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天热的邪乎,夜里两三点啦刘家村的刘茂才躺在床上烙开了烧饼,翻来复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他手拿巴蕉叶蒲扇一个劲的扇着。
刘茂才的老伴王金花躺在旁边见老头子一个劲的折腾忙坐了起来:“您达达你不睡觉,折腾么哩,你不睡觉搅活的我也睡不着”。
此刻刘茂才坐了起来,拿过桌子上的烟袋锅子装了满满的一锅子烟划着火柴点着烟吸了起来。
王金花接过刚才老头子的话茬:“愁有什么法,谁让咱老刘家过得穷来”。
刘茂才:“您娘,你说咱大凤今年也二十五啦!按说早就该出门子啦!还不是因为大军没娶上媳妇,大凤要是出了门子,二凤又小才十七,还能指望二凤给她哥换亲,也不太合适呀”。
王金花:“咱这是有俩闺女,要是只有二凤一个不也得照样拿她换亲吗”。
刘茂才:“你明天先给大凤说说,大凤要不愿意也不能光依着她”。
王小梅:“小云好闺女,你看您哥哥明年都三十啦,到观在还没娶上媳妇,你就体谅体谅你爹娘的难处,答应换亲吧!”
郑惠云今年二十四岁长了一张四方脸,眼长得挺大,留着披肩长发,听完她妈的话满眼含泪:“他娶不娶上媳妇给我什么关糸”
王小梅:“你看你这孩子说的么啊,您哥哥娶不上媳妇咱老郑家不绝户啦,以后没您达达和我了以后您哥哥靠谁呀”。
郑强东:“别哭啦妮来,您哥哥要娶不上媳妇以后你走娘家连个给你做饭吃的人都没有,那个时候你就不难过啊?”
郑惠云擦了一把脸上的泪:“达达你别说啦!你说么我也不答应换亲,换亲找不着好对象,你当我傻啊!”
王小梅:“孩来,你是不傻,可你就算可怜可怜我和您达达不易,你说咱家这么穷,您哥哥指望么娶个媳妇。”说完她也掉起泪来。
郑强东:“小云你吉美要不答应我和您娘就给你跪下啦”。说着真的跪在了郑惠云面前:“您娘你也给小云跪下”。
王小梅一听老头这话也跪在了闺女面前。
郑惠云无奈地:“哎!我这是什么命啊!”心里想着“换亲能找个什么好主,自己只能认命啦!”
郑强东:“你放心妮来,咱家再穷爹娘也不能亏了你,就算是砸锅卖铁您爹也一定给你置办几样像样的嫁妆”。
王小梅一把把闺女搂在了怀里,眼泪又止不住地掉下来了:“还是俺闺女明理,知道爹娘的难处,您爹说的对,不能亏了俺妮。”
姜桂圆:“你干么去老刘大哥?”
刘茂才:“大妹子你在这里凉快哩,这不俺爷俩来找你来,想让你到俺家里有点事求你。”
姜桂圆:“什么事啊?不能在这里说,还得去你家里?”
刘茂才:“其实也没什么,这不我儿子大军三十多了也没娶上媳妇,想让你去我家里合计合计,我们家过的穷孩子说媳妇也不好说,要不你给找个合适的人家,让他妹妹大凤给他换亲”。
这时他儿子大军从他爹身后走上前:“婶子,麻烦你就去一趟吧!俺娘在家里等着你哩”。
姜桂圆:“您爷俩先走吧!我上家里把猪喂了,一会就过去”。
王金花:“大凤来,你看您哥哥今年都三十二啦,到现在也没娶上个媳妇,我和您达达都愁的睡不着觉,我和您达达想咱家里就数俺大凤最听话啦,要不你就听您娘一回,给您哥哥换亲吧!”
大凤一听马上撅起了小嘴,眼里也流出泪来:“娘来,你别糊弄俺啦,为么俺哥哥娶下上媳妇拿我去换亲,俺又不憨,谁知不道换亲女的找不到好对象,咱家里又不是我一个闺女”。
王金花:“你看你这孩子说的么,您妹妹二凤才十来岁还是个孩子,也不能让她去换亲呀!你都这么大了体谅体谅您爹娘的难处吧!”
