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阳光国际文学周刊发刊第493期
《夏日-故乡记忆》作者:褚化冰 配乐 朗诵:海平,阳光国际文学社,4分钟
《夏日一故乡记忆》作者:褚化冰 朗诵、配乐:海平
1.空中,老娘颤抖的手
那年我十九,胸戴红花参军应征,
欢送的路上红旗招展,锣鼓齐鸣。
一幅“当兵光荣”的红纸剪字格外耀眼,
人们都说: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
那场战争打的残酷,一腔热血顽强英勇,
不长眼睛的枪炮夺去了多少年轻的生命。
惊诧不安的老娘多少次从梦中哭醒,
探亲归队时,她紧紧抓我的手迟迟不松。
复员以后,我随着人流进城务工,
青春的火花燃烧着军人的赤诚。
母亲望儿成才,为村里争光添彩,
每次送行,那双摇摆的手:嘱咐无声。
母亲体弱多病,在老年公寓度过余生,
每次探望,我都辛勤尽孝,陪伴多留。
然而,老人的眼神里总是依依不舍,
喊着“再来!”,一只不拄拐的手招呼不停。
几十年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
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将迎九十大寿。
那一次远行,我说完“再见”转身就走,
偶然回头:只见老娘的手还在空中颤抖!
从那以后,我不在与娘说“再见”,
总是等她把手放下,渐渐平静再走。
因为,那一幕足使我一辈子老泪横流,
让娘知道,儿子就在身边,再不远行!
2.走远的老娘
——写在母亲离世十周年的时候
(吾母王氏,生于公元一九二六年,殁于公元二零一五年二月十八日,享年九十岁。老娘九旬离开我们,我写九段诗,表示深切的悼念!)
老娘,您走了,
您带着慈祥的笑容,
在您的眼纹里,
我看到了您的满足和希望。
九旬的老人,您走了,
披着一头白发,
在您的发丝里,
我看到了您一生的艰辛和善良。
我曾经不敢看您的眼神,
因为您对儿子有太多的期望,
我早年从军,几经战场,
每一分钟都让娘揪心断肠。
我甚至不敢回头与您招手,
因为每次送我远行偶然回首:
总是看到您的手依然在风中颤抖,
我急忙扭头,含泪疾步走向远方。
几十年老娘与病魔陪伴,
儿孙不远千里,守护在身旁,
城市最好的公寓几乎住遍,
只要老娘喜欢,一句定音,不用商量。
从四五十岁就身患疾病的老娘,
就凭三寸金莲,一步一颤,换来老来健康,
在您的心里住着一个莫大的希望:
到最后的几秒里,想的都是“四世同堂”。
母亲糊涂时只知痴笑,
儿媳端水喂药,伺候床前,
母亲清醒时,偶尔问我“你还腰疼吗?”
年过六十,还有老娘关照,心潮荡漾。
人生长河,历经千辛万苦,
代代亲人,总会生死别离,
昨天的微笑竟然变成了冰窟,
再也不能与老娘唠唠家常。
在母亲离去的日子里,
我只能在她遗像前烧香、祷告,
但愿几十年没有留下遗憾,
盼老娘安心,愉悦天堂。
《母亲的纺线车》作者:褚化冰 朗诵:马兰花开 配乐:黃远龙,阳光国际文学社,8分钟
《母亲的纺线车》作者:褚化冰 朗诵:马兰花开 配乐:黄远龙
3.母亲的纺线车
一阵清风,把我吹进梦乡;
一个屏幕,装下了人生沧桑;
一架纺线车,摇走了我的苦涩童年。
是母亲的谆谆教诲——
促使我早熟人间冷暖,
引领我走遍社稷江山。
一盏煤油灯下,
棉线越拉越长,
棉穗越缠越胖。
那“吱呀吱呀”的声音,
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犹如一只催眠曲,
潺潺流水般流淌。
我扒在田埂上,
望着漫天星辰,
去,一个一个地辨认——
哪个才是母亲真实的摸样?
