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们用胶鞋
星光
《纺城抒怀》
马旅衡
边山叠翠映湘江,
玉笥风吟屈子章。
八百知青纺城路,
织梭飞转刻沧桑。
纱线千寻牵旧绪,
龙舟竞渡启新航。
峥嵘淡去魂犹在,
荧屏无声意犹长。
《沁园春·忆汨纺》
姚忠华
汨水汤汤,祠宇巍巍,屈子遗乡。
记六九秋日,青春浩荡;江干初立,志气飞扬。
八百行囊,纺成纱线,更织征帆向远方。
风云际,听京腔激越,红透工房。
(红透工房:指唱响《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
抓纲促产文章,伴铁马金梭日夜忙。
卅载沥肝胆,利盈亿兆;布机经纬,写尽沧桑。
天问苍茫,街衢新立,旧迹深藏草木芳。
筽斜阳里,聚白头笑谑,犹话荣光。
(天问苍茫:双关新地名与历史叩问)
梦回小边山
刘齐良
五十年前情未了,
有缘相聚相逢巧;
倾心席上喜相约,
怀念青春汨纺找。
汨江水
浪滔滔
碧血丹心品自高,
忠心爱国传千古;
花香枙子寄离骚。
曾记否
青春少
无忧无虑真真好,
八百新工八百兵;
营田边山看拂晓。
幽幽风,
醒大脑。
乡思幕幕往回找。
灯照球场雾里看;
欣欣厂区满芳草。
抓革命
促生产
喇叭声唤三班倒,
业余间里编舞剧;
元旦社论勤报道。
天兰兰
映碧草
扬树青青歇知鸟,
桃花源里携双手;
绰约风姿好妖娆。
营田亲
边山早
赏鲜歺聚忘不了。
烹鱼野味打牙祭,
带腥湖风闻个饱。
青春地
唸到老
两鬓青丝变白了;
携手双双重追梦,
常回青梦边山找。
《 望江南 . 聚会长沙》
刘齐良
桃三月,喧闹嚣星城。
聚会长沙皆旧友,
一朝惊动拂親尘。
歌舞杏花村。
春分也,清酒正怡人。
莫使词章空赋月,
且将玫瑰掩寒衾。
诗酒配乡音。
《归故里》
蔡祚国
离别数载思边山
青春故土总相关《边山的风》
蔡祚国
仲春
微风轻拂忆当年
我们风华正茂
小伙姑娘
犹如一顆颗种子
从五湖四海
从边远山乡
任清风吹拂到
西路
在青春燃烧的岁月
我们编织着梦想
实现四个现代化
激励着我们
意气风发
奔向远方
在田野清新的风中
播撒下共同的希望
从此以后
在这片热土上
我们挥汗如雨
风雨之中
我们展开翅膀飞翔
我们一同学习
锤炼了坚强的意志
使作风更加优良
我们一同劳动
肩负着责任与担当
我们一同生活
结下的友谊情长
情长的友谊
亲如姐妹
胜过兄长
我们栽种的树苗
已长成参天栋梁
厂房内
空调吹送的风
使车间
充满春光
股股气流
纺出的纱
无比漂亮
年轻时的我们
曾经工作在食堂
几千职工的伙食
全靠着我们
精心调理
保质保量
鼓风机欢唱
让炉火烧得更旺
精心制作出的佳肴
不但美味
而且飘香在物资短缺的年代
我们办起了农庄
我们修筑了鱼塘
肉食水产蔬菜
得到了充分保障
春华秋实
柑橘飘香
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
我们从事平凡的工作
但从中感到无尚荣光
我们这一辈
造就出汨纺精神
展示出工人力量
每年春节
全厂职工会歺
大家欢聚一堂
书记厂长
即席演讲
激励职工
斗志昂扬
怎能忘
河边筑堤
我们熬制姜汤
送到堤上
防空洞内
劳动的热情
无比高涨
业余时间
把洞从河边
挖到了操场
……
万千思绪
象劲风一般
在脑海荡漾
一夜未眠
起床推窗
小边山的晨风
象母亲一样
撫模着远道而来的
儿女的脸庞
《汨纺情你我她》
宋光辉
你从革命老区走来,
藏着红色的记忆;
我从田埂上走来,
背着一身泥土的芳香:
她从高等学府里走来,
揣着知识的种子;
我们从四面八方走来,
缘聚在小边山上,
用青春,智慧和汗水,
打造了洞庭湖畔
一颗璀璨的明珠。
春花秋实,
暑往寒来,
弹指一挥间,
几十年过去了,
八十的翁,
七十的妪,
六十的后生,
汨纺情,
更胜当年。
汨纺情,
春蚕的丝
蜘蛛的网
清澈的泉
爱晚亭的枫叶
湘江的水。
汨纺人
汨纺情
汨纺精神
永不熄灭的启明星!
