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旗牛奶湖与玛拉盖庙
文/周树林
2025年的初夏,社交媒体上掀起关于“锡林郭勒牛奶湖”的热潮!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白音查干湖,因如牛奶般洁白的湖水而名声大噪,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荣登各大热搜榜单。央视、新华网等权威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片神奇的湖泊,使其成为人们向往的梦幻之地。
太旗的牛奶湖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创造力,它在草原深处的“色彩基因库”里谱写着大地最瑰丽的色谱。这个夏天,当全国多地开启“烧烤模式”,锡林郭勒草原正以20℃的均温静候知音。不必远赴北欧追寻极光,不必扎堆网红景点看人潮,来锡林郭勒欣赏大自然缤纷绚丽的色彩杰作,观赏这份独属于北疆的调色盘,如诗如歌如画,如梦如痴如醉,开心舒爽惬意!
新华村南由东向西流进牛奶湖的小河,往前追溯源头在“穆金嘎滩”分成南北走向。北边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太旗地界的东圪梁、旧营盘一带,南下流过冀蒙分界线,经过河北沽源高山堡的察汉脑包西、白土窑的西山坡、李自珍、张天信营子东,一直向南到杨家营牧场西右拐,就是新华村前面的这条小河。源头的南面是沽源五甲地水库水流北上,经过西辛营的狼尾巴山、风干楼,与东来的小河子小红石砬水库水流汇合,它们是属于葫芦河水系。一路向北,经沽源军马场西、高老庄东流过穆金嘎村东,在张德俊营子村东北,与来自太旗北下的小河汇合,一起拐向西,弯弯曲曲、浩浩荡荡流地进了牛奶湖。
也是因为人们都来这里挖取白土子,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大坑。流向牛奶湖的小河路过这里,就把这个大坑注满了河水,而后从大坑再流进牛奶湖。上游水库泄洪时逃跑的鲤鱼、鲢鱼、小鲫瓜子、泥鳅等,也在大坑这里安了家,由于大坑里面是流动着的活水,它为牛奶湖这个淖尔填补了没有鱼和生物的缺憾,更是为周围的蒙汉民族居民们增添了无尽的生活乐趣。
时间回到2011年,新华村南的这条小河断流了,慢慢的大坑开始干涸,后来牛奶湖也干涸了。大坑没有了昔日的深邃莫测,那些鱼儿也随之消失,后来大坑也成了一片不起眼的洼地。牛奶湖更是凄凉,那些定居在此的飞雁鸟雀、狼狐走兽等居民们也都远走他乡,就连当时最盛名的百灵鸟、当年人看到的珍稀动物黄羊更是无影无踪。那个湖面上一年四季只是白茫茫一片,只剩下一只小船孤零零地摆放在那里,只露出一部分船帮,让人看的心酸。直到2024年,当地雨水充沛,今年的春夏雨水又不断,才使牛奶湖重新回到了人世间,回归大众视野,才使牛奶湖更加奶白,才有了今天牛奶湖的精彩纷呈。
新华村往北(偏西一点)约3公里处是上店自然村。上店村的土地基本上全在村的东边,村南只有几百米宽的一小部分,村的北面就是东西走向的张家口到沽源的后道(张家口到沽源分前道、中道和后道三条主干道)。这条公路,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一直往东,分南北是河北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公路往西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贡宝拉嘎草原,公路在此往南拐约五百米后又往西,拐了两次九十度的转弯。二个转弯中间的西侧正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之一——玛拉盖庙,它与上店村隔一条公路而相望。贡宝拉嘎草原,以玛拉盖庙为分界地,南边是黄马群草滩,北边是白马群草滩。
进入新世纪后,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玛拉盖庙是蒙古族人民的人文古迹,是清帝国北伐扩边后安抚边境的标志性建筑,是藏传佛教章嘉二世活佛的遗址。修复玛拉盖庙是居住在贡宝拉格草原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太仆寺旗党委、政府决定,将昔日藏传佛教圣地玛拉盖庙重新修复,使其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2006年11月8日第一期工程,大召殿和两个配殿竣工,并开光诵经进行佛事活动。二期工程主要修建大雄宝殿(二层),正在筹集中。
贡宝拉嘎草原,是大清帝国平定北疆叛军的起点。据相传,当康熙皇帝看见贡宝拉嘎苏木,如此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心情格外欣悦。当他北征胜利后,又路过这里,他站在山头上,向前看左右各有一面湖,叫扎格斯图(有鱼)淖尔,莫勒黑图(有蛤蟆)淖尔,这个淖尔就是现在的牛奶湖。再往南边有一条涓涓小河,回头一看是敖包,岩石处有马蹄印,传说是成吉思汗征战途中所留。此时康熙帝龙颜大悦,大臣们纷纷进言:此地有生帝王之气,必须把他压住。坐在山头前额处的康熙笑着说:朕就坐在龙头前额,那两个淖尔就是龙眼,小河为龙须。诸位臣工,在这里建一座庙,从臣跪拜曰:“镇住了!”康熙笑着说:“不是镇住了是咸安了。”历经29年到雍正二年庙建成,皇帝钦定“咸安寺”,民间却一直称“玛拉盖庙”(汉语帽子庙)。中国庙宇很多,称“帽子庙”的实属罕见。至此玛拉盖庙就成为清王朝定边安民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当地人传说中的玛拉盖庙是,北宋年间杨家将的杨二郎,在今天沽源平定堡东的闪电河一带大战萧太后。班师返回途中,行至上店村西边的那座山底时,因行军打仗身体疲乏,就在这里小憩。梦中有人告诉他,此地为龙之首,将来有一能者出世,欲夺取大宋江山。二郎急问破解之法。又告诉他要在此地盖一座寺庙,就能压住龙头,永保大宋江山万代。二郎梦醒之后,苦于此地无建寺庙之材料,顺手把帽子放在了地上。待他再回首时,放帽之处已经变成了一座雄伟宏大的寺庙。帽子在蒙语中叫“玛拉盖”,因此这座寺庙就叫玛拉盖庙,相传至今。
两种传说大相径庭,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上店村西的那座山,也就是玛拉盖庙这一带是龙的头部。它左边的察布淖(已干涸),与位于它右边的夏哈图淖,也就是现在的牛奶湖,是龙的俩只眼睛。而上店村西也就是玛拉盖庙的正前方,有一直径约500米的圆形淖尔,都说是龙嘴里含的那颗龙珠,新华村南那条小河就是龙须。
难忘故乡那一抹纯洁的乳白色,衷心祝福故乡山青水秀,风调雨顺,祥瑞和谐,五谷丰登,六业兴旺,天更蓝,地更美,景如画,人们的甜蜜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跟着勒勒车印
和小伙伴一起
去牛奶湖旁
挖一筐白土。
把它捏成生活的圆
风干成岁月的轮廓
涂抹着成长
涂抹着年
也为我刻上深深的烙印。
三条线车辙悠长
勒勒车漫漫
那筐白土已经风干成历史
牛奶湖面
无数的小船。
我的故土
我的坝上草原
我的锡林郭勒、贡宝拉嘎
我的黄马群、穆金嘎草滩。
白云蓝天、鸟儿鸣唱、小河水潺潺
金莲花海、鸟窝、野鸭蛋。
忘不掉那一筐白土
还有那一抹乳白色
忘不掉的童年
回不去的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