刘茂才:“大凤,我和您娘夜里刚夸奖完你,说你听话,这是怎么啦又不听话啦”
姜桂圆:“大军你妹妹大凤这是怎么啦?”
姜桂圆:“你这孩子性子这么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非要跳河”。
二凤:“姐姐你可醒过来了,吓死我们啦”。
大凤此时已明白了过来:“是谁把我救啦”。
姜桂圆:“你是谁?怎么来俺家里?”
来人:“你是姜大嫂吧?俺叫郑强东是郑家庄的,听人说你在咱这十里八村的说媒很有名,今天想来请你给俺两个孩子保个媒,麻烦你啦姜大嫂”。说着把手里拿的一个新提包放在了椅子上:“姜大嫂,我听别人说你爱喝茶,给你买了二斤茶叶几包饼干,你别嫌孬”。
姜桂圆:“原来是郑家庄的老郑大兄弟,你家两个孩子什么情况?先给我说说吧!”
郑强东:“姜大嫂,我吧有三个孩子,大的是个闺女已经出嫁了,二的是儿子叫郑国庆,今年二十九岁了,三的也是闺女,今年二十四岁,我家里比较穷,儿子到现在也没娶上媳妇,所以就想拿闺女给儿子换亲,在家我都给闺女说好了,她已经愿意了”。
姜桂圆:“那行大兄弟,你一会在我家吃点饭,我骑车去你家看看两个孩子长得怎么样,我好帮你合计合计”。
郑强东:“大嫂,饭我就不吃了,咱们多大会走”。
郑强东边进门边喊起来:“国庆他娘快出来,我把大嫂请来啦”,又对他儿子郑国庆说:“国庆快把你大娘的车子接过去”。
王小梅笑着:“来啦大嫂,叫你受累啦”。
姜桂圆笑着:“受么累,说媒是行善积德”。
王小梅:“大嫂,你看有舍适的人家吗”。
姜桂圆:“这事得好好合计合计,我们村老刘家的儿子今年三十二,他们家的大闺女今年二十五啦,老两口也打算让孩子们换亲,可他大闺女不愿意,为了这事那天闺女还跳了河,多亏了她哥哥把她救啦,我想我给她家里人好好给她说说,也许会同意,如果她家闺女答应换亲了,你们两家结成亲家行吗?”
郑强东:“两家换亲不好,以后生了孩子双方不好叫,孩子叫姑就不能叫妗子,叫妗子就不能叫姑,叫舅就不能叫姑父,叫姑父就不能叫舅,所以说两家换亲不好,还得麻烦大嫂再合计合计找一家”。
姜桂圆:“你把你们家闺女叫过来,我看看长得么样,我好仔细地合计合计”。
王小梅:“小云,这是你大娘,快叫大娘”。
郑强东:“大嫂,我们家的事让你费心啦”。
王小梅:“是呀大嫂你就多费心吧!我和闺女炒了几个菜,你在这吃了饭再走”。
姜桂圆:“既然你这么说,我也就不外道啦,咱们两个村离着几里路也不远,亲戚里道的,以前咱们不认识,今天大兄弟为了孩子的事既然找我操心,我会尽心尽力的”。
郑强东:“国庆,你上桌给你大娘倒酒,小云她娘你也上桌陪客吃饭”,又转向郑惠云:“小云你一会去下点面条”。郑惠云答应一声去了厨房。
姜桂圆:“我们村还有一户姓黄的人家,男人叫黄庆春在他兄弟中排行老三,邻居都叫他黄老三,他家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二十八,闺女今年二十五,家庭条件一般,两个孩子都不小啦,儿子也是到现在没娶上媳妇,我回去问下他家愿不愿意给孩子们换亲”。
刘茂才:“大妹子过来啦!我正要去你家找你呢!孩子们的亲事还得麻烦你帮忙,你就多费心吧!”
姜桂圆:“大凤答应了吗?”大凤一听害羞地忙进了里间屋。
王金花笑着说:“孩子答应了,答应了”。
美桂圆:“这就好办啦!正好我夜来刚从郑家庄回来,郑家庄的郑强东家儿女也要换亲,一会我再去咱村黄庆春家问问他家有换亲的意思吗?”
