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草木间涌荡出悠悠乡愁
——读吴昌勇散文集《草木本心》
叶柏成
拿到吴昌勇先生馈赠的散文集《草木本心》,内心十分激动。这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子。一直以来,我喜欢他洋洋洒洒,自然天成,情景相融的散文书写。他的散文,像一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山村妹子,不修眉,不涂抹胭脂唇膏,自然妩媚,自带光华,双眸含情。她不经意的浅浅一笑,就会“电着”每一位青睐她的读者。这不是我的夸大其词,昌勇的散文,质地丰厚芳华,其精神指向深邃而富有人生哲理。正因为如此,他的散文作品成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的常客。2021年10月他的散文作品《大地有耳》荣获第九届冰心散文单篇奖。由此可见,他的散文所散发出的真诚自然,撩拨心弦,激发共鸣的山水之美,草木之美,乡愁之美,无不叫人心向往之,魂牵梦绕。
昌勇先生的散文创作,不急不缓,节奏舒缓,他创作的散文篇章,不张狂,亲切贴心,平易近人,散发出人间的温度。他的文章虽然在字里行间,在段落与段落之间,时时涌荡着发自肺腑的抒情,但他懂得抒情的节制,情愫的简略得当。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梁实秋先生说“散文的美,美在适当。”说的就是抒情的节制。过度的抒情,影响着散文所散发的无限魅力与自然的美感。这就相当于一个人长了一副漂亮的脸蛋,细眉大眼,可身材状若肥硕的冬瓜,这就影响了人们的钟爱之情,影响了其整体充盈的美。
昌勇的散文抒情不膨胀,不肥硕,身材妖娆,胖瘦适度,叫人内心突生向往,亲近之情。譬如他在散文《草木本心》中写道:“丝丝缕缕的中药香,是中草药另一种形式的生发和绽放,蒸腾在药罐里的,是日月精华和天地灵气。。。它们的肖像、脾性、药用部位,就已经录入浩渺的卷帙。”昌勇对自己的散文抒情,绝不会浓艳招摇,过度粉饰,他文本恰当的抒情,让他的作品添彩增色,韵味十足。
精彩的描写与准确的叙述,让读者身临其间,跟随着作者的步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与作者一样抑制不住怦然的心跳,在山水草木间自由自在地徜徉。让阅读者去端详,去打量,认识大地上生长的每一件茂盛的物事,烟火中袅袅升腾,供养我们脐血的乡愁:“新磨出的雪花粉和软砂糖一样细腻,没有一丝多余的筋骨,却能做出一案筋道的面条来。主妇懂得如何浸水后将面粉揉成油亮光滑的面团,擀面杖并不急着上场,先用细纱布覆盖。。。。。。”《浓浓麦香》瞧瞧,这是作者在《浓浓麦香》一文中,对新麦面粉做擀面细节的精彩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作者对待事物的观察力是多么的细致和熟悉啊,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粮食丰收的无限喜悦,对新麦面粉制作的擀面,情有独钟。其热爱之情,跃然纸上,满口生津,叫人念念不忘。仿佛我们也同作者饱尝到了那一海碗劲道爽口,香辣四溢,滑溜溜,柔韧细腻的擀面条儿,令人味蕾大开,回味无穷。
昌勇先生散文的另一个特征是,他笔下书写的文字都充满了无限的情趣,生动传神的描写和叙述。巧妙的夸张,合适的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其文本充满无限的活力与张力。著名作家周作人曾说:“我很看重趣味,以为它是美也是善,而没趣味乃是一件大坏事。”周作人这句话朴实无华,道出了散文充满强烈的趣味性是何等重要。周先生这句话,运用到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上,贴切而恰当。
他的散文不呆滞,不僵化,不说教,充满着浓烈的生活情趣,呈现出一颗火热的赤诚之心。在散文《燕子衔春来》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春天飞翔的燕子,描写得是何其可爱,何其快乐和喜庆。“燕子亦是玲珑的迎春花,燕子归来,万物算是真正有了春的眉眼。。。好似一群归乡的游子,打开翅膀拥抱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拥抱着抬头送出笑脸的乡亲。。。。。。”看看,在作者笔下,纷飞的燕子,情趣无穷,可爱至极。作者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厚重的思想深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春天翩翩飞舞,声声呢喃的燕子们,滋生出喜爱之情,羡慕之情。从燕子衔春来的醒目文眼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生育养育的家乡陕南,充满着娟娟深情,流露出难以割舍的浓浓乡愁。透过纸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作者急剧跳动的拳拳之心,更看到了深受文章感染而情不自禁的另一个自己!
理性与感性的相得益彰,让昌勇的作品更加充满肌理与骨力。透过作者书写的每一个事物,她的的情感都没有简单地浮于事物的表层,而是在对事物的剖析当中,挖掘出深藏于事物底层的大彻大悟;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真谛;岁月经历中所过滤的点点启迪。
“千层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水的层次,之所以有名,也许是这种大自然之间彼此照应、相互滋润的法则和规律。走进千层河,我看到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纯美和交融,总是能从一条河的身上找到些许顿悟,然后让自己走得远些、再远些、让自己的路走得宽些、再宽些。”(摘自散文《去看望一条河》)。
在散文《去看望一条河》中,作者从千层河中所顿悟出的,是生命呈现的重要价值。那就是河流永远流淌,不分昼夜,无惧无畏地向前追赶,无私奉献,它为山川、为自然,所捧出的是一泓泓甘泉;一股股琼浆。它让山禽走兽们繁衍生息,幸福生活。这种永恒和大公无私的追求,不正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凡夫俗子,所向往,所崇拜的生命,构筑起最高的境界和最高的理想吗?
读吴昌勇先生的散文,那字里行间氤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那种涌荡在草木山水间的稠酽乡愁,可以让我们浮躁郁闷的情绪,抵达心灵那片宁静纯洁的沃土,治愈精神低迷空虚的怅惘,抵达阳光朗朗的家园!

叶柏成,笔名陕南瘦竹,六0后,陕西省紫阳县人。现供职于紫阳县麻柳镇政府。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文学签约作家。文学作品刊和艺术评论发于《星星》《诗选刊》《人民代表报》《散文诗》《山东诗人》《零度诗歌》《北京诗人》《短篇小说选刊》《检察文学》《青海文学》《黄河文学》《河南文学》《仙女湖》《辽河》《牡丹》《青年文学家》《善行天下》《北极光》《名家名作》《中国美术网》《散文选刊原创版》《海外文摘》《世界日报》《中国建材报》《陕西日报》《世界日报》《陕西工人报》《陕西农村报》《华侨报》等报刊,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著有小说集《听左手与右手讲故事》和诗集《雨弦风笛》《心灵演奏》,诗歌入选《长安风诗歌十人选》《当代诗歌100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