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岗文化简介:
青莲岗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青莲岗村,面积约4平方千米,是青莲岗文化的发祥地,距今约6000至7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
青莲岗文化的命名源于1951年首次发现地点在青莲岗村。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器、陶器等,石器有穿孔石斧、石锛、石凿等,陶器则有红陶钵、鼎、釜等,内壁绘有水波纹、网纹等彩陶。这些文物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相当高的手工制造技术,过着定居生活,主要从事农业、狩猎和捕鱼等活动。
青莲岗遗址在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丰富了淮安地区的文化研究,还为研究中国远古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2013年,青莲岗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青莲岗遗址的保护利用也在积极的推进中,规划建设占地约100亩的博物馆和500——1000亩的文化遗址公园,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
青莲岗文化散曲社正是在此基础上,承万古先人的文化遗韵,集两淮人杰地灵之优势,聚集一大批散曲爱好者,以讴歌党、讴歌人民和国家为宗旨,以服务社会为理念,弘扬国粹,抒发情怀
泥土芳香处 诗心照晚晴
《东篇芹献录》序
——践行淮安诗联精神的典范
周学俊
淮安诗联精神的核心要义:热爱诗联,奉献诗联,以苦为乐,以亏为荣。为突出个性化,我们将这一精神升华为淮安诗联“250”精神。这些年来,正是靠这种精神,淮安诗联人创造出全国知名的百千万品牌,二二一品牌,培植出全国有影响的镇街诗联博里,学校诗联曙光双语,村居诗联高陈月香等典型,中宣部学习强国、江苏交汇点等主流媒体,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国家级诗联组织,多次推介我们的做法。
陈茂云先生就是我们淮安诗联250精神的典型代表,先生不仅在诗联创作上成果丰硕,而且在诗联普及上贡献卓著,创造出高陈村月香诗社响亮的品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茂云先生是我们淮安诗联村居诗社规范化建设,档次品位提升的功臣中的功臣。
先生于1948年生于江苏淮安这片充满人文底蕴的土地。虽仅为大专学历,但他在诗词的世界里所取得的成就,却丝毫不受学历的限制。他身兼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楹联研究会会员等诸多身份,这每一个头衔背后,都是他对诗词艺术执着追求的见证。
回首先生的人生历程,可谓充满曲折与丰富的故事性。1968年高中毕业后,高考的取消使他回归田园,开启了务农生涯。他在大队中担任过文艺宣传队队长,以文艺的形式给当时质朴的乡村生活带来一抹亮色;作为大队专案组负责人一员,他秉持公正;大队农技员的工作,让他与土地的联系更为紧密;生产队会计的经历则展现了他细致的一面。然而,命运却给他设下坎坷,父亲被诬陷的遭遇使他的工作戛然而止。
但先生并未被困境所缚。1970年,他进入宋集乡菌肥厂,从工人到技术员再到厂长,这10余年的工作经历,是他坚韧不拔的写照。而家庭的多重变故又促使他于1981年辞职回家,照顾瘫痪的妻子,同时从事客运、贩粮等商业活动以维持生计。直到2017年老伴去世后,他才开始踏入诗词创作的领域。
就是这样一位饱经沧桑的人,在诗词的创作上却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市大赛中获奖,这并非偶然。先生的创作题材广泛,无论是描绘田园风光,还是抒发人生感悟,都能以质朴自然的风格呈现。他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善于从平淡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诗意的宝藏。他的诗词中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哪怕历经风雨,这份热爱也从未熄灭,反而化作深沉的思考,融入字里行间。
