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毛主席路经临江
----采访毛主席专职摄影师侯波
作者/胡志腾
1977年,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当时的鄂城县在临江黄柏山村金家湾修建了“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纪念毛主席在临江作短暂停留并和乡民亲切交谈。此后多年,一直搜寻不到任何图片资料,只能成为难只能成为难入历史档案的传说。
1992年,原是鄂州报任摄影记者的我担任了《楚乡画报》执行主编,萌发了寻找毛主席在临江的图片资料。我首先联系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湖北第一位高级记者张其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用相机记录了几乎所有中央领导人在湖北的活动。张老遗憾的告诉我:“毛主席在临江停留时,我不在场。因为毛主席不喜欢车队浩浩荡荡,我们所有工作人员车辆都先行去了目的地铁山。只有毛主席专职摄影师侯波随行,你只有找到她可能有希望。”
侯老微闭眼睛深思片刻,惊喜地说:“啊!我想起来了,从华工开车近一个小时,有个地方,毛主席的车停下来,下车抽了支烟,和一些农民聊了一阵子,我拍了张照片。因为不知道这个地方地名,也不知道路人情况,所以这张照片一直没有发表。”
于是,侯老带着我们进了家中的暗房,立刻放大洗印出一张12吋照片。我和孟庆利主任击掌庆贺,真是鄂州的福气呀!
前面一台苏联产的“嘎斯69”吉普车开路,车上坐的是湖北省公安厅警卫处的同志,省委招待处申兴国也坐这个车上。
毛主席乘坐的是苏联“吉斯”115轿车,这车是1957年斯大林送给毛泽东作为“座驾”,车身通体黑色,自重6吨,轮胎是双层结构,即便被子弹射中,汽车依然可以正常行驶。在这辆车的底部装有厚厚的钢板,能够经受得住地雷爆破的冲击。车箱内,还装有一块可升降的厚玻璃,可以把驾驶舱和后座隔开,即安全又保密。 车窗需要通过一套液压系统控制才能升降。在车门锁上后还有一条很粗的铁链将门在里面锁住。虽然这辆车外形大气、性能优越,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车厢内并没有空调系统,为确保安全,车窗不轻易打开。每逢酷暑,就会在车内放上一个大木桶装满冰块,降温解暑。
毛主席坐在后排右侧,侯波坐在左侧,卫士长李银桥坐副驾驶位置,开车的叫易永喜,是武汉市委吉斯车的专职司机。跟在后面的是台华沙轿车,这车是1951年波兰引进前苏联高尔基工厂的车型, 供政府部门和军队高层领导使用。上面坐的是国家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1956年7月至1959年8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
毛主席的座车停下来后,毛主席下车抽烟,蹲在地上抽烟的是张平化和张治中。正好几个抗着竹子农民路过,见停着几台小轿车,就站在旁边交头接耳,说这些人好像是好大好大的官。毛主席问:你们说么事哒?有个农民说,你是不是毛主席呀?毛主席笑起来说,你看像不像呀。有人小声说:”很那照片上的毛主席呢。”毛主席幽默地说:“像就好哇。”大家都笑起来,侯波赶快拿起相机拍下这个镜头。这时,警卫车处理好王保成,通知开车,前后不到抽一根烟的工夫。李银桥上车后,简要地给毛主席汇报了事件经过,毛主席哈哈一笑:“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告诉他们。不要为难人家。”侯波说:“因为不知道这个地方地名,也不知道路人情况,所以这张照片一直没有发表。”而且,原照片右侧还有王任重和张平化蹲在地上抽烟,形象不太好,就给裁切掉了,毛主席就不在画面中间,我就没有公开这张照片。”
我就谈起社会上的一些传闻,比如说“毛主席看到路边地里棉花长得好,要停车下去看看”,“毛主席不顾劝阻跳过一米多宽水沟,去地里和摘棉花的老太太交谈”等等。
侯波摇摇头说:“在没有地方警戒的情况下,领袖车队临时停车是不可能的!再说,如果有传说的那些情况,对我们摄影师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机会,我会拍很多照片,可是我就只拍了这一张照片呢”。
我的任务圆满完成,我们想请候老一起吃饭,她婉言谢绝,给她带了点礼物,也婉言谢绝。她虔诚地说:“我和肖冰同志最大的荣幸,就是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直接受到伟人风范的熏陶,矢志践行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做到正直坦荡,光明磊落,淳厚质朴,谦虚谨慎,甘于奉献,清正廉洁。虽然我做得还不够,但我还以一个共产党的标准努力地严格要求自己”。
侯老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摄影工作后,我悟到了一个道理:我在为伟人寻找背景拍摄的时候,伟人们已经做了我的‘背景’;在他们的背景之下,我才能记录下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能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我们深以为然,并邀请她和徐肖冰先生方便时来武昌鱼故乡采风。侯老代表徐老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回到鄂州,我即向市委宣传部汇报并上报了“毛主席在临江和农民交谈的照片,谈到了候老夫妇接受来鄂州采风邀请,提请指示具体安排方案。不知什么原因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前夕,我任副主编(执行)的《楚乡画报》(第五期1993年11月出版)在封面整版刊登了“毛主席在临江和农民交谈”的照片,并在内页刊发了采访拍摄者侯波的图文。同时,印刷了这张照片的宣传画,全市派送。我亲自去临江乡面见党委书记,商谈以此照片为契机,组织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活动。那书记两手一摊,笑着对我说:“现在什么年代了?是黑猫白猫当家了,还搞这些有什么意义!”我愕然!自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后记之一,王保成!是不是我熟悉的忘年交王保成,侯波那里听到的种种迹象都和他相近。我当记者前在鄂城通用机械厂工作,和爽朗直率、幽默风趣的安徽“老倌”王保成相处甚密,他是厂革委会分管后勤的副主任,但从未听他说起此事。见过侯波后,我就去寻访王保成,可惜曾经赫赫有名、几千员工的通用机械厂已被拆卖,改成了商住小区。王保成早已已退休闲居,联系不上。我四处打听的时候,大妹夫万尊跟告诉我,他的好朋友程保康在鄂城重型机器厂司机班的程保康,正是王保成的外甥。见到程保康,他犹豫了一阵子,吞吞吐吐地说,听舅舅说过拦车的事,和我从侯波那里了解的差不多。并给了我王保成的联系电话。一阵寒暄后,我叙述了采访侯波的情况,电话里竟沉寂了良久,突然传来一阵笑声。他说:“你不愧是名记呀,过去三十多年的事,你都连根刨出来了,确实是是这么回事,比我本人知道的还详细呢。我也因此事发配到深山里的白莲河水库管理局,挂了个副局长。十年后调到通用机械厂当了管后勤的副主任。”我和他约好时间,准备见面时具体采访,遗憾的是,不久他就驾鹤西去了。 注1 (据东湖宾馆馆史研究室主任郑敏庭介绍,此部“吉斯110”是1957年苏联在武汉中苏友好展览馆举办工业展展品中的一部,后卖给了武汉市,专门用于接待国内外重要客人。毛泽东到武汉后,“吉斯110”成为他的专车。1958年,毛泽东就是乘坐此辆“吉斯110”轿车,从武汉到大冶铁山视察”,“现存三辆吉斯牌轿车中,该车现陈列于武汉东湖宾馆梅岭一号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被列为镇馆之宝”。
作者简介:胡志腾(原鄂州日报记者、湖北省作家协会图书编辑室副主任、武汉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