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为眸,洞见宇宙与心灵的幽微
——赏读张俊彪《月亮遐想》
鲁崇民
在诗歌创作中,月亮这一意象始终散发着迷人而独特的光芒,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诗人倾尽才情,挥笔泼墨。从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真烂漫,到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沉郁思乡 ,再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祝愿,月亮被赋予了无尽的情感内涵与象征意义,成为诗人寄寓情思、探索宇宙与人生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众多对月的吟唱中,张俊彪创作的《月亮遐想》宛如一股清新而奇异的溪流,打破了传统月亮意象的固有边界,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诗歌世界的大门。
诗的开篇,“月亮立在山头,像张弯弓。不知凌空,要射向哪里?是星云,还是狱火……”诗人别出心裁地将山头之月比作“弯弓”,这一比喻瞬间打破了月亮在人们心中柔美、静谧的传统印象,赋予其一种凌厉、充满力量感的全新形象。与传统诗词中月亮常作为宁静的背景不同,此处的月亮化身为蓄势待发的武器,充满了攻击性与探索欲。这种对月亮意象的大胆创新,让人不禁联想到现代主义诗歌中对传统意象的解构与重塑。在艾略特的《荒原》里,诗人通过碎片化的意象和跳跃的思维,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叙事逻辑和意象体系,构建出一个充满荒诞与迷茫的现代世界。而在《月亮遐想》中,诗人同样以一种近乎叛逆的姿态,挑战着读者对月亮的常规认知,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思考。“要射向哪里?是星云,还是狱火……”这一连串的追问,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悬念感,更将月亮的力量延伸至宇宙与精神的广阔领域,使诗歌的意境瞬间变得宏大而深邃。星云代表着宇宙中神秘而遥远的未知,象征着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无限探索欲望;狱火则寓意着世间的苦难、挣扎与黑暗,是人类精神困境的隐喻。月亮作为这股力量的象征,它的目标指向星云与狱火的冲突,暗示着人类在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的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碰撞,展现出一种超越平凡的勇气与担当。
“月亮浮在天边,像一叶扁舟。不知此刻,要渡向谁人?是雾中仙圣,还是尘世凡人……”此节中,月亮又幻化成天边的一叶扁舟,勾勒出一幅孤独而空灵的画面。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孤舟”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孤独、漂泊之感,如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营造出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寂意境。而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将月亮与孤舟的意象融合,不仅延续了孤独漂泊的情感基调,更赋予其“渡人”的深刻寓意。“要渡向谁人?”这一追问,饱含着对救赎与相遇的深切渴望,使诗歌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上升到对人类命运和精神归宿的普遍关怀。雾中仙圣与尘世凡人的选择,模糊了仙界与人间的界限,体现出诗人对众生平等的深刻理解。在宗教与哲学的语境中,救赎常常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而诗人在这里将仙圣与凡人置于同等的地位,暗示着无论是超凡脱俗的仙人,还是深陷尘世泥淖的凡人,都同样需要精神上的救赎与指引,展现出一种包容而悲悯的人文情怀。
当“月亮挂在树尖,像枚花瓣。不知此际,要流芳何处?是弥漫空天,还是沉迷幽谷……”,月亮回归到一种柔美细腻的形象。花瓣的比喻,将月亮的纯洁、娇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芬芳。“流芳何处”的疑问,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将月亮的美好与生命的价值追求紧密相连。空天的广阔与幽谷的幽深,形成鲜明的空间对比,象征着美好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命运与归宿。这不禁让人想起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诗人通过对月亮流芳之处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深刻探寻,即在广袤的宇宙和纷繁的世界中,如何让生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是追求广阔天地间的辉煌,还是坚守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美好,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
“月亮浴进湖水,像条金鱼。不知此时,要游向哪里?是去天堂,还是口腹……”这一节中,月亮化身为湖水中灵动鲜活的金鱼,化静为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金鱼在水中自由穿梭的形象,与月亮原本的静态形象形成强烈反差,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去天堂,还是口腹”的选择,将崇高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并置,深刻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精神升华与满足物质生存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天堂代表着人类对美好、永恒的精神追求,是灵魂的归宿和理想的彼岸;而口腹则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和生存本能,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基本欲望。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在诗歌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反思,让我们意识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如何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月亮映在眼帘,像一块玉佩。不知脑际,要幻出何种映象?是白马王子,还是狐仙树精……”此句中,月亮宛如一块温润典雅的玉佩,映在眼帘,连接起现实与想象的世界。玉佩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美好、高贵、纯洁的象征,它不仅具有物质的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诗人将月亮比作玉佩,使月亮的形象更加含蓄、内敛,充满了古典韵味。而“白马王子”与“狐仙树精”的想象,则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中的奇幻元素,展现出人类内心对美好与神秘事物的无尽向往。白马王子代表着西方文化中浪漫、勇敢的爱情与英雄形象,狐仙树精则是东方文化中神秘、灵动的精灵象征,两者的并置,拓宽了诗歌的文化视野,使诗歌充满了奇幻色彩和童话般的趣味性,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梦幻与想象的世界。