刘茂才:“郑家庄的什么情况?”
姜桂圆:“郑家庄的郑强东他家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大闺女已经出嫁,孩子七八岁啦,他儿子郑国庆今年二十九,二闺女今年二十四,说实话老郑家的两个孩子长得不如咱这边两个孩子受看,我的意思,我问问咱村老黄家,如果他家算一家的话,让这边大凤去老黄家,老黄家的闺女去老郑家,老郑家的闺女来咱这边,老刘大哥你看行吗?”
刘茂才:“好啊!老黄家的儿子小强这孩子不错,我记得今年二十八是吧?小孩挺厚道,长得也不错,如果他家同意,也不委屈我们家大凤,不知道老郑家的闺女怎么样?”
姜桂圆:“老郑家的闺女长得不丑一般人,他儿子长得差点,不知道老黄家能同意吧?要是同意就有点委屈了黄秀娟啦,不过老郑家的国庆这孩子品性挺好的”。
刘茂才:“大军他娘,你去炒点菜让大妹子在咱家吃了饭再去老黄家”。
王金花答应一声叫着闺女二凤去了厨房。
姜桂圆:“吃饭我回家吃去就行,离的又不远”。
刘茂才:“大妹子你看你说的么,老俗话当媒人成不成四两瓶,你跑前跑后的到现在还没吃过我家一顿饭,那你图么”。
姜桂圆:“行,那就快点,越简单越好,我抓紧时间吃点饭好去老黄家问问,省得他家里人下了坡”。
黄庆春:“婶子吃饭了吗?”
姜桂圆:“吃过了”。
三个人聊了些家长里短的话后姜桂圆直接步入正题:“庆春玉娥,我吉美来你们家是来给你们家两个孩子保媒的”。
黄庆春两口子听完这话心中有些愕然。
黄庆春:“给两个孩子保媒,怎么保”?
周玉娥:“是啊!怎么保”?
姜桂圆:“你们家小强今年多大啦?”
黄庆春:“二十八啦!”
姜桂圆:“秀娟呢?今年多大?”
周玉娥不等丈夫回答抢过了话荏:“二十五,婶子你问两个孩子岁数,什么意思?”
姜桂圆“你们俩应该也听说刘茂才的大闺女大凤跳河的事吧?那就是我给他们家说媒闹的”。
周玉娥:“知道,不是让大凤给他哥换亲大凤不同意,她爹举手要打她,没等打到大凤身上,孩子就跑出去跳了河,这和我们家有什么关糸?”
姜桂圆:“当然有关糸啦!你光知道这些,后来的事你知道吗?”
黄庆春:“后来有什么事啊?”
姜桂圆:“我刚从刘茂才家来,大凤已经同意给她哥换亲啦!现在老刘家一家加上郑家庄有一家,如果两家换亲将来生了孩子不好叫,所以我想算上你们一家,不知道你们俩怎么想,你们家儿女都不小啦!我想换亲也是可以的”。
周玉娥:“我们家孩子不着急,年龄不是太大,可以再等两年”。
黄庆春:“什么再等两年,小强都二十八啦!再等更不好弄,就听婶子的吧!我做主婶子你就多费心吧”!
周玉娥:“婶子你打算三家怎么个换亲法?”
黄庆春两口子一听大凤要嫁给他们家小强,两口子心里乐的都找不着北了,只是不知道闺女秀娟要嫁的郑家庄的那家男孩子怎么样,心里有些打鼓。
周玉娥:“婶子,郑家庄老郑家的儿子长的怎么样?不知道我们秀娟能看上不?”
姜桂圆:“说实话你们三家三个男孩子当中要数老郑家的儿子长的差点,没办法,不可能好事都落到一家身上,人家大凤人长得哪么漂亮,你闺女秀娟再摊个俊小伙,那就不是换亲啦!”
黄庆春:“哎!婶子说的倒是,不知道秀娟能不能同意”。
注:
①换亲这种社会现象多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这是一种陋习,它扼杀了多少女孩子的一生幸福,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