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散文写得唯美一些
——散文集《平淡光阴也有趣>跋
文/王沾云
1
作为读者,总希望能够从所阅读的文章中获得一种审美享受。没有审美享受的阅读,是枯燥无味的,无法形成持久的能动阅读习惯。作为作者,总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一种审美享受,从而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一种持久的喜欢,让自己的作品的生命长度得到不断延长。或许,很多年以后,读者已经想不起你是谁了,但依然还记得你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还记得你在文章里呈现的一个场景,还记得你在文章里说的一句话,还记得你在文章里营造的一个意境,还记得你在文章里表达的一种观点。对作者来说,这是最大的褒奖,也是最好的安慰。
2
3
现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说:“我很看重趣味,以为这是美也是善,而没有趣味乃是一件大坏事。”“写作有两个标准,一是有意思,二是有意义,换句话说也即是有趣与有用。”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该达到的标准。”因此,努力把散文写得唯美一些,就是要把人生的优雅乐趣之美充分展现出来。收录在散文集《平淡光阴也有趣》里的40篇散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生的优雅乐趣之美。只要心灵明亮,品茶、赏花、观景、饮酒、旅游、读书……都有乐趣。甚至,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只要心怀美好,都能给自己带来乐趣。
有阳光的清晨,一缕阳光从窗户斜射进屋,映照在改造成书架的墙面上,半墙闲书半墙阳光,景致倒也不错。半躺在床上,随手拿起一本书,翻一页,再翻一页,一页接一页地翻下去,刷——,刷——,刷——,翻书的声音,很悦耳,很动听,乐此不疲,时光也变得欢快了许多。”
4
现代散文家林语堂说,写散文“即在人生途上的小憩谈天,意本闲适,故亦容易谈出人生味道来。”周作人则说,散文写作就是“寻找想象中的友人,请他们听我百无聊赖的闲谈。”谢有顺认为:“许多时候,散文是‘无用’的,它仅仅是为了呈现作者的一片闲心而已。一个散文作家,如果没有一点闲心和闲笔,要写好散文,恐怕是很难的。”因此,努力把散文写得唯美一些,就是要把生活的闲情逸致之美充分展现出来。收录在散文集《平淡光阴也有趣》里的40篇散文,不少篇章都展现了生活的闲情逸致之美。
“蝉鸣随着阳光,在窗外漂移。阳光强烈时,蝉鸣热烈,一浪接着一浪,或是由远及近,或是由近及远。一朵或几朵白云,飘过房前,飘过屋后,飘过窗前,飘过窗侧,飘过树梢,飘过竹林,阴凉过处,蝉鸣的声音就戛然而止。片刻之间,阳光从云朵中钻出来,一缕阳光透过窗玻璃射进屋子里,几声悠扬的蝉鸣也由远及近传进了屋子里。一时间,阳光与蝉鸣,在屋子里交织成了一曲美妙绝伦的轻音乐。”没有一定的闲情与闲心,能把窗外的蝉鸣听成一曲美妙的轻音乐吗?
《村里的高粱红了》一文,描绘的是村里人闲适的生活场景,体现的是作者闲情下的静心观察——
“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叟,坐在老槐树下,一边品着高粱酒,一边抽着喇叭烟。他们面前的石板上,摆放着一只装酒的土陶壶和两个盛满高粱酒的土碗。老叟们的左手,都夹着一支喇叭烟,白色的烟雾,袅袅地从指缝间飘逸出来,弥漫在须发之间,把一张张苍老的面庞,虚化得更加模糊。除了一位正在端着酒碗品呷的老者,其余的人,都半睁半闭着眼睛,听着高粱地里的虫鸣,唠叨寨子里的陈年往事,沉浸在被喇叭烟熏绕的细碎日子里,把喝高粱酒催生的快感,过得漫不经心闲适优雅。”
5
苏联电影理论家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运用蒙太奇能够让电影超越单纯的叙述,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达形式。所谓蒙太奇,就是通过将多个镜头、画面、音效、音乐等元素按照一定的逻辑、时间顺序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和心理效果,让电影的节奏、情感和主题得到更好的强调和凸显。后来,蒙太奇手法被作家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通过碎片化的并置和时空交错的技巧来构建故事,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活动情景的深情刻画,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深刻反映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努力把散文写得唯美一些,就是要把场景的镜头画面之美充分展现出来。收录在散文集《平淡光阴也有趣》里的40篇散文,不少篇章灵活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有我在场由我所见的视角,采取移步换景、多点透视的方式,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场景或情境巧妙地连接起来,让多个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形象各自独立又相连相依,让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产生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场景的镜头画面之美。