《汨纺的魂》
日月新明
在柔和的阳光中
走来一群七,八十岁的
年青人
淡淡的微笑儒雅的风姿
谈笑风声热情相拥
你以为他们是文人墨客
他们只是汨罗纺织厂的
退休工人
他们一掷千金呼朋喚友
只为了
聊聊过往
不忘各自青春的容颜
令人啧舌退休了怎么
还这么凝聚热情
须不知这便是
汨纺情结下的不懈真情
他们人才济济
有作家
有画家
有诗人
有舞者
有金牌主持人
谁说他们垂垂老矣
他们还那么年青
活泼轻盈
步履从容
汨纺的人
汨纺的情
汨纺人的精神
是不朽的魂
《忆汨纺初创》
刘源林
九二老翁站塔前,
说与旁人六七年。
那年风色寒于水,
一群雏儿正青年。
大者不过二十许,
小者垂髫才及肩。
厂里无砖空四野,
肩头扁担压成弯。
河滩取泥和汗作,
手捏脚踩筑坯坚。
窑火夜烧天半赤,
衣衫汗透又霜沾。
姑娘挽袖搬砖石,
小伙裸身推土车。
二两粮票分着吃,
半块红薯暖邻娃。
“自力更生”墙上写,
字字磨得亮如霞。
铁锹掘开千亩地,
纱锭初装第一家。
如今聚饮堂前月,
翁指灯花忆旧些。
倏忽流光近六旬,
非亲却似骨肉些。
老眼望穿人八九,
笑纹深里藏棉纱。
巴陵传作佳话频,
风景靓丽人称嗟。
都道此景真奇绝,
唤作汨纺现象夸。
谁说鬓边霜雪重,
腰杆还似那时斜?
纺机声在心头转,
不似而今说梦话。
莫嫌此诗语平直,
人间真味是粗茶。
《汨纺的水》
刘源林
是打玉池山冒过来的泉
沾着王母娘娘的仙气
是从稻禾的指缝里渗出来
带着泥块儿温软的叮咛
是顺着罗子国老街瓦檐滑下来
裹着汉楚的古韵神风
在小边山水塔蓄水池
轻轻巧巧撞了个满怀
用粼粼的光
细碎的响
把车间的日头
染得发亮
连纱锭转着的圈儿
都洇着潮湿的甜香
水珠儿在纱线上
打了个结
蒸汽便追着织机的影子跑
少女的发梢沾着雾
指尖缠着纱线绕
眼波比染缸的水更柔
小伙的肩膀抵着辊
汗珠砸在机台响叮咚
心跳撞着齿轮蹦啊
几十载光阴
就这么淌啊淌
汨纺的水哟——
是冷却塔吐的雾 漫过她的眉梢
是织机上翻腾的瀑布 映着他的腰
是前纺滚动的棉花 裹着春的潮
杨卫星的那杯水
晃着月 能听到小伙的心跳
这汨纺的水
这水做的光阴
这光阴里缠着的牵挂
似一汪化不开的柔
漫过岁月的虹
融着她的眼波 他的叮咚
也谈"汨纺现象"
吴灿灿
在那美丽的洞庭湖畔,
汨罗江旁,
有一座日夜机器轰鸣的纺织厂。
八百知青八百兵是它的底蕴,
它的能量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抓革命促生产"的旋律
清晨在小边山奏响,
机器的轰鸣声中完成了军工,
完成了民用,
还把产品做到了大洋彼岸,
做到了世界各个地方!
