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三重境界
文/李含辛
夫文章者,天地之经纬,人心之枢机;作家者,文心之雕龙,妙道之传薪也。观文坛巨擘,其境界有三重焉:初若数学家之精微,次如化学家之灵动,终似物理学家之玄妙。三重境界,层累而上,如登泰山而小天下,如瞰江海而知众流。
数学家境界者,逻辑之圣域也。其文如《九章算术》,条分缕析,毫厘不爽;如《几何原本》,公理昭昭,推论凿凿。昔贾岛“推敲”二字,炼字如解方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谋篇似布棋局。此境界之文,如大匠运斤,斤斤于绳墨;如良医诊脉,丝丝入经络。无此严谨,则文如散沙之塔,一触即溃。
化学家境界者,变化之玄圃也。其文如《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想象瑰奇,辞采绚烂;如《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感翻涌,意境迭生。昔李贺锦囊藏诗,字字如丹砂,句句似琼浆;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象翻新,情思婉转。此境界之文,如万花筒,瞬息千变;如交响乐,起伏跌宕。无此灵动,则文如槁木死灰,了无生趣。
物理学家境界者,宇宙之秘府也。其文如《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洞悉时空,参透玄机。昔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悟透自然之道;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勘破认知之限。此境界之文,如日月之明,普照万物;如太极之图,涵容阴阳。无此玄奥,则文如井底之蛙,局促一隅。
三重境界,非泾渭分明,而是交融互渗,螺旋上升。数学家境界为骨,使文立而不倒;化学家境界为肉,使文丰而不瘠;物理学家境界为魂,使文深而不晦。大凡文章大家,皆能穿梭于三重境界之间,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如轮扁斫轮,得心应手。
吾辈为文,当以数学家之严谨筑基,如匠人制器,不差毫厘;以化学家之灵动添彩,如画家泼墨,恣意挥洒;以物理学家之哲思升华,如哲人观天,穷究本原。如此,方能写出有骨有肉有魂之文,方能在文学之路上,拾级而上,终至“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之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