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声
文/冉军武
午后,漫步在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小道,不经意间一声声“布谷、布谷”从丛林深处传来。在这喧嚣的城市中,能听到久违了的布谷鸟叫声,我感到格外亲切,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小时候,每天唤醒我的不是公鸡的啼鸣,而是那短促清脆的布谷鸟叫声。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这种鸟叫做布谷鸟,大人们都称它为“宝狗”,我也跟着他们这样喊。每当它开始鸣叫时,农忙时节也就到来了,我也不能再贪睡,所以对它并没有太多好感。但爷爷却很喜欢听布谷鸟的叫声,每当布谷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爷爷便会望向天空,目光中满是对丰收的期许,嘴里念叨着:“宝狗叫,农事到,该好好伺候庄稼啦。” 那语气里有期待在轻轻发芽,仿佛布谷鸟的翅膀一扇,田垄里就能长出金穗子似的。
随着布谷鸟的声声鸣叫,乡村变得忙碌起来。大人们忙着耕地和播种,孩子们也闲不下来,有的帮忙运送种子,有的在田边驱赶偷吃种子的麻雀。中午时分,阳光炽热,劳累的人们会在田边的大树下稍作休息。这时,布谷鸟的叫声依旧不停,似乎在催促着人们不要懈怠。母亲会带着做好的饭菜来到田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简单却充满温情的午餐,听着布谷鸟的鸣叫,感受着乡村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到了麦收时节,田野里金黄的麦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麦子成熟的香气。有一种被叫做“算黄算割”的布谷鸟,它的叫声显得非常急促。听父亲说,关于“算黄算割”有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山里有一对兄弟。哥哥勤劳,总是及时播种、除草、收割,而弟弟则懒惰,不愿出力,经常躺在炕上睡觉,麦子成熟时,哥哥每天及时收割,弟弟则想等到所有的麦子成熟了一起收割。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雷雨大作,下起了冰雹,当年麦子被冰雹连麦穗连同麦杆被一起砸到土地里面,导致颗粒无收,弟弟在悔恨中抑郁而死。弟弟死后,变成了一只啼血的布谷鸟,每年麦收季节,他都会用“算黄算割”来提醒着人们要及时收割,算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补偿,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嘛。
收获季节,同时也是雷雨多发季节,最担心老天爷会在关键节点不作美,但是往往是越担心越会出事。记得八十年代初的一年,麦子眼瞅着快熟了,瞬间天上乌云密布,轰隆隆的雷声响彻苍穹,不一会儿冰雹便无情的砸向快成熟了麦子,也砸向了庄稼人的心里......冰雹还在继续,焦急而无奈的父亲喊着:“冰雹上南山吃大豌豆去了”,然而冰雹终究还是没有去南山吃大豌豆,而是将马上成熟的庄稼砸的稀碎。无法忘记父亲面对天边飘来的乌云时忧心忡忡的神情,无法忘记父亲面对一年的辛苦化为泡影时的那种绝望。
翁卷的《乡村四月》中“子规声里雨如烟”,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曾令我无限向往。但在我那偏僻的小山村,“雨如烟”的日子没有旖旎风光,没有浪漫情怀,麦子收割的季节,庄稼人也怕这种“雨如烟”的天气,“雨如烟”和冰雹天气被视作庄稼人的洪水猛兽。收割季节一旦细雨蒙蒙,如烟雾一般笼罩着刚收割的麦子,麦子会发芽、发黑、发霉,庄稼会同样是歉收甚至颗粒无收。
在忙碌之外,闲暇时光充满了温馨。在布谷鸟的声声鸣叫中,午后的阳光慵懒地照在农家小院。小猪悠闲地躺在院子里,随着太阳一点点西移,它起身挪动自己的身体,好让身体保持一半晒着太阳,一半处于阴凉,始终保持不冷不热,然后很快地进入甜甜的梦乡。看着睡得死沉死沉的小猪,憨态可掬,当你用手去挠它的身体的时候,它立马夸张的伸直了四肢,来一个真正的四仰八叉。小鸡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小猪身边,啄它身上的虱子,小猪则舒服直哼哼。父亲则点燃一根旱烟卷,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多么平淡、宁静而又温馨的乡村生活,令人无限神往。脑海里突然泛出一句苏轼的古诗词来,“人间有味是清欢”,会不会就是此情此景呢?
麦子收割完,紧接着就是把麦子运到打麦场,这又是一项大工程。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扁担,扁担享受了和收麦的镰刀同样的待遇 ,在不用的时候像一件宝物一样被珍藏起来,既不能被太阳暴晒,也不能让它淋雨,因为在崎岖的山路,拖拉机、架子车等现代化的工具统统失灵,只能用这最原始最基本的工具了,它对于农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夏日炎炎,沿着崎岖的山路,父亲汗流浃背,挑着一担麦子吃力的挪着脚步。据父亲讲,在他大约十二岁左右的时候,因为挑一担柴赶了二十多里路去集市卖柴,压坏了左侧肩膀,落下了终生的病根,所以挑担子只能用右面一侧肩膀挑,这无形当中增加了难度。陡峭的山路父亲既无法换肩膀又无法找地方歇息,只能咬牙坚持送到打麦场,几乎是连人和麦子一起倒在打麦场,分不清是流的是汗水还是泪水?我能感觉到他的崩溃与无奈,——没办法,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当我亲眼看见父亲被压红肿继而溃烂的肩膀时,年幼的我流下了说不清因何而流的泪水,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随着黄昏时候的到来,布谷鸟的叫声变得不再急促,偶尔能听到三两声,虫鸣、哇叫、狗吠声开始闪亮登场。徐志摩的诗“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但我的家乡夏夜并不沉默,虫鸣、哇叫、狗吠声协奏出一出农村特有的小夜曲,这个时候,三五个小朋友一起捉蝗虫是一天最开心的时刻,一种被称作“马叉子”的小昆虫,在飞的时候带着一种“嗤嗤”的声音,小朋友便开始用双手有节奏的拍起来,听到拍的声音,它便循声飞到你的跟前,直到被乘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它捉到手掌中,它在手掌中挣扎带来的那种体验真是太奇妙了。但是它为什么会随着拍掌而来到人的跟前,父亲也说不出个道道,只能告诉我他们小时候也这么玩。是不是掌声的频率与其飞行的频率相同,形成同频共振?当然到现在我也没有弄懂其中道理,但那夏夜的温馨画面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父亲走后,我也很少回老家,家乡布谷鸟的叫声也变得不再熟悉,城市里也难于听到布谷鸟的叫声。直到今天在湿地公园听见这声 “布谷”,突然就想起他溃烂的肩膀,想起爷爷望着天空的眼神,想起小猪在院子里挪着晒太阳。
布谷鸟还在叫。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声声布谷,都将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布谷声声,难以忘怀的还有内心深处对亲人的思念,这思念宛如一杯浓烈的醇酒。这一次,我听懂了它在说什么——那些充满甜蜜与苦涩回忆的被土地滋养的时光,从来都不会真正走远。
作者简介:
冉军武,常住青海西宁的甘肃人,文学爱好者。在“西宁表情”“冬歌文苑”等公众号中偶有发表文章。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人气奖若干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