改革,改制浪潮汹涌,
大家无怨无悔,
打起背囊。
今天,
我们在异地相聚,
笑容还在,
头发却是闪着银光。
大家相拥相望,
互述衷肠!
有人探讨为什么有这动人的"汨纺现象?"
其实简单:
汨纺人经历了时代的淬火,
沐浴过小边山美丽的霞光!
在心灵最深的柔软处,
留着真情与理想!
海马体中的那份记忆,
我们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
柔情似水,
意志如钢!
《纺织女》
王建平
金梭银梭
织着晨光
清晨,你织的布
是东方一段锦
金梭银梭
日夜在梭
夜晚,你打的结
缀在西天新月里
那一串串结
是你一颗颗
剔透的心
缀着斑斓的梦
父亲的扳手
交给儿子
妈妈的梭子
传给女儿
《边山记忆》
冯卫国
纺织机的轰鸣静默了
小边山枕着洞庭的雾气
它弓起的脊背托起营田古镇
托起水光斑驳的岁岁年年
晾衣绳上蓝印花布
渐渐褪成云朵的形状
在风里轻轻拍打
时光的翅膀
厂区围墙的缺口处
夜灯如未阖的眼
铁门内絮语不断
是织机在清点旧梦
当炊烟斜落湖面
青石板上泛起月光的涟漪
我拾起零星的灯影回家
衣襟沾满细碎的银
岁月流过长街深巷
纺织厂沉入记忆的漩涡
唯有山影还在水面
写着没有地址的信
拆开半生的云雾
掌纹里藏着旧时路
小边山依然泊在岸边
守着浸透夕照的归途
《 手》
献给曾经的汨纺姑娘
陶明德
一双灵巧纤细的手,拨响了人生美好的憧憬。经纬是你弹不断的和弦,纱锭是你日夜抚弄的琴键。
一年又一年,你用全部情感弹奏着属于自己的岁月。于是,从城市到乡村,都有从你手中织出的五彩缤纷的图案,都有从你手中流出的姹紫嫣红的早晨,都有从你手中奏响的青春旋律。
早晨,我爱看朝霞,那是你飘舞的红纱巾。夜晚,我爱读星星,那是你炽烈的情书。春风几度,拂过你的秀发,桃花十里,挑落你的芳华。
历尽千帆,虽近暮年,但童心未眠。你依然当歌纵马,激情澎湃。此时此刻,我多想紧握你的双手。这双手为祖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是的,你在用一首立体的诗,向人间昭示着生命的霞锦。(散文诗)
《难忘边山情》
毛友清
边山群里墨浪涛
篇篇词作水平高
东风有意前来邀
奈我才疏学识少
搜词寻章找摘抄
词汇语句全酌到
格律全然顾不了
急忙打油真情表
十六来到汨水边
纺城建设已完篇
厂房机器迷人眼
万事一切皆新鲜
学规章,练技术
兴致勃勃心智坚
操作人人争能手
产量完成抢当先
千台纺机吞日月
万匹云罗覆流年
日以继夜人轮番
激情燃烧援三线
排节目,做红砖
闲时双抢到田间
峥嵘岁月铸丹心
雨过天晴霞满天
时光最易把人抛
流逝光阴年岁高
唯独难忘边山情
汨纺精神千古照
《共青团员》
杨晓兰
1971年5月4号,
我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曾当选为车间团总支书记,
第一届厂团委委员。
一位普通的纺织女工,
在团旗下一步步成长。
当年厂团委书记何斌姐姐,
下到基层找我谈话,
鼓励我打消顾虑,
大胆开展团的工作。
她平易近人的关心,
给了我坚定前行的力量。
我理解消除顾虑,
就是忘小我为大我,
大胆工作就是发挥年轻人,
生力军与突击队的强项。
