓶里缺氧要了它们的命。
我童年的生活很艰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基本每个周末都要帮妈妈推石磨磨面。那时我和同班同学卫纪中是好朋友,他每个周末都来我家帮忙,我俩有说有笑呼呼地推着石磨旋圈转,妈妈在罗面,吃饭时我和纪中坐在一起,好像都是妈妈亲生的儿子似的。假若哪个周末纪中没来我家,妈妈就会再三再四地问我:“今天纪中咋没来呀?”她总担心我惹纪中生气,一再叮嘱我:“明呀,有钱很好,有良心更好,人家纪中这么好,咱可不能惹人家不高兴。”我们现在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的一个麦假(当时农村学校没暑假,有麦假和秋假),我与几个邻居小朋友(时间太久,不记得具体名字了),到村北的麦田里拾麦穗(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差,在收完麦的田地里拾麦穗,回来搓出麦籽,就可以磨面的),大家并成一排,嘻嘻哈哈正瞪着大眼往前觅麦穗,突听西面一条浅沟的对面许多正在麦场干活的大人们,举着手中的桑杈,大声吆喝着:“撵狼啦,撵狼啦!”我们中间不知是哪个小朋友误听作是“撵兔啦”,要我们赶快到沟沿截一下。大家刷地丢下手中的篮子,一起向沟边跑去。说时迟那时快,当我们快跑到沟边时,狼蹭地从沟下窜了上来,突听一个小朋友喊了一声:“它的尾巴拖着的,是狼,快跑!”我们个个吓得要死,“啊啊”叫着,扭头拼命向前奔跑。幸亏后面大人们撵的紧,那狼只顾逃命,刷地超过了我们。要不是大人们带着武器在追,我们之中一定会有哪个被狼夺去生命,真他妈危险,凡事真的不敢鲁莽!
大概是我初中一年级的那个夏天,本家侄子刘小运(他比我大三岁)在村南水库教我学游泳,“手扒,脚蹬。”他一边说一边在浅水区给我做示范,我也三遍五遍十遍地模仿着他的动作,扑扑腾腾,总是游不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这时小运说:“明,来,我背着你到深水区试试。”我说我害怕,他说:“有我哩,你怕啥。”于是我就搂着他的脖子,他立浮着带我刚到深水区,连个招呼也没打,就呼通一个猛子潜下水去,把我也带了下去,一口水呛得我鼻子里发疼,连忙松开他的脖子,手刨脚蹬奋力向浅水区游过来,小运也紧随我身后哈哈笑道:“爷们,这就是游泳,你学会了。”看来,许多人的智慧与技能大都是被逼出来的,一个人的伟大与金碧辉煌,均来自于痛苦的孕育。
1968年,济源县的“引沁济蟒渠”三期工程竣工,各公社(乡镇)分别按县里要求的人数及地段组织了护渠专业队,有淤渣清一下,有塌帮的补一下。我们在克井的东滩渠首住了一段时间,又来到承留的玄台殿。我们住的是土窑洞,我与卫旭、王双成三人住在一个大窑洞里的一个小拐窑里,三人年龄一般大,好得亲兄弟似的。一天双成胳膊受伤骨折,到医院正骨后,胳膊上缠了几十圈子绷带,夜里双成说胳膊很不舒服,要我帮他松一下绷带,我不但不帮他松,还向他讲了一堆大道理,他默认了。第二天在我离开时,他让卫旭给他松,出于好心,卫旭真的给他松了。于是双成就只与卫旭亲近,不太搭理我了。三天后到医院复诊,医生立即发现绷带被松了,将双成狠狠斥责了一通,“你真胆大,幸亏发现得早,要不你就要重受大罪了!”人啊,不经意间,有时会好心办成坏事,有时会狠心或坏心办成好事。
人之一生,既短又长,既长又短,转眼间年轻不再,老了,老了!每每想起少年、青年、壮年之事,有许多镜头一幕幕在眼前浮现,那些人,那些事,让人思念,让人甜蜜,让人酸苦,让人胸腔内翻江倒海。吾敬好友往事一杯酒,再见!
作者简介:
刘小明,笔名:刘明、刘愚,河南省济源市人。退休后现居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河南省作协会员,济源市作协会员,香港中国现代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员。1983年开始于《人民日报(内参)》《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黄金时代》《短篇小说》《杂文选刊》《散文选刊》《三月三》《奔流》《小小说》《西双版纳》等报刊发表作品共计千余篇首,26次在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奖,有个人作品集5册,多篇作品入选国内外文集。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人气奖若干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