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叩问:在财富与健康之间寻找生命的答案
编者按
当“千亿富豪”左晖的离世成为舆论焦点,人们在感慨财富与生命的悬殊对比时,更应看到这一事件背后折射的普遍生存困境: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安放拼命奔跑的灵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曲黎敏的犀利观点——“越有钱的人死得越快”,看似刺耳,实则撕开了现代文明中“过度消耗”的遮羞布。本文从中医智慧与生命哲学的双重视角,剖析财富神话背后的健康密码,呼吁在奋斗与敬畏间寻找平衡。或许,左晖的故事不该只是一则商业传奇的注脚,更应成为每个人反观生命节律的镜鉴:当我们懂得像呵护珍宝般对待身体与心灵,才是对生命最高级的投资。
生命的叩问:在财富与健康之间寻找生命的答案
张庆明
左晖离世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舆论场激起层层涟漪。这位曾以"勤奋"为人生信条的商业巨子,留下千亿财富却带不走半分星辉,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曲黎敏教授的直言看似尖锐,却如一把手术刀,剖开了现代文明中人们对财富与健康的认知迷思——但这一观点的争议性,恰是我们理解生命复杂性的重要切口。
一、财富构筑的城堡,困不住生命的脆弱
左晖的办公室里或许永远亮着最晚的灯,应酬桌上推杯换盏间或许藏着商业帝国的蓝图,可《黄帝内经》里"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警示,早已为过度消耗埋下伏笔。当他在病榻上说出"想跟儿子谈谈心"的心愿时,那些曾被奉为圭臬的商业神话,都化作对生命本真的渴望。这让我想起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箴言:"我们发明工具,却沦为工具的奴仆。"当熬夜加班成为成功标配,当情绪焦虑化作保温杯里的枸杞,我们是否正在用生命的燃料,去浇灌一座终将崩塌的财富城堡?
曲黎敏"越有钱死得越快"的论断,并非否定医疗资源的价值,而是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过度透支的生命状态,会让任何医疗手段都成为"被动防御"。现代医学数据显示,企业家群体的平均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慢性病患病率高出常人3倍——这不是财富的诅咒,而是对"拼命模式"的警示。左晖的老员工那句"他都是给累的",道破了无数奋斗者的生存困境:我们在追逐成功的赛道上全速前进,却忘记了生命本身才是最珍贵的旅程。这里的争议在于,并非所有富人都忽视健康,但高压环境下的"主动透支",确实让身体长期处于"代偿状态",正如精密仪器长期过载运转,再高级的维修也难回巅峰性能。
二、情绪:身体最诚实的翻译官
老中医问诊的故事堪称中医智慧的生动注脚。当所有理化指标都显示正常,当精密仪器查不出病因,一句"是不是生老婆的气了"却直击病灶。这让我想起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的断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现代医学早已证实,长期的焦虑、愤怒会导致糖皮质激素紊乱,NK细胞活性下降20%-30%,而中医"百病生于气"的论断,更是将情绪视为疾病的源头活水——从"怒则气上"的高血压,到"悲则气结"的乳腺结节,身体用病痛书写着心灵的褶皱。
曲黎敏在《生命沉思录》中描绘的现代病象令人心惊:高耸的肩膀是紧张的印记,含胸驼背藏着未化解的内疚,喘不上气的窒息感是压力的具象化。这些身体的"语言",正是心灵困境的外在显化。就像那位因情绪郁结而患病的患者,当他放下执念的瞬间,堵塞的气血便找到了疏通的出口。在这个社交媒体制造焦虑、绩效指标绑架生活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警惕"情绪通胀":未处理的委屈会淤积成甲状腺结节,未释放的压力会凝结成腰肌劳损,每个病灶都是生命发出的求救信号。中医的智慧在于,它教会我们把身体当作"情绪的显影液",而现代心理学中的躯体化症状研究,正与这种古老智慧形成跨时空的呼应。
三、中医智慧:照进现代文明的一束光
当曲黎敏用诗意的语言解读《黄帝内经》,那些古老的智慧便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她没有提供包治百病的药方,而是教会我们看懂身体的"说明书":手指关节痛可能是长期压抑的"掌控欲"具象化,脚趾头疼或许是对"前进方向"的深层迷茫,每个病灶都是生命与心灵的对话密码。这种"授人以渔"的智慧,恰恰击中了现代医疗的痛点——我们习惯了头痛医头,却忘记了人体是身心合一的有机整体。就像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同病异治",同样是失眠,心肾不交者需引火归元,肝阳上亢者需滋阴潜阳,这种对个体生命状态的精准把握,正是机器检测无法替代的人文关怀。
《生命沉思录》里的两个观点堪称醒世恒言:"养身先养心"道破了精神对肉体的统帅作用,就像阳光照耀下的植物才能茁壮成长;"先懂得肉身,才可能找寻到灵魂的出口"则提醒我们,心灵的解脱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冥想,而是始于对身体每一寸感知的敬畏。这种将东方哲学与生命科学熔于一炉的思考,为深陷物质焦虑的现代人,提供了一条回归生命本质的路径——它不是否定奋斗,而是倡导"可持续的生命经营":像农夫照料庄稼般观察身体节律,像园丁修剪枝叶般梳理情绪杂草,让"起居有节"不再是古籍里的教条,而成为手机日历里的作息提醒,让"食饮有常"不再是养生专家的口号,而化作每一餐的细嚼慢咽。
四、超越二元对立:在奋斗与敬畏间寻找平衡
文章初版对"财富与健康"的对立讨论稍显简化,事实上,曲黎敏的核心并非批判财富,而是警示"本末倒置"的生存状态。真正的生命智慧,在于理解"张弛之道":左晖的勤奋成就了商业传奇,却也在"不知持满"中耗尽了生命能量。就像中医讲究"阴平阳秘",奋斗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在奔跑中懂得"御神"——学会在高强度工作中插入"生命留白",在追逐目标时守护"精神内守"。现代职场人不妨借鉴"番茄工作法"的中医化改造:每90分钟顺应阳气升发节奏稍作调息,用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缓解久坐疲劳,让奋斗姿态与生命节律同频共振。
合卷沉思,左晖的故事不应只是一则财富神话的注脚,更应成为我们反观自身的镜子。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像中医辨证施治般经营人生:给欲望做减法,为心灵留空间,让生活回归"起居有节,食饮有常"的自然之道。当我们不再用透支生命的方式追逐成功,当我们学会在情绪的波澜中保持内心的澄明,或许才能真正理解曲黎敏所说的"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人"——真正的疗愈,始于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热爱。
愿我们都能在追逐星辰的路上,守护好心中那盏灯:它不仅照亮远方的征途,更温暖当下的每一个晨昏。毕竟,生命的终极答案,从来不在银行卡的数字里,而在一呼一吸的从容,在一茶一饭的烟火,在与自己、与世界温柔相待的每一个瞬间。当我们学会把中医的"治未病"智慧融入日常,让"养身"与"修心"成为生命的双螺旋,或许就能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筑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健康长城——那是比任何财富都更珍贵的遗产,更是对生命最高的致敬。
《财富与生命的叩问》
千亿浮名终化土,晨昏颠倒积疴多。
杯盘频举伤肝木,灯火长熬耗气疴。
情结瘀痕凝病灶,神驰欲海蚀天和。
岐黄早喻调和道,莫待霜侵悔鬓皤。
作者简介: 张庆明,泰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泰安市一级巡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