我曾作为新团员代表,
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言。
面对成百上千的面孔,
激情在麦克风前飞扬。
汩纺是我青春密码解锁地,
简单快乐不用设防。
团的干部带头务实,
不作秀不走过场。
经历人间百态,
走过岁月苍桑 ,
暮回首,
共青团员的经历,
是回味时的最骄傲时光。
《水调歌头 忆汨纺》
谭应建
汨水蘸星斗,玉笥钓苍茫。
忽忆己酉秋色,千帆织斜阳。
八百青衿列阵,棉纱牵虹作纬,云杼裂天光。
霹雳破空处,倒踢紫金芒。
促产令,淬火唱,碎寒霜。
卅年锻得,白练千丈量兴亡。
布纹暗镌天问,机杼犹鸣屈子,苔蚀旧钢梁。
聚首泼新酿,勋章映烛光。
《汨纺厂贡献歌》
周玉勋
纱锭飞舞造银河,
织布叭叭涌白波。
棉纱帆布堆满仑,
牛郎织女笑呵呵。
扩建纱锭为增产,
增加二织品种多。
纳税大户作贡献,
先进企业赞美歌。
《汨纺姑娘》
日月星明
″抓革命,促生产″
的歌声
在高音喇叭中狂躁的嘶吼
姑娘们一咕㖨从床上爬起
松柔的发髻庸懒的身姿
微眯着美丽的凤眼
喃喃低语
上班了
一刹那
白帽子白围裙
银玲般的笑声
从各个角落汇集
仿若王母娘娘的仙桃会
从四面涌来的白围裙仙女
刚刚还是睡眼松惺
当一脚踏进工厂大门
姑娘们象打了鸡血
滿身复活,精神抖擞
强烈的责任感
让她们有使不完的干劲
明亮而宽敞的车间
轰呜的机器
光洁的地板
洁白柔软的棉花
是姑娘们奋斗的战场
她们穿梭在弄堂
白口罩上是她们灵动
而聪慧的眼睛
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白色围裙飞舞
如仙子飘飘
纤纤十指轻柔
似撫古琴
轻抚着白色的棉纱
下班铃声响了
白色的帽子上
有点点的雪花
疲惫的笑容里
有不屈的顽强
喷渤的淋浴
洗去浑身疲惫
如出水芙蓉
水滴的发髻
红朴朴的脸蛋蛋
吸引多少年少轻狂
汨纺啊 汨纺
你曾经是年青的心
向往的地方
如今你成为一种现象
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令人不解更令人向往
纺织姑娘站机台
心红手巧笑颜开
机声隆隆似春雷
凝是银河滚滚来
这便是汨纺
这便是汨纺的姑娘
无论她们在哪里
她们永远是汨纺的
纺织姑娘
《汨纺情思》
袁茶林
曾记否-
刚刚跨出中学的校门,
我们就来到了边山纺城,
一个个黄毛丫头,
一个个憨厚小生,
从此在汨纺贡献青春。
一根根纱捻着我们的汗水,
一寸寸布织着我们的辛勤。
啊,汨纺-
我们曾用激情把你拥抱在怀中,
啊,汨纺-
如今只能把你深深的记忆在心中。
啊,汨纺-
曾经奋斗的纺城,
我们对你情思……
就像边山的草木郁郁葱葱。
《汨纺人永远年轻》
李籓湘
都市头条/永远的汨纺
唤醒多少纺城蛰伏的诗人。
边山情思的微信平台,
集聚汨纺一代、二代精英。
诗人精英纷纷登场闪亮,
抒边山情思涌,
诉纺城情谊深。
永远的汨纺,
魂牵梦萦。
永久的情感,
都付诗句中。
祝汨纺人,
情思不断,
友谊长存,
生活精彩,
永远年轻。
《 八百知青进纺城 》
刘清海
一九六九的汽笛掠过洞庭
岳阳的稻穗还映着朝阳
华容的棉田刚收起白浪
平江的山路踮起布鞋的微凉
汨罗江的号子 临湘的月光