《东篱芹献录》所辑,正是先生通过深思,在他的生命熔炉中淬炼出的真金。其诗,根植于广袤的苏北平原,饱含泥土的厚重与稻麦的清香。笔下有躬耕的艰辛,有收粮途中的风尘,有对病榻亲人的无尽牵念,更有对家国变迁的深沉凝望。其词曲,婉约处如淮水清波,道尽人生况味;豪放时若运河劲帆,抒写胸中块垒。其联,对仗工稳,意蕴深远,或咏物抒怀,或题赠铭志。其文,质朴真挚,娓娓道来,是个人史,亦是乡土志。先生之笔,不尚浮华,唯求本真,字字句句皆从心田流淌,浸润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对命运的豁达包容。那些曾经的苦难,在诗意的观照下,化作滋养灵魂的养分,凝结为沉甸甸的智慧结晶。
他的创作态度严谨而富有情怀。以瑞士钟表技师的耐心,精心雕琢每一个字词;以德国制造业工程师的严谨,遵循诗词的格律;以法国酿酒师的情怀,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以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给诗词增添别样的趣味。他的每一首诗词,都似经过“怀胎十月”般的精心孕育,一朝问世便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他的诗集,既是诗词普及的佳作,能让初学者领略诗词的美妙;又是供人消遣的妙品,在茶余饭后、居家旅行之时,翻开诗集,便能走进先生所营造的那片充满诗意的世界,那里有他心中的水深林茂、云白风轻。
尤为可贵者,先生不仅独善其身,更兼济诗坛。他倾力搭建“月香诗社”、“青莲岗文化散曲社”等平台,提携后进,凝聚同好,如春风化雨,润泽一方文脉。他以自身的经历证明:诗心不老,无关年龄;文学殿堂,向每一位真诚的生活歌者敞开大门。
在诗词爱好者的大家庭里,先生如同一位引路人,以自己的作品吸引着同道之人。正如古语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他的诗集将成为连接众多诗词爱好者的纽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词的力量与魅力。
展读此集,我们不仅能领略传统诗词联曲文的艺术魅力,更能触摸到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那滚烫的脉搏、不屈的脊梁和如晚霞般绚烂的诗魂。它是一部个人心灵的史诗,是一曲献给生活与土地的深情颂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基层沃土中顽强生长、璀璨绽放的生动见证。
愿《东篱芹献录》的清芬,能穿越时空,启迪更多心灵,让人们在忙碌的尘世中,不忘倾听来自泥土的深沉吟唱,感受那份源自生命本真的磅礴力量。
今为先生诗集作序,愿更多的读者能走进他的诗词世界,领略这份源于生活、充满哲理与情趣的诗意之美。同时,更是为了弘扬淮安诗联250精神,学习先生,致敬先生。
2025年7月27日
【注】作者为淮安区诗协会长,原区人大副主任。
他山采玉
毛峰(淮安)
吟夏
仲夏流金六月中,露珠滴翠润荷红。
碧峰起伏明田外,万里晴熏洗太空。
春草碧 • 吟夏
到处苍翠薰风拂,碧伞艳荷花,随风舞。侯鸟枝上啁啾,农作时节不能误。喜茁壮禾苗,沐朝露。
农田灌水施肥,匀苗铲土。骄阳正当空,汗如雨。手软腰痛肩酸,勤劳只为收成好,遍地展绿茵,乐不住。
王梅林(淮安)
赞江苏省道德模范杜秀兰
一枝独秀气如兰,沐雨扛风耐暑寒。
善举仁心昭日月,慈音美誉感坤乾。
滔滔运水流无尽,款款深情长涌澜。
万语千言难赞够,且将敬意付鲲弦。
小暑吟
热浪蒸腾浴火盆,炎风卷地灼乾坤。
青苗蜷叶垂头悴,野老挥锄浃汗奔。
愿借天公三寸雪,来滋垄亩万株根。
但期暑气知人意,莫使劳民苦作魂。
重义楼宴聚憾不得赴感吟
暑月骄阳灼碧天,骚坛雅集约群贤。
我羁吴地空牵念,君聚琼筵共品泉。
重义杆高迎墨客,清怀风爽入诗笺。
且凭拙笔遥吟和,再托云帆到楚川。
“八一”颂
惊雷一夜震南昌,赤帜高擎现曙光。
九十八年风雨路,军魂铸就固金汤。
西江月·盛夏雅聚寄怀
室外骄阳火烤,轩中逸兴情浓。吟朋唱友意交融,沉醉辞林耕种。
丽句齐研秀色,华章互赏钦崇。弘扬古韵趣无穷,涧水流觞迎送。
蔡炳成(淮安)
《掌纹里的家》晋级全国原创歌词大赛
赛场今日漾晴晖,炳藻词章载梦飞。
掌底春秋藏故事,笺中云霭映心扉。
专家颔首嘉言授,选手题名喜气归。
且待新声歌岁月,愿随经典共芳菲。
刘恒富(淮安)
乘凉
廊桥曲径水涟漪,紫燕双飞炫舞归。
荷芰馨香舒醉意,何人树下鼾声微。
于刚(淮安)
八声甘州·“苏超”苏州战队炎夏进驻淮安吟(柳永体)
正蝉声沸耳过长淮,火云压层楼。渐湖光潋滟,荷风郁烈,碧浪飞舟。是处旌旗漫卷,鼓角动林丘。唯有榴花炽,燃遍汀洲。
漫道姑苏子弟,挟风雷肝胆,气贯金瓯。看青锋淬雪,谈笑击沧流。待明朝、辕门列阵,射云球、铁骑踏平畴。星河转、对连营炬,莫负吴钩!