《诗意的夜色》一文,采取移步换景、多点透视的方式,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通过四个生动的场景组合,把兴义城市湿地公园的诗意夜色展现出来——
第一个场景——
“晚风吹凉夜色,燦然灯光点燃人间烟火。
城市湿地公园里,滨河步道上人头攒动。
草地上,有一群人在纵情歌唱,游人围了一圈又一圈。
河岸边,有一群人在演奏乐器,游人围了一圈又一圈。
树林里,有一群人在激情摇滚,游人围了一圈又一圈。
歌声悠扬,乐声骤响,掌声不断。
兴义城里的夜色,诗意纷飞。”
第二个场景——
“经过光影的融入,夜色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线条。建筑物的线条,道路的线条,小河流水的线条,或是直线与直线相组合,或是直线与曲线相组合,或是曲线与曲线相组合,构成了各种形状的图案。这些图案,在或明或暗的光影映衬下,在蒙眬的夜色里组成了若干美不胜收的图画。这些图画,无论从什么角度观赏,都富有诗意,都能品读出美妙的韵味来。
走进诗意的夜色,让灵动的水光,把我融化,融化在如诗如画的城市夜景里。
夜色与水光相遇,成就了城市夜晚的魅力。”
第三个场景——
“灯光的渲染,让夜色变得绚烂。
浅绿的光影,粉红的光影,深蓝的光影,或一缕,或一圈,或一束,或一片,把夜幕中的树林,树林下的石径,石径旁的小河,小河边的草地,随意地自然而然地渲染成了一幅幅意韵深远的彩墨画。
光影的点染,把夜色中的小河流水洇润得色彩缤纷。
小河流水潺潺,树木的倒影被摇曳的水波揉成一河蓝色的光影,荡漾着一个又一个斑斓的梦幻,或浪漫,或曼妙,或蒙眬,或迷离,把夜色和光影装扮的时光,变成了唐诗宋词的意境。”
第四个场景——
“遥远的温柔,被一夜柔美的时光,浸润成天穹里的斑斓梦境。夜空把憧憬变成梦境,让时光把最美妙的回忆,留在无人留意的天边,慢慢变成深夜里漂浮在天边的几缕柔美云霞。
璀璨的灯火,在树林的枝叶间闪烁成了夜色纷飞的诗意。树枝变得缤纷炫幻,树干变得遒劲挺拔。夜色与光影的融合与映衬,让树变得比平时壮美了许多、雅致了许多。”
场景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离不开特写。运用蒙太奇手法,要充分运用特写镜头式的刻画和表现方式,让场景的镜头画面之美充分展现散文的精神和特质。《村庄前面的树林》一文的开篇,用公鸡报晓的特写镜头,把山村清晨的宁静之美描绘得富有动感和诗意——
“一声悠长的公鸡的啼叫,穿过笼罩村庄的薄雾,在村庄的上空回旋。这声公鸡的啼叫,是判定村庄已经醒来的标识。这声悠长鸡啼的尾音还没有停,村庄里便到处响起了公鸡啼叫的声音。从这些啼叫声里,可以想象得出,村庄里的公鸡们在啼叫的时候,一定是鼓足了劲,把每一声啼叫都啼叫得铿锵有力悠长洪亮,让村庄里的每一个人以及村庄里的每一个牲口,都听得见自己在天亮时发出的一声声报晓的啼叫。
村庄在此起彼伏的公鸡的报晓啼叫中醒来了。村前的公路上,开始有了人行走的身影,一个又一个,向村外走去,脚步匆匆。不久,又有了轿车奔跑的身影,一辆又一辆,向村外驶去,转眼间就消失在村前的树林里。”
6
散文家梁衡说:“说文章有诗意,实际上是指文章超出了自身的标准而达到了诗境之美。”“诗与散文都讲求文字的美。诗歌的文字是有声韵、节拍的音乐美;散文的文字是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美。”“诗与文章都追求意境。因为诗以抒情为主,意境就更空灵一些、虚幻一些、唯美一些;文章要叙事、写景,意境更饱满一些、实际一些。”“文章要美,还要学习诗制造出一点儿朦胧。在不妨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让文字裹一层淡淡的情绪,像月亮周围有一个晕圈,或者一树花暗香浮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听着风声,也能感到诗意的存在。人理当诗意地栖居。”因此,努力把散文写得唯美一些,就是要把文辞的空灵诗意之美充分展现出来。收录在散文集《平淡光阴也有趣》里的40篇散文,不少篇章都展现了文辞的空灵诗意之美。
《但凡遇见皆有缘》一文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
“突然,一只鸟飞快地从远处飞过来,在我的窗前盘旋片刻,便倏地一下,从敞开着的窗户飞进了我的房间。在房间里飞了两圈后,便在写字台上停留下来。
此刻,我的写字台上,正摆放着一本线装的《诗经》。
此刻,《诗经》正翻在《鸿雁》一章。
鸟儿在写字台上停留片刻,啾的一声鸣叫,拍翅飞出窗户,一下子隐没在窗外的树林里。树林深处,传来一阵一阵悠扬的鸟鸣声。啾啾——,啾——,啾啾——,啾——。这声声鸟鸣,在我听来,仿佛是从心底里涌起的吟诵《诗经》的声音——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此愚人,谓我宣骄。