都装进了八百个行囊
退下沾着泥土的衣裳
三线的厂房亮起点点灯光
镰刀磨出的厚茧 握住了纱锭
锄头压弯的肩膀 屹立在机器旁
蓝布工装裹着青春的滚烫
把乡音 纺进了岁月的悠长
机杼声是日夜不息的交响
车间的灯光 比星宸更亮
经线是朝阳 纬线是月光
织出的帆布 能盖起厂房
能铺就铁道 能裹住钢枪
那双握过锄头的手 此刻正成为
国家的脊梁
工休的哨声落进操场
篮球撞击着年轻的胸膛
露天电影银幕上 英雄的模样
和机台上的身影重叠 一样昂扬
林荫道的风 拂过低语的两两
把情话 也织进了家国的篇章
样板戏的唱腔 混着机器的鸣响
"抓革命促生产" , 激情一浪高过一浪
纱锭 飞转 转走了青涩
布卷叠嶂 屹 起了担当
八百双手 织成一张巨网
网住了岁月 也网住了
一个民族 纺织出来的辉煌
注:(1969年9月,来自岳阳,华容,汨罗,平江,临湘首批招工进厂的八百知青,缷下锄头,镰刀,扁担,退下满身的泥土,汇集到三线纺城——汨罗帆布厂,成为新一代纺织工人。)
《纺织年华》
尹湘英
晨光摇动纺车影,
夜雨穿针织岁华。
纵使青丝成雪色,
犹将歌舞写云霞。
《汨纺春忆》
吴忠强
汨水悠悠绕纺城,
边山叠翠映晴空。
故人踏浪携春至,
情比江流永向东。
《水調歌頭.汨紡人》
姚忠华
洞庭秋楓艷,汨水泛流光。八百知青兒女,邊山換工裝。挖土燒窰扦秧,更促紡機運轉,經緯喚京腔。帆布承軍魄,簾布載滄桑。
長壽街,平江行,紅太陽。金牌主持黃平,笑對滿堂霜。砍樵不減當年,何懼頭繩坎坷,更贊李藩湘。一代汨紡人,相遇有餘香。
《纺城心印》
丁桂英
诗文如雪落纺城,
我立中央沐旧情。
汨水暖风拂记忆,
边山春雨润心庭。
机声织就青春梦,
纱线牵来岁月情。
纵使流年催白发,
情缘永随浪潮升。
《边山情思》
陈光明
边山情思好平台
文人墨客纷纷来
诗词美文如潮涌
同与纺城抒情怀
八百知青八百兵
心灵手巧绘青春
峥嵘岁月几十年
织就青春在营田
龙舟帆船远航去
唯有思念忆往昔
如今晚霞多绚丽
携手共进好胜意
《小边山之歌》
周同德
六四年下乡两年整,
六六年又赴新征程。
远离家乡数百里,
小边山是目的地。
筹备建厂事不小小,
荒山环境已预料。
思想工作来领先,
汨纺工人意志坚。
生活虽然很艰苦,
想想長征二万五。
劳保福利欠健全,
每月工资二十元,
比起下乡总着甜。
工帽工服身上穿,
产业工人显神威。
纺织生产初成形,
织机轰呜現纱绽。
优质产品出国门,
为国贡献外汇存。
机器运转有磨损,
机械维修方显重。
我是一名翻砂匠,
开炉铁水浇灌忙。
毛坯机件须查验,
检验技术是丕华。
图低坯件不虚浮,
不愧当年大学生。
全厂上下一盘棋,
各个工序须协同。
边山奋斗二十年,
工作爱情双丰收。
好好做人报党恩,
八六年又赴新征程。
我难忘的汨纺
邓年生
久有凌云志,
重上小边山。
一行汨纺友,
相聚神自欢。
旧地虽留迹,
面貌换颜鲜。
半世纪已逝,
人事境已迁。
五十数载久,
弹指一挥间。
追忆纺城盛,
织女眉开颜。
营田春色绣,
神卅誉名传。
如今人古稀,
忆昔思绪千。
原来辉煌景,
今朝已云烟。
萌立汨江畔,
触景泪难干。
今日此为别,
何时再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