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内卷,这一词汇犹如一记重锤,精准地砸在了当下诸多领域的痛点之上,直指那些看似热闹非凡、实则荒诞不经的困境。内卷的本质,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所有人如同被施了魔咒般,不断加码投入,却换不来整体收益的丝毫提升,反而陷入了“投入翻倍、收益递减”的恶性内耗循环。这是一场荒诞的、毫无意义的“满盘皆输”游戏,却在各个角落悄然上演。
在个体的舞台上,内卷是一场徒劳的消耗盛宴。学生群体中,“别人刷题到12点,我就刷到凌晨2点”的“军备竞赛”,看似是勤奋拼搏的较量,实则是一场集体的自我催眠。大家在疲惫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抬高了“疲惫阈值”,却丝毫没有触及知识深度的提升。那些熬夜刷题的孩子们,眼睛里写满了疲惫,却找不到知识的光芒。而在职场上,“无意义的加班内卷”更是如影随形。人们用时间堆砌工作,却忽略了效率的提升。加班文化成了“努力”的代名词,却在无形中透支了身心健康,磨灭了创造力。个体在这场内卷中,成了被榨干的机器,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
群体的内卷,更是资源错配与创新停滞的泥潭。当所有人都挤在同一条赛道上,重复着低水平的竞争,过度同质化的商业模式、学术领域的“跟风研究”层出不穷。原本可以用于探索新方向的资源,被无端浪费在了无意义的内耗中。整个系统失去了突破的动力,只能在原地踏步。创新的火花被熄灭,进步的脚步被拖慢。群体在这场内卷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社会层面的内卷,更是价值感的崩塌。人们陷入了“不参与就落后,参与了也未必更好”的焦虑漩涡。努力的意义被简化为“比别人多走一步”,而非自我实现。个体的幸福感在内卷的重压下不断下降,社会的整体活力也在内卷的泥沼中被一点点削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个看似热闹却毫无意义的“零和博弈”。
内卷的结局,绝不是“少数人赢,多数人输”,而是在这场恶性竞争中,所有人都付出了过高的成本,却共同被困在低水平的平衡里。这正是“满盘皆输”的深层逻辑。我们不能坐视这场荒诞的游戏继续下去,必须打破内卷的枷锁。打破内卷,需要从“零和博弈”转向“增量创造”,找到新的价值维度,让努力真正转化为整体的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内卷的泥沼,走向真正的繁荣与进步。
内卷,是一场荒诞的闹剧,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消耗战。它以“努力”之名,行“内耗”之实,将个体、群体和社会置于无尽的疲惫与焦虑之中。我们不能再被这场游戏的表象所迷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本质——一场“满盘皆输”的悲剧。只有打破内卷的枷锁,才能真正释放个体的潜力,激发群体的创造力,重燃社会的活力。让我们携手,走出内卷的泥沼,迈向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繁荣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