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左顾右盼门前把
盼望儿女早回家
风风火火见爹妈
酒足饭饱心飞走
大包小包塞满车
挥手道别恋恋不舍
直到走远回头还能看到老人家
心里话儿没说完
老人嘱托在耳边回响
亲情无价相牵挂
写作背景:身在他乡想爹娘,自己成家立业工作忙,上有老下有小,难脱身,晚上想白天盼,机会来了快快飞回家去看爹娘,带上礼品带上心意,亲不够爱不够,到家舍不得走,无奈生活所迫酒足饭饱挥挥手。
老人盼儿归,大门口不知望着我回家的方向看了多少遍,心里念了多少次,终于把我们盼回来了。父母总是说,那回来就行掏把火似的,还没说够话就走。
其实我觉得挺对不住老人的,在他们需要陪伴的这个年龄里,我们做子女的必定要常回家看看。家是儿女们的牵挂,那里有生我养我的土地,有我的爹妈,家乡的一草一木无时无刻不怀念它。我爱我家,不回家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不会让父母等太久,想家时放下手头上的事就回家。
附:
《归途三叠》
(一)
门框磨亮了衣袖
母亲数了三百次日落
我带回整座城市的灯火
却点不燃灶膛的柴禾
(二)
车轮碾碎霜花
父亲在反光镜里
站成一根电线杆
他的目光
是最后没打包的家乡土产
(三)
行李箱的夹层
藏着半截没说完的家常
下次回家
我要把它种在院墙根
长成会结月光的老枣树
注:全诗通过"衣袖-灶火""电线杆-土产""家常-枣树"三组意象转化,将归家场景解构为三个时空切片。门框的磨损与城市灯火形成物质与情感的悖论,父亲的身影异化为现代设施却又保留土地的温度,未尽的对话则被赋予植物生长的可能性,在循环往复的归途叙事中寻找情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