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泰提出的“不能自主学习,难有出息;不能独立思考,难有创造;不能自食其力,难立于世”的教育论断,精准地直击了当前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这三大命题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深刻地体现了其“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的精髓。孟国泰强调:“真正的教育是自育——自尊自爱、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出题、自主练习、自主批改、自主评价,自主选择、自主担当、自主生活、自主约束、自主创造、自主超越、自主站立、自主强大。”
自主学习:成长的基石
孟国泰坚信:“凡是学生能办的事,包括备课上课、班级管理,统统交给学生去办,老师决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既是一种师德建设,也是一种教育智慧。”他同时强调:“志要自己立,书要自己习,自己学习自己抓,自己就是好老师!”基于这一理念,他创立了独具创新的“三标课堂”(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这一体系在全国课堂改革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大样本之一。其核心理念便是将学习过程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好老师。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实践探索中,学生们在完整的自主教学链条的引领下,不仅学业成绩实现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立思考:创新的灵魂
“不能独立思考,难有创造。”孟国泰的这一观点掷地有声。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奇迹。”在“三标课堂”的实践中,通过“设置目标”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达成目标”环节,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多元路径,培养灵活的创造思维;最后在“反馈目标”阶段,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然而,面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孟国泰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的教育正在误人子弟、误入歧途,把教育变成了‘教狱’,把育人变成了‘愚人’。”他大声疾呼,教育应当“觉察内心,唤醒内心,回归本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充分释放他们的创造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沃土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自食其力:立世的保障
孟国泰将自食其力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他强调:“路要自己走,饭要自己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开辟新天地。”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为人提供土壤、阳光、空气、水分,从不驾驭人、代替人、束缚人、异化人、置换人、羁绊人、操纵人”。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当下,孟国泰敏锐地指出,学校教育必须勇敢地承担起培养完整社会人的责任,积极回应“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时代要求,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教育实践:成果斐然
孟国泰的教育实践成果斐然,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科学的方法论。在课堂改革方面,“三标课堂”成功实现了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生态,成为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之一;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他重新定义为“发现师、赏识师、激励师、引导师、提供师”,让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评价机制上,他大胆主张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表现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展。他深情地强调:“教育不是流水线,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个性的,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让麻雀和雄鹰比赛飞高,麻雀肯定输,但这并不代表麻雀的无能。”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呼吁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
教育思想:深远意义
孟国泰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对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公平深化和终身学习社会构建都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他高瞻远瞩地认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统一走向个性,从教育走向导育,从文本走向人本,从国学走向人学。”这一理念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学生们通过“自己教自己”的方式学习经典,不仅深入理解了经典内容,更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力量。
面向未来:自育的三大趋势
面向未来,自育理念将呈现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向早期教育延伸、跨学科整合三大趋势。孟国泰将教育精辟地概括为“独立自主、快乐幸福、和谐共生”的获得过程,这一人本主义定位使自主教育成功超越了功利主义的局限。正如他所言:“教育是导育,教师是导师,教室是导室,教学是导学。”这种以“自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正在帮助更多学生实现“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景,为教育的未来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作者:青力、阿鹰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