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国仪仗,赫赫军旅雄风
——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文/于保月
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在共和国主席和外国元首的注视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陆海空检阅方队,高擎八一军旗,雄纠纠正步走来——
一切都令人羡慕:身着笔挺礼服,脚蹬高腰皮靴,清一色帅气靓丽的小伙姑娘,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迎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一切都无可挑剔:横成列如刀切,纵成行似山岗,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彩,人称“中国第一天团”。
一切都超凡出众:精准正步走出大国高度,最高礼仪刷新外交纪录,虽不驰骋沙场,却能雷动四方,无愧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诞生于张思德生前所在中央警备团,曾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转战南北,屡立战功。笔者曾是这支部队的宣传干事,多次采写他们的事迹。“八一”前夕,再次走进这支部队,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大国仪仗,一言一行展国容尊严;气势如虹,一举一动显军旅雄风。
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1年组建国家仪仗队,这是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2018年和2022年,原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和礼炮部队,以及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正式完成合并整编,组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在这支特殊而光荣的队伍里,有可以想象的一切,更有难以想象的一切——
军姿是凝固的雕像。每个队员脚下每年磨穿的七双皮靴,宛如被时间啃噬的七重茧壳;每年踢出的正步累计起来,就是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站立纹丝不动,时间可凝固三小时以上;迎风迎光的眼神,沙尘不迷、虫咬不乱,30秒不眨不变;那汗水终年累月沉重得几乎将近一吨之数;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刀入鞘六种中国特色持刀礼,出鞘带风,入鞘无声,不差分毫……从训练场走上阅兵场,中国仪仗兵血与汗的艰辛磨砺,浸透于山岳般的身姿,熔炼进钢铁般的意志,无限延展于正步里程的精度和长度里……
仪仗司礼大队的任务,通常分为三种:最大阵容由151人组成,队长一名,军旗手一名,副旗手两名,队员147名,这是迎接外国首脑阵列;第二种规格,由127人组成,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高级将领;第三种规格,由101人组成,是单军种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单军种司令。此外,还担负着外国领导人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重大活动礼兵、升旗等任务。在共和国的史册上,每一次国庆阅兵,三军仪仗队无不是第一方阵,高擎军旗走在阅兵方队最前列。
作为“国家的名片”、“三军的封面”,在建队初期,仪仗兵的选拔从全军训练最好的新兵中挑选,自6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征。80年代初开始,特征的仪仗兵除身高要求1.85米以上,体态端正,目光有神,某些方面条件已超飞行员、潜水员要求。
2014年2月,仪仗司礼大队在原北京军区范围内遴选出第一批女仪仗队员,这也是建队62年来首次招收女仪仗兵。这些女兵平均身高1.78米以上,平均年龄20岁,大学及以上学历,不仅形象气质俱佳,且力量耐力过人,可谓百里挑一。
当年的5月12日,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在习近平主席迎接土库曼斯坦总统来访的欢迎仪式上,151名最大阵容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中,首次出现13名挽着秀美发髻、身着07式礼宾服的仪仗队女兵,分列在军旗组和陆海空军种中,在世界视野里成了东方大国最美的风景。
二
在位于北京西四环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营区里,军史长廊形似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有序排列的廊柱如标兵旗队般整齐列阵。
“这是为纪念大队建队70周年精心设计的70步‘足迹’造型,步坑按时间顺序,依次呈草鞋、布鞋、皮鞋、马靴形印记,步幅均为75厘米……”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枚枚勋章,无声讲述着一代代仪仗司礼官兵为祖国争光、为军队添彩的传奇故事。
1997年香港回归,仪仗队有50名队员参加政权交接、特区政府成立仪式。于祥杰是中国仪仗方面的组织者之一,“当时要求7月1日0时0分必须升起五星红旗。对于队员来说,练习动作不是难事,难的是很多环节需与英方沟通协商。然而最初并不顺利。”于祥杰回忆,英方领队提出双方队员比站功,谁站立时间长就听谁的。“当时天气湿热,英方认为来自北方的中国仪仗兵不适应这样的天气,他们自认为必胜无疑。”
于是,一场无声的比拼在交接仪式前展开。
结果,站了40分钟,1名英国队员晕倒;站了70分钟,3名英国队员晕倒……整整2个小时过去,中国仪仗兵纹丝不动。此番较量,英方刮目相看。
在这些仪仗兵中,有一位特殊的仪仗老兵——王俊光。他没有参加过国庆阅兵,却在1984年、1999年、2009年三次担任国庆阅兵教练。这三次,王俊光担任的都是女兵方队教练。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担任女兵方队第一排面教练;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60周年国庆阅兵,均担任女兵方队总教练。王俊光介绍,阅兵不分男女,女兵训练与男兵一样,照样要纹丝不动3小时以上,正步百米不差分毫、不差分秒。小腿绑4公斤重的沙袋,一练就是成百上千次……
“身处光荣集体,只有把仪仗文化熔化为精神食粮,才能让官兵在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中,铸牢忠诚底色,矢志奋斗强军。”营区里的军史长廊,如同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红色传人的精神高地,激励着中国仪仗兵一心一意献身祖国仪仗事业。这一精神特质穿越时空,熠熠生辉。
三
改革开放以来,共和国向世界敞开胸怀,中国仪仗兵踏出国门,开始成建制走向全球。闪闪发光的刺刀上,绽放出橄榄枝的新芽;铿锵有力的正步里,萌发出和平的旗语。当足迹一次次在异国盛典红毯上踏出印迹,中国仪仗兵的风采风靡世界——
2003年,加蓬国防部长邀请四位中国仪仗兵前往训练仪仗队。刚果、卢旺达、毛里塔尼亚等国也纷纷前来邀请。中东地区的卡塔尔也毫不犹豫地抛弃原英式阅兵操典,转而习练中国正步。三个月后,他们为卡塔尔军方训练了5000余名士兵。在卡塔尔国庆阅兵庆典中,以中文口令、中式正步、中式队列,刷新了外国人视野,赢得了在场卡塔尔政要和各国使节及观众雷鸣般喝彩。
2010年,仪仗司礼大队受邀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2023年9月,再次受邀参加该国独立213周年暨陆军军官学校成立200周年庆典阅兵;
2024年3月23日,应巴基斯坦军方邀请,亮相巴基斯坦国庆庆典阅兵;
2024年7月3日,应白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参加白俄罗斯解放80周年庆典阅兵;
2025年4月下旬至5月初,应越南国防部邀请,赴越参加纪念南方解放50周年庆典阅兵;
2025年5月9日,应俄罗斯、白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分别参加在莫斯科、明斯克举行的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阅兵。中国仪仗兵所唱中俄战歌,响彻俄罗斯红场,受到普京总统高度评价……
1992年3月,中央军委授予三军仪仗队“军旅标兵”荣誉称号。2020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仪仗大队记集体一等功。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对仪仗官兵的最高褒奖!
八一军旗映日月,盛世中华铸丰碑。
组建7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万无一失完成5000多次国家和军队重大仪仗司礼任务,见证了党和国家及军队一个个重大历史时刻,留下了一串串辉映时代的闪光足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军民奋勇抗战的壮丽画卷不会褪色,为中华民族建立功勋的无数英烈不能忘却。中国仪仗司礼部队将以“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崇高使命,再次走在阅兵方阵最前列。
我们相信,他们必定会再展为国争光的雄风英姿,大写淬炼成钢的时代传奇……
作者简介:
于保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著有散文集《绿色风》、《一路风景》等,曾荣获朱自清新文学奖散文特等奖,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散文集”。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左右)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人气奖若干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