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写作记
清晨五点半,窗台上的栀子花悄然绽了两朵。我轻手轻脚摸出那个新买的大塑料杯,也不管什么茶叶,随意抓上一把投进去。滚水注入的刹那,叶子簌簌翻卷,恰似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龙井茶在杯中自在舒展 。
茶得晾着,写作也同理 —— 急不得。
这两年夏天,大抵都是这般光景。办公室的空调勉强运转,送出的风温温吞吞。整层楼大半人都上山抓管理去了,山下办公区,寥寥几间房还敞着门,大家上下班,全凭着一股子自觉性。我每日处理完工作,余下时间便归了自己。
这时,才觉出夏天的好来。平日里总在保护区乡下跑,鞋子沾满泥巴回到家,夜里趴在桌上写几段,眼皮重得好似坠了铅。如今夏季活儿不算繁重,我便能在电脑前,慢悠悠琢磨出一两篇小散文。
不过,这点福气也带着代价。椅子坐久了,腰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拧着,隐隐作痛。到了夜里,胯骨酸胀得厉害,翻身都费劲,非得把腿伸直了,才稍稍好受些。老爸几十年的腰疾,仿佛在这时附了体,时刻提醒着我。他常用的那种麝香虎骨膏,我常年备着,揭开时,常常能撕下一层皮。如今,我腰上也贴着这膏药,药膏味混着茶水气,倒成了写作时特有的气味。
腰疼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理疗也去做过,医院的、盲人按摩店的、私人诊所的,按得多了,起初也见些效果,可没做上几天,又打回原形,先前花的钱算是白花了。偶然想起父亲用的膏药,贴上能管两三天,我便常年用了起来。嘿,还别说,效果立竿见影,关键是经济实惠 。
烟,是肯定戒不掉了,反倒抽得愈发凶了。写得顺畅时,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山;思路卡壳时,一支烟没抽完,就狠狠捻灭,接着再续上一支。夏天这两个月,烟量比平时大三倍,指尖都熏得发黄了,连茶杯里的绿茶叶,都隐隐染上了烟味。好烟供应不上,也抽不起,常抽的是一二十块的黄鹤楼,这烟劲儿大,味儿重,烟雾也大,倒能在烟雾缭绕中,催生出些许灵感 。
下午,有时望着窗外,听着蝉鸣发呆,想起余华说的“写作,首先你得必须写,让屁股和凳子建立起友谊,也就是得长期坐得住”。我倒是坐得住,可这腰疼和抽烟带来的伤害,一个甩不掉,一个又戒不了,二者互相折腾。
最近,迷上了汪曾祺老先生的写作法子,先在脑子里搭好架子。比如说写清晨的露水,就先想好从茉莉花瓣上的水珠,写到山间的雾气,再绕回茶杯里沉底的茶叶。结构理顺了,坐在椅子上,慢慢喝口温茶,润润肠胃,文字写起来自然顺畅许多。如今虽说有语音转文字的功能,方便是方便,可改起错字来,那叫一个费劲,我还是偏爱亲手敲字的那种踏实感 。
只是汪老先生写得酣畅时,能笑出声来,我呢,多半是皱着眉,敲一段,揉会儿腰,再点支烟,起身站会儿,又喝口茶。
下午下班,楼道里空荡荡的。我把没写完的文档仔细存好。晚间洗完澡,再摸出新的膏药换上。撕下旧膏药时,皮肤上留着浅褐色的印子,像是给这一天的写作盖了个章,心里想着,这一天,算是没白过 。
窗外的栀子花开得正盛,微风轻轻拂过,花影摇摇晃晃,仿佛在催我:“明天早点来,接着写啊 。”
夏季的晚餐简单得很,中午剩下的菜热一热,要是不够,就到巷口买两个馍。馍用小棉被盖着,放在三轮车上,捏在手里温乎乎的,就着剩菜吃,自在又舒坦。吃完洗碗,丢垃圾,收拾家务,再回到书桌前。空调提前开好了,凉风裹挟着淡淡的膏药味,弥漫在屋里。把没写完的内容接着写完,发个公众号,这一天,才算圆满 。
听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喜欢他那种娓娓道来的柔细文风。只是惭愧自己肚里墨水不多,阅读量不够,目前也就只能做到 “我手写我心”。我趁着夏季清闲,愿意写、想写,就尽可能多写,把写作习惯养起来,文笔练熟了,自然会有所进步。大家要是喜欢,就凑合着看,权当我给大伙讲了个故事,打发打发时间,乐呵乐呵 。
今年为了写作,还添了些家当:录音的话筒、录音笔,还买了块录音手表,连讯飞语记的年费也续上了。七七八八算下来,倒也花了一笔不算少的钱。
不过,这些都是为写作添的助力,倒也值当。入了写作这门,就常有这种体会 —— 走着走着,坐着坐着,忽然冒出一句可心的话、一个好念头,像初春的芽儿,不赶紧记下来,转脸就忘了。有了这些物件,随时随地都能把它们留住,倒也省了不少心慌 。
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语句、精妙绝伦的结构,我一时半会儿学不来。也不怕朋友们笑话我不务正业,写作水平跟初高中学生似的。可写作于我,对工作也大有帮助,写文字材料,自己动手,一般难不倒我 。
还有就是长期伏案坐在书桌前,能给孩子做个榜样,这点我挺看重。每当我坐在书桌前,二女儿语恬总会不自觉地跑到书房,和我一起坐下。这是去年她妈特意把她的小书桌搬进书房的,就盼着我能多陪陪孩子。“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虽说语恬有时在书房放视频、说话,甚至哭闹,多少会影响我思考,可看着我伏案写作的模样,想必她也会有所触动 。
朋友们常羡慕我,说在风景区、保护区工作,夏天热了上山,平时在山下,干活休息两不误,是人间“美差”,都想往我们这儿调。其实哪有这么好的事,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责任,不过是按部就班工作罢了。
我不过是自己挤点时间,能写点东西,也算是没虚度光阴。(九管会 张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