月亮升起来了,
照亮了河流山庄。
只有母亲的一个个棉穗,
咋显得那么长!
我站到山顶,
对着日落西山的方向瞭望——
晚霞一片片,一簇簇,
像是刚刚戏场子谢幕!
那块火烧云久久不肯散去,
一直停留在天边,在等待亲人吗?
那里面,好像是妈妈的一只手
在不停地颤抖、摇晃——
我又一次回到故乡的老屋,
紫红的土墙,蓝色的屋顶,
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从前。
轻轻抚摸母亲的纺线车,
慢慢拨亮那熄火很久的灯台,
一时间,泪如雨下,感慨万千——
母亲早年吃糠咽菜,受尽苦难,
尽管逃荒要饭,却依然坚强!
那架捆了又捆,绑了又绑,
却一直没有歇息的纺线车——
摇呀摇,摇呀摇!
摇清了山溪泉水,弯道河流,
摇黄了四季硕果,五谷丰登;
摇醒了熟睡的村庄,炊烟腾起,鸟语花香。
摇开了新的世纪,万马奔腾,引领潮流。
我醉了,紧紧依偎在母亲身旁,倾诉着无休无止的心愿;
我醒了,翘首远望,母亲康健的身躯和那颤抖的脸庞——
一阵清雨,潇潇洒洒,淅淅沥沥,清澈干净,
一片青草,摇摇晃晃,娇艳欲滴、竞相怒放。
4.妈妈,在远方
一阵清风
吹散了儿时的记忆
一块白云
浮现出母亲手扶松树的身影
还记得小时候
母亲拥有的古董——
纺线车、织布机和针线包
一架棉纺车,转呀转
不分昼夜,能让煤油灯入睡
一台织布机,来回穿梭
叫醒了漫天星光,万里晨霞
一个针线包,五颜六色
绘绣着勤劳家族,缝合天下
用她那含辛茹苦的手呀
迎来了蚕茧抽丝,嫩芽成林
在我的记忆里
母亲是最辛苦的人——
一台老锅灶,转呀转
把粗茶淡饭做成入味可口
即使玉米地瓜也让你品出香甜
一口辘轳井,摇啊摇
年轻时,母亲一人去跳水
我们长大后,帮妈妈去抬水
眼看着——
母亲的头发白了,腰也弯了
但是,妈妈还是幸运的,
她熬出了子孙满堂,家族兴旺
妈妈出远门了
儿女们把记忆做成摇篮
一边装上妈妈的嘱托
一边满载儿女们的思念
轻抚妈妈用过的纺线车
慢慢转呀转,摇啊摇
摇出了凡真善美,忠厚世家
一阵清雨,淅沥如泪
一片青草,浓翠欲滴
母亲站在遥远的地方,
慈祥地笑了……
5.守 候
送儿女的火车,随着隆隆的叫声,走了,开到他们自由舒畅的地方。
送货客人的飞机,随着一片白云,飞了,飞到他们自己的家,温馨的地方。
送花给客人的心,也随着一阵风,去了,带给所有亲人的嘱托,依依不舍的再送一程。
他们又回到地球的原点 ,自己居住的老屋,一切一切都回归了以往的平静。
身边没有儿女,没有亲朋,只有翻书声和唠叨的不停。
但是 ,他们心里很坦然,因为,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个梦。
等到下一个春天,春暖花开时相聚,夏天、秋天、冬天,一季一季守候。
6.老人的期盼
一个清晨,一个菜场;一桌午饭,一阵忙欢。
喜笑颜开皱纹舒展,家长里短闲了腰间盘。
饭局间儿女问寒问暖,愉悦时忘记了时间。
饭后一阵格外的安静,只有锅碗瓢盆只等闲。
拖着疲倦的身体,对懒人与洗刷交战。
经过相依相合的锻炼,小屋终于回归自然。
只有俩人的喘息,了结了一周的眷恋。
一个周末,就这样消闲。
坐在沙发上的老人,又盼望下一个周末的团圆。
7.心 魂
站在长江南岸,望着遥远的北方。
近处的江水细流,磷光闪烁,远处的山黛,在夕阳折射下一片绿荫。
耳朵里响起黄河的涛声,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在大堤上搓顿。
老人的一串泪打湿了儿子的脸,拐棍哒哒的响声戳痛了孩子的心。
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北有泰山老祖,南有炎黄子孙,
一个叫河,一个为江,黄河长江的水总是连着根,
流不干的涌水,盼不完的亲人。
无论年轻还是年迈,总有母亲为他揪心,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总有父亲为他开门。
远方的儿女,磕拜问安,地下的泪珠,砸疼心魂。
8.母亲,故乡
家,是每个人的一个归宿,
家情,是每个人永远的回忆,
家乡,是每个人的不可分割的血肉之躯,
老家的一切,都会一直铭刻在远方儿女的心里!
