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爱看书
文/罗学娅
我的妈妈,一生钟爱看书,并且引导我看书。但自从去年满过了93岁,身体状况就越来越差,看书的时间越来越短。但仍然每日必看,就像吃饭一样,一顿也不拉下。
那天早晨,她照例到她的专属书桌看书,看着看着,突然从椅子上滑了下来。我非常着急地把送她去医院,并带上她正看的那本书。
医生检查完,还好,没什么大问题,做了些处置就开始输液,情况慢慢好转。下午输完液体,我把病床摇起来让她斜靠休息。她一坐起来就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我要看书”。
幸好我带来了,顺手递给她,还递上一支笔。这是她几十年看书的老习惯,一边看,一边勾勾画画,看完了还要兴致勃勃地写读后感,偶写一篇散文随笔投稿报刊。她正在看那本新出的《隆昌作家》,就有刊发有她写的一篇小散文。
靠在病床上看书的妈妈,显然精神状况很差,每看一行字都非常吃力,很久都看不完一页。护士来做治疗了,她在看过的地方做好标记,才把书轻轻放在枕头旁边。
看她如此艰难又依然认真地看书的样子,我甚是心痛,更是敬佩。
妈妈13岁那年考进隆昌县立简易师范,有幸接受开明校长的爱国教育和地下党员老师的思想引导。在校长支持办的“教与学社”(文学读书社),辅导员是上国文课的沈老师(很久之后才知道他是地下党员),他通过重庆、乐山的党组织和朋友,邮购了很多进步书刊,秘密推荐给妈妈他们那些青年学生传阅,还指导他们写稿子,办壁报,并推选一些优美文章在《隆昌人报》上发表,沈老师是那个报社的兼职编辑。
从那时起,妈妈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得到一本书,都如饥似渴地
偷偷看,把其中金句和经典段落迅速记在本子上,用予写心得、撰文稿参考。长达7年(简师4年,中师3年)的校园生活,虽然随时都笼罩着抗战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白色恐怖,但地下党员老师们营造的浓浓阅读氛围,不仅拓宽了妈妈的知识视野,还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进步思想,同时,养成了酷爱读书的好习惯,持恒至今。
当解放新中国的炮声隆隆响起,挺进大西南的雄狮解放了泸州隆昌。地下党员老师直接带领他们投身当地改天换地的解放运动、流血牺牲的征粮剿匪和当家作主的土地改革。然后,妈妈随解放军代管团去代管了义大煤矿。创办工人夜校、建立共青团组织,继而完善职工子弟校。妈妈和煤矿工人们一起当家做主人了,在煤矿建立起了自己的图书室,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和扫盲之后的工友们高高兴兴地去看书读报。更加得意的是妈妈有工资了,虽然非常微薄,但也能省吃俭用地从牙缝里挤出些钱来买自己喜欢的书。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天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于是,妈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加勤奋地读书、写稿。煤矿广播站、省内外报刊,都可常见她的文章。
在后来的特殊时期,读书写作也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和沉痛地打击,家中书籍多次被抄,劳动改造强迫她远离书籍,教书的学校也安排她只教数学。
但骨子里的热爱,无论如何也削之不去,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她也没有停止过阅读。每天,打扫完办公室楼的卫生,她都把废报纸捡回家,翻来覆去地看,见到好文章,就剪下来做成剪报,自己反复阅读,还教我们阅读。
中学毕业后,我下乡到了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甚至大喇叭广播都没有的小山村,几乎是与世隔绝。妈妈怕我与文字生疏,便把旧报纸上剪下来的好文章寄给我,鼓励我好好学习,大胆写作投稿。所以,我在知青岁月,就有稿子累上《四川日报》《健康知音》等当地和省级刊物。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妈妈寄给我很多沉痛缅怀伟人的悼唁文章,特别告诉我: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在生命最后一天(9月8日)的在弥留之际,还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用手托着书和文件,坚持读书、看文件11次,时间长达2小时50分钟,将“学贵有恒”诠释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记住了妈妈的话,坚持读书,学习写作。每一篇习作,妈妈都是我最忠实的第一读者,每一次读完,她都要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知道我修改。就这样,我们母女俩在读书、写作的道路上,互勉共进。
80年代中叶,妈妈在教书近半个世纪的三尺讲台退休了,我把她接到县城和我一起生活。我家房子虽然不大,但还是首先给她准备好了一个专门的读书角:小书柜、书桌、文房四宝一样不少。我知道,这是妈妈的生活刚需。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无论她到我们四兄妹谁的家,都得先给她准备好一个看书写字的办公“室”。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书为伴的晚年生活,妈妈更开心了,每天除了早晨跳舞散步,晚饭后弹半个小时脚踏风琴,其余时间就是写字、撰稿。
那年,她写了一篇1600多字的纪实散文《沈老师和我们的海雁壁报》,发表在《隆昌作家》,读书写作热忱更加高涨。她看史书、读杂志,写老师、写同学,写她们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写完后叫我帮忙打印出来,再做修改。近十年,《川南幼专》校报、《隆昌作家》、《隆昌文史资料选辑》等刊物,发表作品20多篇,还在四川省建国70周年《忆沧桑 记奋斗 颂辉煌》和川南幼专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奖并纳入专辑。
随着年岁增高,走进了鲐背之年,妈妈读书和写作的能力逐渐有些下降,但她任然坚持每天书,写稿,哪怕是一次只写一两百字、两三百字,都坚持读写。
几十年来,妈妈就是这样把读书这件事简简单单地融入自己的生命履程,身体力行地向我们传递“学贵有恒,笃行不倦”的真谛,引导我学着她的样子传递给儿子、孙子,助力读书成为我家不朽的好家风。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已经截稿,仅展示入围作品,诚邀您投稿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