夏游洱海
浣纱碧水净云烟,洱海铺开万顷涟。
雪岭摩霄舒白练,云楼倚岫对青编。
声随渔唱惊鸥起,影动荷盘滚玉圆。
最是心摇清浪里,翩然点破镜中天。
夏荷(通韵)
霞浸胭脂染半荷,蝶栖翠盖享甘泽。
跳珠忽破蛙声寂,碎玉泠泠溅几颗。
许双林(淮安)
骚人一聚(七律)
贤公邀约众骚人,把酒言欢情意真。
绿蚁三杯兴致起,诗词多首咏声频。
吟哦唱和唐风守,斟酌推敲贾岛遵。
痛饮数巡萌醉态。诸君歌舞又逢春。
骚人一聚
贤公邀约众骚人,把酒言欢情意真。
绿蚁三杯兴致起,诗词多首咏声频。
吟哦唱和唐风守,斟酌推敲贾岛遵。
痛饮数巡萌醉态。诸君歌舞又逢春。
苏州足球队员来淮感吟(对联)
泡楚州茶馓,烩平桥豆腐,温炖钦工肉元子,清蒸文楼特色蟹黄包,君来美食都,盛情款待;
瞻总理故居,观进士之乡,欣登韩信钓鱼台,饱览巨匠承恩纪念馆,客至淮安府,乐意悠游。
王节(泰兴)
偶遇文友叶贵(新韵)
初春雨细润濛濛,偶遇君时意万重。
文案能精诗亦妙,襟怀豪气贯长虹。
备注:叶贵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作品三部。
观游本昌入党有感
《繁花》爷叔老顽童,造极登峰活济公。
一片丹心辉日月,九旬入党是英雄。
参观郑板桥故居
粉墙黛瓦曲廊幽,兰竹萧疏意绪惆。
道骨仙风凝翰墨,诗书画印耀千秋。
颜廷云(钦工)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卢沟桥抒怀(新韵)
碧空晓月照卢沟,难忘当年血水流。
最是醒狮狂喜舞,春光万里遍神州。
赞江苏省道德模范杜秀兰(新韵)
半百春秋伸手援,妹怜哥苦盛情牵。
谁知风雨柔肩累? 真爱如兰香入天。
赞条沿翠冠梨
香甜色艳遍家园,快递天天上万单。
欲觅中华名果地,钦工翠冠出条沿。
王守赴(淮安)
贺王老师连银同学七十华诞
七十华诞壮岁年,慷慨当初执教鞭。
刚正不阿藐权贵,躬耕庠序育英贤。
金光闪闪荣誉证,学子莘莘栋梁篇。
老骥扬鬃新途上,旁征博引镇志编。
赵洪池(淮安)
蝶恋花·军嫂过建军节
“八一”佳期祥瑞绕。礼品飘香,慰语哄堂笑。首长亲临传捷报,军功荣立精忠表。南海巡航休假少,屏幕私聊,每述娇妮闹。多道海洋风浪浩,叮咛自爱青春葆。
贺建军九十八周年
军旗漫卷舞东风,杰烈魂牵表寸衷。
明月清风擎帜赤,白云丹桂照心红。
金戈铁马山川护,虎啸龙吟韵律融。
华夏长城安国土,人民卫士立丰功。
章壮骧(淮安)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大江南北举刀枪,壮士挥戈斩恶狼。
牢记家仇擎大纛,常思国耻振家邦。
千秋忠烈逐倭寇,万代英豪卫国疆。
盛世醒狮东亚立,钢墙铁壁固边防。
王峥(淮安)
入伏吟
炎威初至暑云蒸,溽气频添似浪腾。
午后雷惊千嶂雨,夜中月隐半窗灯。
池边翠盖蛙声乱,陌上青纱稻影凝。
且向幽斋寻静趣,新茶慢煮梦层层。
建党104载寄怀
红舟破夜斩惊波,百零四载浩歌多。
除残布新销朽桎,济世兴邦辟锦罗。
帜耀神州万象苏,恩滋黎庶千祥合。
欣瞻此际凤麟腾,共铸鸿勋越嵯峨。
陈茂云(钦工)
鹧鸪天 • 赞省道德模范杜秀兰
漕运金花杜秀兰,柔肩挑起一家安。兄因病患双眸暗,妹以真心半世怜。