这就是我们的“家人三部曲”,
这就是“千里思母恩,不忘故乡情”的根结”
我们昨天还在那里出生、生长的地方,
今天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想念故乡,想念母亲,想念青春和爱情
成为远方孩子们的血液和空气。
无论何时何地,
都会有我们的想法和思念,
因为,韵墨情雨助我们一臂之力
将我们内心的思念变成永恒的记忆……
母亲与故乡
牵动着每一位儿女的心思——
故乡的炊烟,永远吸引着含泪的眼神;我们背起行裝,奔赴他乡。
你会站在高楼大厦上张望——似乎看清了母亲慈祥的模样。
你会站在雪山上张望——似乎浮现姑娘俊俏的脸庞。
你会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呐喊:无论走到哪里,心里总是装着故乡。
因为,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给我了生命,给了我前方。
因为,母亲是我人生的导师,她给我了灵魂,给了我梦想。
因为,爱人是我青春的动力,他给了我激情,给了我希望。
我们要为乡情而写,我们要为母亲歌唱——
用我们手中的纸和笔,为您赞美;
用我们的心灵向伟大母亲感恩;
用我们的行为让爱我的人放心;
在艰苦卓越的道路上,留下故乡最美的诗章;
在实现梦想的奋斗中,铸造人生巅峰的辉煌;
9.夏日-故乡记忆
故乡——是一条小河,涓涓细流,那一朵朵浪花一直在我们脑海里浮动;
故乡——是一片田埂,蜿蜒曲直,那五彩缤纷的蝴蝶引领我们思念远方;
故乡——是一排绿柳,随风飘舞,那清脆悦耳的笛声让多少痴情人倾倒在树下;
故乡——是一棵老槐树,老态龙钟,那树下站立的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亲人:老娘、爱人和孩子;
故乡——是一副不修边幅的图画,古典而优雅,那山、那谁、那树,那屋,早已被高楼遮掩,再也看不到儿时的景象,再也听不到说书的鼓声;
故乡——是一个百年巨变的符号,那遗留的古屋,那段断臂的老树,那围起的水井,那磨盘、碾磙、那纺棉车、那织布机,那一件件、一桩桩,都涌动着我的笔尖,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难以忘怀的《故乡记忆》……
在那些年月,每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每人梦里都有一个情场。
无论青春年华,还是暮年老者,都有一篇激情奔放的日记,都有一首倾心相诉的诗歌,都有一句泉涌胸口的《故乡记忆》。
无论是父母情、兄弟姐妹情、战友情、爱人情、祖国情,今天,让我们把藏在心底的爱淋漓尽致地写出来,把冲撞心口的日记读出来吧,把激扬直白的诗歌唱出来,把精炼已久的“金句”喊出来吧!
感恩身边的亲人,唱给远方的爱人,写给自己一直在追逐的一颗心灵。
总编:褚化冰(阳光柔剑)
主编:紫不语(孙伟丽)
阳光国际文学社
【阳光国际文学社团】是以《阳光文学》主要微刊为载体的专门征稿基地。创建【阳光文化】微刊纯文学作品,陶冶情操,养精蓄锐,锻造本领,在实现自我展示,自我欣赏的同时,把文学创作成果与大家分享,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44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喜欢请给我双击关注哦
图
片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