“月亮潜入心海,像一道彩虹。不知梦乡,要映现哪些情境?是幽梦联翩,还是极光飘逝……”这里,月亮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化为心海中的一道彩虹,色彩斑斓,寓意深刻。彩虹在人们的认知中,常常是美好、希望与梦想的象征,它出现在雨后的天空,给人带来希望和喜悦。将月亮与彩虹相类比,意味着月亮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寄托,它承载着诗人的梦想、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幽梦联翩”与“极光飘逝”描绘出梦境的奇幻与变幻无常,暗示着潜意识中对未知、虚幻世界的无尽追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达,是人类内心深处欲望和情感的投射。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梦乡情境的追问,深入探索了潜意识的奥秘,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复杂,让我们感受到在梦境的虚幻世界里,隐藏着我们真实的情感和未被满足的渴望。
“月亮悬在窗口,像把镰刀。不知今夜,要收割什么?是在天穹,还是旷野……”诗歌的结尾,月亮又变成了一把冷峻的镰刀,悬于窗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镰刀通常与收割、劳作相关联,它代表着一种力量和决断,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在这里,诗人赋予月亮镰刀的意象,颠覆了月亮以往的温柔形象,使诗歌的氛围变得严肃而深沉。“要收割什么?是在天穹,还是旷野……”这一疑问,将月亮的力量与宇宙万物的更迭联系在一起,引发读者对时间、生命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思考。天穹代表着浩瀚无垠的宇宙,旷野象征着广袤的大地,月亮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收割,寓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宇宙对万物的裁决。它提醒着我们,世间万物皆有生老病死、兴衰荣辱,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如同沧海一粟,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生命的每一刻。
《月亮遐想》最大的亮点在于诗人构建了一个多元、灵动且充满创新的意象体系。与传统诗歌中月亮意象的相对单一性不同,诗人通过连续运用七个截然不同的比喻,将月亮解构为七种独特的意象,使其承载了丰富多样的情感、思想和象征意义。这种对月亮意象的创新运用,不仅打破了读者对月亮的刻板印象,更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新月如弓的力量感,到满月如舟的漂泊感,再到残月如镰的冷峻感,诗人巧妙地捕捉到月亮在不同形态和情境下的独特神韵,并将其与人类的情感、精神世界以及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紧密相连,使月亮成为一个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同时也是连接诗歌各个部分的精神纽带。这种意象的多元转换和创新组合,借鉴了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通过自由联想和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打破了现实与想象、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界限,营造出一种奇幻、迷离的诗歌意境。同时,也符合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理论主张,通过对熟悉事物的陌生化处理,使读者重新审视和感受习以为常的事物,从而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维度。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每一节中都以“不知……”的句式引出疑问,如“不知凌空,要射向哪里?”“不知此刻,要渡向谁人?”等。这些设问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它们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引导读者跟随诗人的思路一同展开想象和思考。每一个疑问都像是一颗投入读者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读者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深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处,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此外,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快,用词精准生动,如“立”“浮”“挂”“浴”“映”“潜”“悬”等动词的运用,准确地描绘出月亮在不同场景下的姿态和动态,使月亮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同时,诗人在诗句的排列上,注重形式的美感和节奏感,每一节的行数和句式相对整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使诗歌在形式上与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张俊彪创作的《月亮遐想》以其独特的意象创新、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首别具一格的月亮赞歌。它不仅是诗人对月亮的一次深情凝视和独特解读,更是对宇宙、生命、人性的一次深刻探索和追问。在这首诗中,月亮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天体,而是成为了一个承载着人类情感、思想和梦想的精神符号,它引领着我们穿越现实与想象的边界,探索内心世界的奥秘,思考宇宙万物的真谛。这首诗提醒着我们,在诗歌的创作中,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去挖掘生活中的诗意,让诗歌成为照亮我们心灵、启迪我们智慧的灯塔。
附:
月亮遐想
张俊彪
月亮立在山头,
像张弯弓。
不知凌空,
要射向哪里?
是星云,
还是狱火……
月亮浮在天边,
像一叶扁舟。
不知此刻,
要渡向谁人?
是雾中仙圣,
还是尘世凡人……
月亮挂在树尖,
像枚花瓣。
不知此际,
要流芳何处?
是弥漫空天,
还是沉迷幽谷……
月亮浴进湖水,
像条金魚。
不知此时,
要游向哪里?
是去天堂,
还是口腹……
月亮映在眼帘,
像一块玉珮。
不知脑际,
要幻出何种映象?
是白马王子,
还是狐仙树精………
月亮潜入心海,
像一道彩虹。
不知梦乡,
要映现哪些情境?
是幽梦联翩,
还是极光飘逝……
月亮悬在窗口,
像把镰刀。
不知今夜,
要收割什么?
是在天穹,
还是旷野………
2022 年 11 月 28 日晚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