劳岁月,苦田园,持家有道意拳拳。相夫教子兼兄顾,蕙质兰姿百世传。
小暑田园
小暑风薰入野村,田园盛景醉晨昏。
稻禾分蘖蛙声闹,瓜蔓攀篱蝶影翻。
垂岸柳丝撩碧水,滚珠荷盖赏金暾。
农夫汗洒垄畴里,且盼秋成酒满樽。
咸其青(淮安)
贺盱眙诗协换届
虾跃悬湖水韵长,荷风摇曳雅声扬。
吟坛聚首豪情涌,墨客挥毫逸兴翔。
笔蘸都梁千嶂翠,诗融淮甸九霞光。
今朝共举凌云帜,飞跨征鞍续锦章。
杨寿和(淮安)
晨雨景
夏日清晨细雨浇,城乡胜景更娇娆。
田园禾壮添鲜艳,堤岸观光自在遥。
游鸭乘凉池柳水,鸣蝉避暑树枝梢。
长廊俏女翩跹舞,哪顾温升兴趣高。
王玉琏(淮安)
大暑说事
不语沧桑人躁恼,无声大暑挺蹊跷。
城南黑雨似天塌,街北黄沙如火烧。
小狗躺坪伸舌喘,老牛卧水转身浇。
劝君心静宅家里,伏尽秋来炎气消。
浪淘沙令 • 悯农新意(李煜体)
酷暑忆当年,有苦难言。治虫除害热熬煎。汗水煮裳人怎奈,令我叹然。
今望稻翩翮,葱绿绵绵,机飞药洒万方田。千户农家千户笑,声若清泉。
刘爱文(钦工)
新(心)花怒放
巧运刀砧育丽芳,新枝嫁得老根旁。
未期活色凝春早,忽见娇红破蕾忙。
玉蕊临风摇绮梦,金蜂逐蕊舞晴光。
匠心终化云霞绽,笑立花田傲众芳。
贺月香诗社六周年
承蒙关爱沐晴光,六载耕耘墨韵长。
雅社频添新气象,骚朋共谱好诗章。
推敲字句倾心血,探讨词文入醉乡。
喜看今朝花满径,吟风弄月乐无疆。
怀念母亲
红砖青瓦破厨房,简陋安静且荒凉。
厨具铁锅今犹在,不见当年做饭娘!
端午缅怀屈原
蒲酒倾杯吊楚臣,龙舟竞渡水粼粼。
千年浩气凝忠骨,一曲离骚泣鬼神。
泽畔行吟悲故国,江边抱石见孤臣。
汨罗岁岁流清韵,长伴英魂励后人。
垂榆赞
垂榆似瀑落幽庭,翠影摇风梦也宁。
串串榆钱添韵致,丝丝碧缕抚心灵。
临观顿觉烦忧散,静赏能将躁气停。
恰似天然舒意画,安然相伴忘伶仃。
尹昌青(江苏)
尹昌青(钦工)
作品入刊2024年中国诗词年选有感
朝思暮咏韵成章,屋后篱前赏景芳。
诗曲入刊心自勉,传承国粹结贤良。
赞省道德楷模杜秀兰
大爱之星省楷模,胞兄眼疾细心扶。
柔肩担起田头活,德耀淮乡美誉殊。
田头装表战高温
酷暑田头秧遍插,民忧接电意难安。
员工无畏骄阳烤,装表倾心客户欢。
编委会组成人员:
顾问:陈精国 卢顺贞 毛峰
艺术总监:卢顺贞 田米山 刘小平
总编审核:颜廷云
副总编审核:陈龙驹
主编审稿:陈茂云
主编制作:尹昌青 陈玉奎
编委: 颜杨 田米山 陶光林 蒋长富
王连银 王守赴 陈刚 颜朝发
周广华 庞有波 支忠庭 韩书清
谷正学 尹国栋 徐发宝 毛天乐
潘庆飞
欢迎曲友向本刊投稿并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不得有违反我国现行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内容,不得有抄袭行为,文责自负。
二、投稿需标明作者实名、省份和地区,还需附上曲谱(建议采用《元北曲谱简编》和郑骞《北曲新谱》);本刊默认《中原音韵》,新韵请标注。投稿前请自行校验格律。
投稿邮箱:17123761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