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俊彪老师诗歌《灯》
李含辛
张俊彪的《灯》是一首以意象叠加构建精神境界的哲理短诗,通过三重递进式意象群落的铺陈,完成了从自然物象到人文精神的诗意升华。
首句“天上的星辰,是夜行者的灯盏”以天体物理现象为起点,将宇宙星辰的永恒光芒转化为人类生存的隐喻符号。这里的“夜行者”既是具象的夜间跋涉者,更是象征人类文明长河中探索未知的集体身影,星辰作为原始导航系统,暗示着人类最初借助自然力量突破生存困境的智慧。
第二句“海洋的灯塔,是远航者的灯火”转入人类文明创造的人工照明系统,灯塔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其规律性的光束旋转构成精确的方位坐标。这个意象群实现了从自然馈赠到人类创造的认知跃迁,灯火既延续着星辰的指引功能,又彰显着人类改造自然的主体性力量。
第三句“千古承袭下来的仁善,便是世人心中的灯灵”完成全诗的精神提纯。前两句中的物质性光源在此转化为形而上的精神之光,“仁善”作为儒家核心伦理概念的现代转译,被赋予永恒不灭的灯灵属性。这种从物质照明到心灵烛照的转换,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明明德”的精神追求,使全诗在当代语境中完成了对“人之为人”的本质追问。
诗歌采用“三叠式”结构形成螺旋上升的认知轨迹,每节末字“灯盏-灯火-灯灵”构成精妙的语义链,从具体器物渐次抽象为精神存在。这种修辞策略既保持意象系统的连贯性,又使主题在重复中深化,最终将物理性的照明工具转化为照亮文明进程的精神火种,展现出作者对人性光辉的深刻信仰。
附录:
张俊彪诗歌赏析:《灯》
天上的星辰,
是夜行者的灯盏。
海洋的灯塔,
是远航者的灯火。
千古承袭下来的仁善,
便是世人心中的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