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赴国外留学的学子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5.29日19时48分一20时18分作
你要远行读书去异国他乡,
背起了妈妈给你缝制的行囊。
你熟识了生于兹长于兹故土的月亮,
又要去把国外的那个夜空欣赏。
一个人的思想永远不可阻挡,
只有亲见才会把双瞳擦亮!
外国人纷纷踏上中国的土壤,
大声惊呼中国处处是人间的天堂。
中国的绿水青山满目琳琅,
中国的城市的夜晚一片辉煌,
中国的舌尖上的文化尽情地品尝,
中国的太平环境缘自华夏人民的善良。
当年美国曾经是中国人羡慕的天堂,
如今的美国人说天堂其实在那个古老的东方!
是啊,漫长的世界历史的长河之上,
中国的古老文明才最充满光芒。
世界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每一个国家都是蓝星上的一块土壤。
我们多么期待世界是一张和平的温床,
让战火与仇恨从此深深地埋葬!
看看那些无辜与善良,
正义的人们放射出愤怒的目光!
我们热爱和平,
愿和平鸽衔着橄榄枝飞向每一个地方。
愿你的远行收获满满的知识的行囊,
用开阔把你的眼界丈量。
愿那一面中国红永远驻扎在你的胸膛,
为祖国的崛起与复兴贡献你的力量!
这就是你远行读书最好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永远不能遗忘!
伟大的祖国永远是游子最珍贵的家乡!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金匮不渡无信客 仁术偏怜有缘人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5.30日
读完师父《唯信者方医 不信者不医》这一篇文章,仿佛亲历了一场关于医学认知、医患信任的激烈碰撞。师父笔下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深刻展现了 在现实中的困境与力量,令人感慨万千。
文中朋友母亲的治疗经历充满波折,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长达半年的四处求医无果,却在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下三天退烧,本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因姐姐用温度枪测量后的质疑而急转直下。这一幕让人痛心,也折射出大众对疗法的不信任与误解。他们执着于冰冷的数据和所谓的 “不行权威”,却忽视了患者身体切实的好转,放弃了眼前已经见效的调理治疗方式,转而去追寻虚无缥缈的 “高明”。这不仅是患者及其家属的遗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八十岁淋巴癌老太太的案例。因为信任,她和家人选择了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康复奇迹。这充分印证了 “信者医,不信者不医” 的古老智慧,信任对于调理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师之文让我对医学和医患关系有了全新的思考。医学不应是冰冷的数据和流程,而应是充满温度与人文关怀的科学。无论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中医神经导能疗法,都蕴含着对人体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然而,现实中大众对传统医学的陌生与偏见,导致医患之间难以建立信任 。同时,“治病易,治人心难”,医者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身体疾病,更要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和误解,这需要医者具备高超的医术,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沟通能力。
文中对现代医疗弊端的揭示也引人深思。西医中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对人体免疫细胞造成伤害,这与疗法中 “调理” 的理念背道而驰。疗法强调从整体出发,激发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这种理念在当今过度依赖技术和药物的医疗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这段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医疗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疗法的价值和传承发展的必要性。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认识和接受疗法,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让医学真正回归到治病救人、关怀生命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