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姜贝是河南长垣人,职业为教师,爱好广泛包括唱歌、运动和阅读。她的创作常融入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1
姜贝的诗歌以情感真挚和语言精炼见长,其作品在当代诗坛中展现了细腻的人文关怀与艺术探索价值。
姜贝诗歌
作者要贝介绍
姜贝,身为华夏精短文学学会的一员,同时也是一位精短文学作家。他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包括唱歌、写作、运动、养花、阅读等。他像一位在音符上舞动的职业教师,用笔尖书写生活,用歌声唱响心灵。在2021年,姜贝踊跃参与了多项文学赛事。他的作品《麦》以独特的笔触和卓越的文采,在全国《记春光、花笺》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此外,《清晨》《海》《自我》《会说话的眼睛》等作品也相继在《管网2021国学全能作者计划》《九洲散诗词专题》《芳草集》《中华文学》《最美现代诗集》等文学平台亮相。在2020年,姜贝更是佳作频出,收获颇丰,作品被《哈尔滨出版社》等知名出版机构及《中国文苑头条》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华夏精英杯优秀创作奖》等多项大奖
姜貝老師散文詩二首
一
🍇《葡萄》葡萄🍇
文/姜贝(河南)
夏日午后
阳光像被揉碎的烟火
懒洋洋地洒在院角
那架葡萄藤上
藤蔓间跳动着
阳光与蜜的气息
老藤茂密的枝干
褐色表皮皴裂着
每一道藏着光阴的故事
春时抽芽的欢悦
夏时攀岩的执着
秋时结果的沉实
冬时蛰伏的静默
新抽的藤蔓
带着少年人的莽撞
嫩绿的卷须
像稚嫩的小手
不知疲倦地
在架上缠绕探索
仿佛把整个
夏天都缠进自己的视野
葡萄的叶子是最懂
铺陈绿意的快乐
巴掌大的叶片
带着细小的锯齿
叶脉在阳光下
清晰得像画匠巧工
叶片将夏日
分成无数个小小的绿格
风来时
叶浪顺着藤蔓的方向
起伏奏乐
沙沙的声响里
藏着植物特有的吸吮
微光从隙间抖落
在地面上跳着
细碎的舞步
与叶片上滚动的露珠
相映成温暖的光晕
葡萄的甜跳动
成夏日的盛宴
刚结果时
它们是藏在叶底的
米粒大小绿珍珠
裹着一层细密的绒毛
像一群羞涩的姑娘
挤在藤蔓的臂弯里
不敢露出苦涩
盛夏过半
葡萄便到了“半熟”的时刻
果皮开始泛出淡淡的紫
像被晚霞吻过
有的则透着鹅黄
像浸在清水中的玉石
还有的依旧是青绿色
却一个个圆润了许多
像一颗颗饱满的翡翠
这时的葡萄串最是热闹
一串能有十几颗
几十颗
我挨着你
你挤着我地垂着脑袋
压得藤蔓弯了腰
站在架下仰头乐
仿佛头顶悬着
一串串彩色的灯火
风一吹
便轻轻摇晃
像是在对路过的人招手言说
等到秋意渐浓
葡萄才算真正成熟
紫葡萄成了主角
淡紫、深紫,暗紫色
像被浓墨浸染过
又被阳光镀上了
一层油亮的光泽
远远望去
像一串串晶莹的宝石
摘一颗捏在手里
能感觉到果皮下
饱满的果肉在轻轻颤动
仿佛一触即破
剥开果皮
紫红色的果肉
便露了出了头
饱满的汁水
顺着指缝往下滴落
空气中弥漫
一股甜丝丝的香气
送进嘴里
牙齿轻轻一碰
果肉便在舌尖化开
那股甜没有齁人的腻
而是带着一丝清爽的酸
像把整个夏天的阳光
都酿成了蜜
从舌尖一直甜到心窝
葡萄的藤蔓
还在悄悄生长
卷须攀得更加高
叶片绿得更深
一串串葡萄在
阳光下闪着光
像无数个小小的太阳
把整个院子都
照得喜气洋洋
它们不声不响
却用自己的生长告诉我们:生命的美好
从来都藏在这些饱满
甜蜜、带着烟火气的瞬间里
就像这葡萄
从一颗小小的青果
长成一串沉甸甸的甜蜜
要经过风雨
要耐住寂寞
最后才能把阳光和岁月
都酿成舌尖的惊喜欢乐
二
《秋来了》
文/姜贝(河南)
秋风凉了
夏悄然褪去焦躁
秋叶含情脉脉
诉说季节的繁华
大地草木逐渐褪去
盈绿的外衣
变得碧绿鹅黄
田野的庄稼沉甸饱满
浮云腾空欢越
遥看金黄色的秋装
丰硕的玉米
向我们招手
低头献礼
腰间倔强的红毛卷
笔直屹立的身躯
守望着家乡的美丽
思念随着明月
泛黄飘摇在寂静的日夜
万物被其惊醒
一叶落而知秋雨
秋意渐浓弥漫香甜的记忆
层层叠叠的喜悦接踵而来
一不留神成熟的果实
落来下来带着旋律
天空格外晴朗
白云绽放着微笑
秋风飒飒传送甜腻
秋天来了
风儿依旧活跃
太阳时而调皮
一会灿烂一会迷离
芬芳带着一丝丝甜味
