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诗词六首
一、七律•韶山滴水洞
再踏韶山叹壮观,
人潮海啸胜空前。
龙头山下争膜拜,
虎歇坪前觅紫烟。
滴水盈天掀巨浪,
杜鹃遍地火狂癲。
风云甲子缘鱼雁,
洞底深潭现十年。
注:余二十年后再踏韶山。滴水洞距毛泽东韶山故居5公里,毛泽东祖墓地龙头山、虎歇坪两山对峙,神话传说神秘莫测。鱼雁:古时对书信之雅称。《毛泽东年谱》载,1966年6月17日,乘汽车至韶山,住滴水洞。6月28日上午离开韶山,经长沙抵武昌。7月8日,写信给江青。文革已近一个甲子,当年毛主席自称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对了解文革,信息量巨大。


二、蝶恋花•拜彭德怀元帅
叱咤风云垂宇宙。
鼓角筹谋,斧铖呑牛斗。
漫漫长征曾记否?
萧萧异域燕然镂。
寒舍凄凄君独侑。
碧血三仁,谁念貔貅吼。
八万诤言尘日旧,
根连手植依依柳。
注:1、燕然镂:燕然勒石,为燕然山刻石记功,与封狼居胥齐名。镂,雕刻也。
2、三仁:殷商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三人均以仁德为本。
3、八万诤言:彭德怀1958年12月、1961年10月两次返乡,手植柑子树等,期间开调查会接待村民2000余人,写8万言书埋于灶台之下。


三、七律•三绝碑秦观词及陶铸步韵有怀
三绝词宗仰盛名,
又观壁上《踏莎行》。
千年雾失迷津渡,
双阕韵余罪诤声。
杜宇啼呼凝碧血,
桃园望断怒銮铃。
古今唱和谁人识,
唯有斜阳絮语轻……
注:1、郴州苏仙岭有宋秦观词、苏东坡跋、米芾书,此词、跋,书史称三绝碑。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抒写因党争遭贬,精神倍感苦闷迷茫。一旁有陶铸步韵唱和。1965年春,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来郴州检查工作,观秦词感慨良多,遂爰笔次韵:“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园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上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陶词反其意而逸兴遄飞。一年以后的1966年5月23日,陶铸调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不久即遭到江青、陈伯达等人迫害打击,1969年11月含冤去世。
2、銮铃:古帝王车驾上特有的仪铃,此指朝廷中枢。


四、七律•登岳阳楼
千古诗文挤满楼,
吾侪赘笔奈何求?
心仪李杜寻光焰,
神往朝堂聚乐忧。
波撼兴衰波未尽,
浪吞荣辱浪焉休?
欲寻真迹今何在,
唯墨飘香逝水流。
注: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文人骚客题写诗文“之述备矣”!唐韩愈有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五、七律•瞻曾国藩故居
湘湖一脉史煌煌,
盛德绵长富厚堂。
稍息亭前聆颖悟,
思云馆里省伦纲。
百年望族多人杰,
十世名流尽栋梁。
代有英才期半圣,
夕阳无语梦山冈。
注:1、富厚堂、稍息亭、思云馆: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为中国保存最完好之最后一座乡间侯府,大气而不显奢华,简朴而不失庄重,人文底蕴深厚而恢宏。铜梁山又名昌山,山顶建有“稍息亭”,有曾氏题联:“稍停步,到此已登峰造极;息重担,远眺则放眼开怀。”思云馆为曾国藩回乡守孝所建,曾氏题:“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2、百年望族,十世名流:据介绍,一百年来,曾氏家族名人辈出,八至十代培养约240位杰出人才,彻底打破“富不过三代”之传统魔咒。
3、半圣:梁启超评价:中国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为两位完圣,曾国藩为半个圣人。


六、临江仙•访安阳袁世凯墓
风雨如磐悬一线,唤来旷世枭雄。
是非功过冢中封。
墓门轻絮语,直隶起雷霆。
舍弃悠然垂钓处,琼楼高耸寒浓。
大河浩荡卷归鸿。
燕山多险峻,洹水任西东。
注:1、袁世凯葬于老家河南安阳洹水北岸,袁林采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辅,中间铁门完全为西式建筑。
2、袁世凯曾洹上垂钓,后登基称帝,83天皇帝梦碎。其子袁克文有诗劝曰:“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徐江善乙巳暮春2025年4月于途中,5月改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