心净之时,鸟语就是诗。
心静之时,鸟语也是诗。”
在这段话里,鸟儿、窗户、书本、树林等意象,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画卷。
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个充满哲理的画面——
“水里的鱼,溯洄而游。鱼时而跃出水面,把我的目光衔进嘴里,立即潜入水中。鱼尾入水的瞬间搅起的水花,溅成一串串金色的珠子,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鱼潜在水里。我的目光从水里仰望,河边的树木、竹林和花草,还有在河边行走的男男女女,经过水面水波的折射、散射,都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或把美的变得更美了,或把丑的变得更丑了,或把美的变丑了,或把丑的变美了,或把高的变矮了,或把矮的变高了,或把胖的变瘦了,或把瘦的变胖了。眼里的一切,都变得新奇不已。
鱼翻了一个身,我的目光立即变换了一个新角度。眼里的一切,又都变化了,一切的一切,都变得更加模糊起来,变得更加陌生起来,变得更加新奇起来。
蓦然想到,或许,鱼之所以会被垂钓的人钓上钩,并不是鱼经不住垂钓者放下的诱饵的诱惑,而是在鱼的眼里,根本没有判断出那是诱饵。
或许,在鱼的眼里,眼前晃动的诱饵,就是一处美丽的风景。鱼没有往坏处想,也没有多换几个角度多看几下,就贸然张嘴,结果就上钩了。或许,在鱼的眼里,河边的垂钓者,就跟自己一样,也是一条正在水里游弋的鱼,出现在面前的鱼钩上的诱饵,也不过是朋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而已,于是就欣然接受。
由此,可以说,眼光的角度,眼光的折度,眼光的锐度,眼光的灵度,决定了鱼的判断,更决定了鱼的命运。鱼被人钓上钩,并不是因为贪婪,也不是经不住诱惑,而是因为没有准确看问题的敏锐眼光。”
这个画面,用“人”“河”“鱼”三个意象,把蕴藏在意境里的“鱼被人钓上钩,并不是因为贪婪,也不是经不住诱惑,而是因为没有准确看问题的敏锐眼光”这个深刻哲理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
散文灵动的意象和优美的意境,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且蕴藏得越深,越显示出审美的意义。优秀的散文佳作,都蕴藏着散文作家的深刻哲思。《用美好心情欣赏美好风景》一文,运用草地、草叶、树木、阳光、水珠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空灵的意境,把深刻的哲理变成诗意的表达——
“几缕阳光从树梢上斜射过来,树林旁边的草地,顿时变得珠光闪闪。草叶上的水珠,一颗一颗又一颗,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微风吹来,有些草叶上的水珠,一颗接一颗,顺着草叶的脉络,闪烁着光亮,轻轻地从草叶的中间滚向草尖,把草叶压低,再压低,倏地一下从草尖上滑落下来,落在草丛里,一下子便没有了身影。只有那片草叶,还在颤悠悠地颤动不停,把水珠散射出来的余光,颤成了一道弧形的光亮。有些草叶上的水珠,却是一颗接一颗,顺着草叶的脉络,轻轻地从草叶的中间滚向草柄,倏地一下从草柄滑进草的根部,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水珠滑落的瞬间,草叶没有颤动,水珠上的光泽,也没有闪动,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着。微风停了,那些还沾附在草叶上的水珠,一颗一颗又一颗,依旧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地绿草一地阳光,一地阳光一地珍珠。让人不禁感慨,光逢其时,草逢其时,司空见惯的阳光,平淡无奇的草地,也能变成富有诗情画意的风景。事逢其时,人逢其时,也可以在不经意的平淡日子里,感受诗情画意的雅致。面对如茵的绿草,凝视草叶上的水珠,在清晨的草地上,平凡生命迸发的勃勃生机,正在变成美妙的乐章。”
在这个意境里,所有的意象、情愫和感悟都很空灵。通过文字的传递与转化,一个深藏在意境里的深刻哲理,就灵动地从意象中显现出来,成为诗意表达的自然流露。
总之,散文集《平淡光阴也有趣》收录的40篇散文,通过灵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灵动地设置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词句,灵动地展现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思想情感、精神内核,在表达思想感情、描绘场景画面、体现深刻哲理、叙述事件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和写作个性,能够让人不看作者署名,也能辨识出文章是谁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