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文/陶大宏
红日青空云絮度,玉道广场人海伫。城楼宾客异惊容,观台旗帜迎风树。口号天外处。多兵方阵威严矩。车队隆,各型装备,尽展人心惧。
飞行九霄弹指去,箭破汪洋任意御。无人军械怵鹰乌,激光电子豺狼怖。国威铭耻侮,全凭实力和平铸。看今朝,环球谁敢,犯我中华路!
词赅解读:
《归朝欢·九三大阅兵——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一、主题与历史语境
此词以“九三大阅兵”为切入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核心主题为“铭记历史、彰显国威、捍卫和平”。
* 历史回望:
通过“口号天外处”“多兵方阵”等意象,呼应抗战胜利的历史记忆,强调“国威铭耻侮”的民族觉醒。
* 现实意义:
展现中国军队现代化成果(如歼-20、东风-41等装备),传递“以实力铸和平”的理念,回应国际对中国的战略疑虑。
* 未来宣言:
末句“犯我中华路”以豪迈反问,彰显维护主权与地区稳定的决心。
二、内容解析
1. 上阕:阅兵场景的史诗化呈现
* 时空铺陈:
开篇“红日青空云絮度”以开阔视角勾勒天安门广场的庄严气象,暗喻历史澄明与民族希望;“人海伫”则凸显民众对阅兵的集体参与感,呼应抗战胜利的民族凝聚力。
* 军事力量展示:
“多兵方阵威严矩,车队隆,各型装备”通过整齐队列与重型装备的铺陈,再现解放军“三结合”武装力量体系(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现代化风貌。
* 情感张力:
“尽展人心惧”以夸张手法强化震撼效果,既是对侵略者的威慑,亦是对同胞的鼓舞,暗合柳永词中“尽是利名客”的铺叙张力。
2. 下阕:科技强军与和平使命
* 尖端武力象征:
“飞行九霄弹指去,箭破汪洋任意御”以动态画面描绘战略投送能力(如运-20、东风导弹),体现全域作战实力;“无人军械”“激光电子”则指向无人机、电磁炮等新质战力,呼应阅兵中“新域新质力量”的展示。
* 历史反思与和平宣言:
“国威铭耻侮”直指抗战牺牲的3500万军民,强调“实力铸和平”的必要性;末句“环球谁敢”以反问收束,展现大国自信,呼应“以战止战”的东方智慧。
三、艺术特色
1. 词牌创新与意象重构
* 借柳永《归朝欢》的词牌格式(双调104字,仄韵),但突破其“羁旅愁思”的传统主题,注入现代军事意象(如“激光电子”“无人军械”),形成历史与未来的时空对话。
* 意象选择兼具象征性与冲击力:
“红日青空”喻历史光明,“鹰乌豺狼”隐喻潜在威胁,强化了“和平需以实力捍卫”的主题。
2.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 豪放与写实结合:
既有“口号天外处”的磅礴气势,又有“各型装备”的具象描述,延续柳永白描手法,同时融入现代军事术语。
* 对比与夸张:
“人海伫”与“车队隆”形成民众期待与军力展示的对比;“尽展人心惧”以夸张强化威慑效果,呼应阅兵“展大国文化魅力”的宗旨。
四、历史与现实意义
1. 历史维度:
* 通过阅兵回击历史虚无主义,锚定抗战胜利的法理地位,告慰先烈(如抗战老兵受邀观礼)。
* 延续柳永词中“归心似箭”的情感内核,但将“归乡”转化为“捍卫国土”的集体意志。
2. 国际维度:
* 展示中国从“被动挨打”到“主动防御”的转变,推动国际社会正视历史真相(如邀请多国政要观礼)。
* 东风-41导弹“和平使命”涂装等细节,体现“实力守护和平”的外交理念。
3. 精神维度:
* 词中“能战方能止战”的理念,契合中华民族“止戈为武”的传统智慧,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呼应抗战精神中的家国情怀,激励新时代青年传承“前进,前进,前进”的强军信念。
总结
此词以艺术化语言浓缩了抗战历史的厚重与新时代强军的辉煌,既是纪念仪式的史诗性书写,亦是对“科技强军、和平发展”理念的文学诠释。其价值在于:
* 历史传承:
将柳永词牌的抒情传统与现代军事题材结合,赋予古典形式以时代内涵。
* 现实映照:
通过艺术夸张与写实描写,展现中国军队“维护和平”的能力与担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文本。
作者简介:陶大宏(微信名“阳桃季节”,QQ名“桃李满园”),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安徽郎溪人,男,1957年出生,退休教师,宣城市诗词学会会员,郎溪县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学会会员,凤凰诗社入住诗人,【都市头条】责任主编,诗作多在著名微刊或论坛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