真挚又热烈
一切充满新奇
摘一些清新
捧一把阳光
温暖季节的心情
所有的美好便不期而遇
遗留的潮湿
终究被秋天温柔化解
淋过的雨
沉淀心灵的觉悟
果实成熟的味道
触动了秋的嗅觉
在不声不响的坚持里
左持烟火右手诗意远方
浇不灭的初衷
在平常琐碎的日子
一天天积累下来
积累人生的浪漫
圈画秋季的诗句
岁月寄托思念的味道
字里行间都是
秋的清寂与温柔
編輯賞析
姜贝这两首小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季节与植物的生命肌理,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温情,展现出独特的观察视角与情感浓度。
《葡萄》以夏日午后的葡萄藤为焦点,构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故事感的画面。诗人将葡萄藤的生长历程拆解为“春时抽芽、夏时攀岩、秋时结果、冬时蛰伏”,赋予植物以时间的厚重感,老藤的“皴裂表皮”藏着光阴的故事,新藤的“嫩绿卷须”带着少年人的莽撞,动静相衬间,写出了生命轮回的张力。对葡萄果实的描摹尤为精妙:初结果时是“藏在叶底的绿珍珠”,半熟时“泛出淡淡的紫”“透着鹅黄”,成熟后“像一串串晶莹的宝石”,色彩的递进暗合着生命从青涩到饱满的蜕变。更妙的是将味觉融入文字,“甜中带酸”的果肉“把整个夏天的阳光都酿成了蜜”,让读者在视觉之外,味蕾也被唤醒。结尾由葡萄的生长引申出“生命的美好藏在饱满、甜蜜、带着烟火气的瞬间里”,于细微处见哲思,让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悟自然交融。
《秋来了》则以秋风为信使,铺展秋日的全景画卷。诗人避开了秋日萧瑟的传统意象,转而捕捉季节交替的温柔:夏“褪去焦躁”,秋叶“含情脉脉”,庄稼“沉甸饱满”,玉米“低头献礼”,每一处景致都透着丰收的喜悦与生命的从容。“一叶落而知秋雨”“白云绽放着微笑”等句子,将自然拟人化,赋予秋天以灵性;“左持烟火右手诗意远方”更是巧妙勾连起生活的琐碎与精神的丰盈,让秋的“清寂与温柔”既有具象的依托,又有抽象的升华。
两首诗共同的特质在于“以小见大”:葡萄的生长、秋景的变迁,皆是平凡生活中的寻常景象,却被诗人注入了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语言质朴而不失灵动,比喻鲜活而不刻意,如“阳光像被揉碎的烟火”“葡萄串像彩色的灯火”,既贴合物象本真,又充满想象的美感。这种对自然与生活的敏锐感知,让诗歌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原来美好从不在远方,而在藤蔓攀爬的执着里,在秋风吹过的甜腻中,在每一个被认真注视的当下。
上下滑动查看
墨韵芳洲文学社公众号
公众号“墨韵芳洲文学社”投稿须知
一、作品内容
来稿内容,体裁不限,散文、诗歌、古体诗,随笔、论文、游记、作品等,可有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
二、版权要求
1、所有投稿作品“墨韵芳洲文学社”及其相关合作机构,享有使用权。
2、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首发,不得作假,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稿件内容必须健康向上,切忌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4、稿件需附上作者简介和1-2张照片;
5、部分图片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三、关于稿酬 :
每首作品的赞赏总金额的30%作为稿费发放给作者,30%发放给朗诵者,20%发放给编辑,20%作为贫困地区慈善赞助,(赞赏额度累积到一定比例我们将捐赠给最需要的贫困学子)每首作品打赏金额低于或等于10元不进行分配,此金额留用平台运营之用,高于10元以上按稿费分配标准执行。
四、投稿方式:
投稿微信:A136-com
投稿邮箱:amd_2002@qq.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