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吴志刚:我最喜欢做的是为老百姓做事池朝兴
2025年8月7日
“我最喜欢穿的衣服是警服,我最喜欢做的事是为老百姓做事。”——吴志刚说这话时,仿佛在陈述一个如呼吸般自然的道理。那身洗得微褪的警服虽已叠进时光深处,他却把一种更深的蓝,穿在了心上。此语质朴如石,却自有千钧之力。细品其味,恰似三缕清泉涤荡尘心:去浮华而见本真,弃小我而融大我,越形骸而铸精魂。
当那身警服正式归入箱底,他转身便披上了一件红马甲。那红,是未曾冷却的滚烫印记,是另一种忠诚的无声宣誓。身份褪去,人却更深地扎进了市声喧腾的烟火人间。兴华街道的脉络,他比掌纹更熟悉——城中村狭窄巷弄里飘散的饭菜香,专业市场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学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喧嚣人潮……他携着“一分析,二咨询,三打110”的九字真言,如执一枚磨亮的钥匙,执意要打开一扇扇防范之门。昔孟子言“民为贵”,范仲淹叹“忧民之忧”,吴志刚褪去警服仍奔走市井,恰似古贤“布衣躬耕”之现代映照。其言不饰华藻,惟见赤子心跃然纸上——为民做事非责任所迫,实乃生命本然之欢欣,如木向阳,如水赴渊。
曾有一百五十余场宣讲,五万余人次侧耳倾听。他立于讲台之上,像一座移动的堤坝,言语的细流日夜冲刷着诈骗的险滩。医院里曾有被骗的暗影盘旋不去,他率队入驻,如定海神针,发案率竟陡降九成;陈女士电话那头“老板”的指令宛如催命符咒,他拍马赶到,急智如电,硬生生从骗子嘴边拽回了一百五十万巨款。六年光阴,二百余次惊险的劝阻止付,三百二十五万元安然归位——每一次拦截,都是与无形暗流的一次短兵相接。此中真意,恰合阳明心学“知行合一”之境——爱民非空谈,而在汗浸的袖口、磨破的鞋底间流转不息。
他站在社区小广场中央,一句“守护钱包,人人警惕要抓牢”,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里映照出无数张专注的脸。一位老人提着的菜篮,一位主妇攥紧的工资袋,一位学子肩上的书包……那都是千家万户沉甸甸的“钱袋子”。他目光扫过人群,那些被及时系紧的袋口,仿佛是对他所有辛劳最朴素的回响。此情此景,正是《礼记》“天下为公”的生动诠释。烈日下挥臂疏导交通,是为万家平安舟楫;苦口婆心劝止诈骗,是为苍生钱袋筑堤。他将个体生命汇入百姓长河,恰似烛火燃自身而照暗室,非以悲壮姿态示人,反含笑言“此心所悦”,将奉献化为人间至味。
退休,于他不过是换了一条跑道继续奔袭。老年群体成了他心尖上新的挂念。“公安大数据加互联网”,这新式武器被他握在手中,在退休老人晨练的公园、飘着茶香的活动室里,他的声音带着暖意响起,如老友般细细叮咛,要将那骗术的阴霾驱散于无形。警服可卸,肩章能收,然为民之志已刻入骨血。昔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吴志刚则以红马甲续写警魂。其“喜欢”背后,是千次劝阻凝成的325万元守护,是五万民众心田种下的反诈青苗。
烈日熔金,他立在十字路口,臂上的红袖章猎猎如旗。汗水蜿蜒过眉骨,他手臂的每一次挥动,都在车水马龙间划出清晰的平安界碑,仿佛当年在军营执戟,从未放下。那抹警服的蓝,早已浸透了羊城街巷的烟火与风尘,此刻又以另一种姿态,成为城市流动的路标。他俯身扶住颤巍巍过马路的阿婆,那布满老年斑的手在他臂弯里微微发抖;他蹲下为捡拾滚落水果的小童挡住车流,孩子破涕为笑的脸蛋上还挂着泪珠。红马甲裹着的身影,成了喧嚣人潮中一座移动的平安岛。
“反诈路上你我同行”——这声音已越过他单薄的身影,成为一条宽阔河流的号角。吴志刚依然行走在街巷,那红马甲鲜艳如初。他深知,只要还有一双眼睛因他的提醒而亮起警觉的光,只要还有一个钱袋因他的奔走而免于被掏空,那件心爱的警服,便永远披在千千万万人的平安之上——这,便是他至死方休的执着守望。
他最喜欢做的事,早已在步履不停中化为了城市街角一座无形的丰碑。当为民做事如呼吸般自然,方见天地间最巍峨的丰碑,原是无我之人用脚印刻在大地上的诗行——为百姓守护一方安宁,原来就是守护自己灵魂深处那枚永不磨损的警徽。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及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家平台主编,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荔湾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