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告别
文/次成
乌金,是我的表哥。他曾是个出家人,对于这个憨态可掬的哥哥,围绕他的毕竟多是彩虹般的记忆,也许客观来说也是对舅舅一家的回忆,在这童画一般的念想中,他又是那个身穿紧身橡胶皮衣,自带主角光环的巴尔坦星人。
记忆中,我的童年都是在黑帐篷中度过的,夏天我们会上山采挖虫草、贝母和蘑菇,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骑着马越过一个又一个山坳,雪山和湖泊总会像家人一样,等待着我们,用它温暖开阔的胸襟迎接我们的归来。
在父母眼里,杀生从来都是不被允许的残酷行为,所以他们总是严厉训斥我们的任何杀生行为,尤其是对于鸟类和昆虫,当然不提猛兽,显然是因为我们缺乏伤害它们的能力。不用考虑温饱的我,总对他们的宰牲行为感到困惑不解。
我觉得幼童的杀生行为,大多是因为恐惧。因为恐惧就会去防卫性攻击,尤其是那些常用昆虫来吓唬孩子的家长,对此一定感同身受。
当然,将动物当食物自然另当别论。但这也制止不了我们的好奇心作祟,当探索欲伴随着动物性涌上兽头时,我们通常就会拔一根小黄花,将细长的花柄插进刚被逮捕的小蜜蜂的尾部,当它肛上开花顺利起飞后,小黄花就会像风车一样在尾部随风旋转起来。这短暂又残忍的“美”,是蜜蜂被迫用生命带给我们的最后一场绚丽演出。
也许,仔细想想,我们也是在用绚烂的青春与汗水换取人生赛场的入场券。当然了,在现实世界里,这对小蜜蜂是残忍的,人类却称之为自然法则。不过,因为总有小伙伴忍不住将生动事迹与人分享,结果等同于昭告天下,于是在尽情放肆之后,总会有鸡毛掸子或细树枝在家门口守望相助。
藏历春节过后,舅舅家看似不太平整的用牛粪堆砌的围墙,会成为阻挡风雪、防止野兽侵入的最佳护屋屏障,这其实是牧民最好的安防设施。每年去舅舅家,家里客人过多时,就会将我们安排在围栏里过夜,在这冰天雪地的高山群谷,突然感觉自己很像权游中的“守夜人”。
雪夜说来就来,而牧人露营御寒的方式其实是很讲究的,首先要在露天的牛粪围栏边找准一个平整、干燥、又靠近门庭的就寝处,然后就近采伐一种高原特有的灌木当地铺,垫在最底下,褥垫则一般是整张的小牛皮垫子,而最关键的避寒利器是鹿皮被盖。一旦盖上了这个毛毛茸茸的穹顶,整个冬天就会被隔绝在皮袄之外。
大清早,红嘴山鸦飞上屋顶,独自充当高原晨钟,有时也会有犬吠声、山雀声参与这场清晨的山谷音乐会。我有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总以为自己睡在房屋里,于是光脚一伸出去,瞬间就会触碰到冰凉的雪水,于是,我就将遇寒的脚丫迅即缩回温暖的藏袍中。
当然了,如果住宿条件允许,我们通常会被安排在帐篷右侧的角落里,因为藏人一般会把帐篷内部空间,以泥炉为基准线,以阴阳位一分为二,右边是男性位,我们称之为“雅杰”,左边是女性位,叫“玛杰”,我和乌金都被安排在阳位靠近门角的暖和位置。
那天清早,我被表哥乌金吵醒,他穿着绛红色僧衣,手拿方头长木柄除雪工具,向着帐篷“天窗”(出烟口)两侧毛用力冲顶,积了一夜的厚雪,纷纷从牦牛绒编织成的黑帐篷两侧掉落,长方形的帐篷两侧被积雪压出的“小肚腩”逐渐平整复位,逼仄的空间,再次恢复宽敞,而我则被我巨大的声响和动静所惊醒。
早上,按照牧人的习惯,舅妈就会准备一碗酥油糌粑汤饭,这是牧人迎接新的一天的仪式。
表哥是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嘴里满是段子和谚语,但第一眼看到他,你并不会觉得他有一颗机灵的脑袋,反而是一脸的憨相。小孩子(包括我),都喜欢会讲故事的人,尤其是叙事紧凑,内容简短的寓言故事,当然作为一个神话故事爱好者,他也会将《格萨尔王传》和《年保玉则传说》里的一些选段,以第一人称视角讲给我们听。
因为之前他当过扎巴(和尚),所以也在寺院里学过一些基本的禅修技巧和神秘的拙火术,我们都很认真地听他讲这些神秘的修持方法,但对于气脉与明点的讲解,我是没怎么听懂,但我能确定,恰是因为听不懂,所以他的讲述就变得更加神秘而充满吸引力。
每次,当我聊到这件事,他都会笑得合不拢嘴,那时的他,穿着绛红色的袈裟,身体圆滚滚,却结实有力,我们都以为是寺院里的伙食不错的缘故。但当第二年我去找他的时候,他站在舅舅家泥夯的冬屋前,身穿青灰色藏袍,面带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不用说,我也知道,他已经还俗了。
7岁那年,在舅舅家的专属草山上,迎着晨光,悠闲地在草原腹地吃草的那匹白马,成了我的试验坐骑,舅舅家的四个孩子,有的拉长了鼻涕,有的眼里闪耀泪光,有的牵牵绳,还有个孩子面目迷糊,但也带着调皮的神情,当然了在这些招待“外宾”的举止之外,也带着一种让这个“城里小子”感受一下“牧区野马”的顽皮心态。
于是,到最后,很显然这匹马并没有像他们描述的那般温顺,走了一段之后,这匹马突然从慢步直接升级成了快步,然后跳过跑步,直接调成了袭步。这让我不得不将所有功夫技能瞬间集中转换成“蹬腿轻功”,然后顺利跳下马背,虽然落地不是很稳,有些踉跄,但好歹安全落地,意外的是,我瞬间就赢得了身后小伙伴们满格的热烈掌声。
我被这掌声成功冲昏了头脑,竟然忘了刚刚经历的巨大危险。
于是,在见证了功夫小子的本领后,他们完全将我从“城里嫩娃”的名单中去除,我得以完全地融入了他们的队伍里。
然而,自那以后,直到大学毕业,我一直没去过老家。因为自从我从马背上摔落后,母亲大人都不再带我去舅舅家了。原因不明,我想可能是怕我再次受伤。
很多年后,我娶妻生子,朝九晚五地工作,因此只有很少的时间回老家,但每次回去,他们都会很热情地迎接我们。但时光荏苒,不知什么时候,除了这位还俗表哥,我们以各自为家的方式逐渐变得疏远。
也许是因为心里认定的无常感,我感觉大家的性情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像小县城里的人那般的精明务实,尤其是当这种暗示加强时,每个细节都会被无限放大。比如,牧人的待客食物从手抓肉变成方便面,牦牛奶会换成碳酸饮料,热情被稀释为丧失诚意的口头问候。显然,这倒不一定是人家真觉得你不重要,因为我记得,小时候方便面和橘子罐头都是稀缺品,这些只有在感冒生病的时候父母才会买的“奢侈品”,是经常用于助长勇气,抚慰灵魂的一种奖励。
当然了,另一个可能就是牧区社交方式的改变,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关于楼房是如何改变人们社交方式的文章,不过这也可能是他们认为“更县城”的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形式,当周围都变得自顾自之后,他们也要跟上社会步伐,渴望既有情也有钱。所以,结论是与其大费周章,时刻忧虑友谊的小船能否安全靠岸,不如以简单方式相处。当然了,这并不是说牧人淳朴到连骗人的滋味都没有尝过,只是说一种以传统英雄主义支撑下的人生观不断被扭转后,他们选择了开垦现实。有那么几年,牧区邻里间似乎也缺少了一些亲密无间的温情,大家开始暗地地相互攀比。从物质到名誉,那些父母眼中温良恭检让似乎开始变得遥远。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之间也不免会出现某种不可名状的嫌隙。而每一次重逢,都像是一次告别。
但是,唯有他,还是我认识的那位童年时期的好表哥,偶尔我觉得自己其实也变得疏离了,虽然我有时看不透自己的表情,但从我努力保持所谓“诚实”的行为中,也能感受到自己确实也在陷入“维持”的拉扯中,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维持是必要的,我们要在不断上进的同时,保持那份看上去有些老实巴交的诚实,这也是历尽风霜后的一种成熟。
一般而言,藏人都会忌讳穿别人的衣物,即便是亲戚有时也是如此,但我常常会将自己多余的衣物送给他,我怕他不接受,就说这些衣物你就当劳动衣穿吧,但出乎我的意外,他总是欣然接受赠与,并回以诚挚的感谢。有时候,我脱口而出炫耀自己的新车、新房后,他也总是表情坦然随喜赞叹,长期以来,这让觉得,可能既虚荣又矫情的那个人是我。
每一次他来做客,都会带着一脸的憨实和礼貌来拜访我们,并从深藏在袍兜的钱包中,抽出一张百元大钞送给我的孩子。繁忙之余,我也尽量在有时间的时候进行回访,并携礼物相送。每当我有莫名其妙“小镇优越感”在心中漫溢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一切终将归虚,而真挚的情义,却是陪伴一生的财富。
一周前,他来到县上卖虫草,我邀请他来我家,电话中,他很高兴地答应着,半小时后他拖动着肥硕的身子,步履蹒跚地来到我家楼下,看到楼上打开窗户伸出头准备下楼迎接他的我,他又抬头怪笑着侃似地大声抱怨我家住的太高,这是要故意逼他减肥呢。
那个温暖午后,我们一直聊到深夜,又回忆起那年那个下了雪的春天,我们一起去了一公里外的另一个朋友家,用前辈收藏的废弃弹壳、中空竹条和一些沥青自制了一个个烟枪,因为没有烟草,于是我们就在弹壳里塞入牛粪当烟草抽的趣事。
说到这些,他咯咯直笑,我看到他眼里充满温情的亮光,那些蒙尘的从前,瞬间变得鲜活愉悦。我们的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们共享儿时记忆,闲聊独家的话题。而每一次的告别,却都像是拉近了疏远的距离,而赤诚之心总能够翻山越岭直抵真心。我觉得,成熟的告别,是一次又一次地向愚蠢的偏见和自以为是的傲慢挥手说再见。
作者简介:
次成,藏族,80后,出生于青海年保玉则。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自然文学协会会员、果洛州文联文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榕树下”文学网编辑。2021-2022年参与青海省作协“一村一诗”乡村振兴创作活动,并发表主题诗歌;2024-2025在果洛州文联季刊《白唇鹿》上发表诗歌与小说;2024年荣获首届雪豹文学奖。2025年,参与创作的4本文学作品将陆续出版。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人气奖若干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