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道兼修的玄哲画家《三》
代表作:(刘海戏金蟾)专题
作者:宇一
当刻画物象极为细致的学院派,美协机构的工笔画,水彩画,素描,小写意,徐蒋体系成为时代主流,另外一种画派横空出世,就是玄哲画派。玄哲画派创始人张国祥笔者以多篇文章剖析先生艺术成就。先生对于大写意的追求是传统绘画骨子里的向往,他在大写意的基础上独创指墨泼彩,在指墨泼彩画风上进一步探索、思考、领悟、易演最终确立了前所未有的玄哲画派。
张国祥先生秉承“术道兼修”的绘画理念,每日作画八到十二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物我两忘,笔墨似乎达到成精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对古今历代名作的鉴赏和绘画之中。他的作品看似疯狂的笔墨,震的世人难以言说,绘画风格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纵逸不拘,豪放不羁,滑嵇玩世乃真性情!他完全推倒了当今精雕细琢,色彩华丽,曹衣出水的形式,以返璞归真的戏谑,表达着对于浮华世相的嘲弄,这种创作看似癫狂,其实是超越虚无之后的本源真性,这位画坛异类的脱变,手指,毛刷,海绵,毛笔,毛笔挂绳任由胸中块垒画作笔底尽显烟霞,枯湿浓淡妙趣丛生,他作品中的高士论道图,红衣罗汉图浓淡墨色在袍袖间晕染出褶皱肌理,袖边、衣领、衣边几道焦墨斜曳摇滚,道教仙人不得不时时提拽,这种憨态可掬的姿态,恍惚便是画家本人的修为。从妙道化入笔锋,恣肆淋漓的罗汉伏虎图,无量寿佛图,刘海戏金蟾,赏荷图他斩断了线描的镣铐,让水墨真正挣脱了形骸桎梏,被誉为当代术道兼修的玄哲画家。
“道”既是万物的总源,也是万物运动最根本的规律,庄子讲,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道术合一,道正术自通,心正 :则万邪不侵,心诚:则大道归一,心善:则福泽庇佑。由“术”及“道”张国祥先生以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自励,当他在创作中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遇到很难下笔的地方,他就想起星云大师的教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神专注,集中到一个点,然后把动作慢下来“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不用眼睛看,用心念,然后下笔非常轻,笔妙生花,真性,情感自然流露而出。先生已经超越了技法层面的功夫,达到了天人合一的“道”。把道比喻“一”,我们通常的人就是爬梯子,也就是在“术”上的层面去进行修炼,当我们爬到梯子顶峰就是“道”了吗?显然不是。梯子爬到顶峰,最关键的那一步是撤掉梯子,也就是忘掉那个“术”,这一步最难,但是这一步最妙,这一步是一个艺术作品不流于“匠气”的关键,这一步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张国祥先生炉火纯青的艺术由术进入道,这是他玄之又玄的玄哲绘画思想体系。
《庄子·天下篇》指出古代神明的圣贤“道术”是非常完备的。认为“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认为这就是神明圣贤的“道术”。意思就是说:合于神明,效法自然,养育万物,泽及百姓,以天道为根本,以法度为末节,六合通达而四时顺畅,无论小大精粗,其作用是无所不在的。大凡万事万物,天下之学问,万事成败,皆不出道与术这两大范畴,道是河,术是舟,道是舵,术是浆,无河无以载舟,无舟难以渡河,无舵则无方向,无浆则无动力,所以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王僧虔《笔意赞》中说的“心忘于手,手忘于书,心手达情”,这个“情”是得“道”人的情。王僧虔又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即所谓“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张国祥先生绘画暗合"天人合一,技道一体"内涵的结论,让中国传统绘画提升了更高的境界。中国画从一开始就不是“照相机艺术”,先生最知道取与舍,取舍可由人,取舍可不由人!但凡具有审美价值极富笔意味者必须取之,同样没有审美意味的不堪入画的东西必须舍掉,正是基于这一美学观上,纵览他的绘画创作,我们从中看到“笔墨”意识始终贯穿在他的画中,具体到一根线一个点决无一丝含糊,真可谓笔笔有出处,笔笔见历,笔笔合法度。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是本然。 张国祥先生绘画作品以拙趣表现更为丰富,奇巧者常人皆喜之,最多称能品,匠气之作,又能与大智相提并论。“拙”不等于难看,亦不是恶俗之气,是浑朴之所息,是灿烂之极之神采。“拙”则沉稳,不油滑,如做人。先生在绘画线条中要能看到“气息” ,安静 、丰富 、充实、有物、有性格。他气息平和,心静气和,淡泊之士心能静,静则心安。自然恬淡虚无,宁静淡泊,自得天和。此为中国画之“气息”所在。
先生以心会物,万物归心则真实不虚,远离颠倒梦想。先生手中绘画的工具随心走,心手双畅,用敦厚的线条走向成熟,正如星球之所以能有自身的生命而长存于宇宙之中,在其有一种向心的力度使其质体凝聚起来,“德”和“道”是《道德经》中两个核心概念。道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是世界的本体,也是德的本体,德由道生成,受道的支配,是道的体现。因为道是德的源泉,故合称为“道德”。先生把哲学本体论与人类实践有积极结合起来,从最高范畴审视国画最深奥妙。

中国画源远流长,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墙壁彩绘,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终结晶出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张国祥先生又以《老子》《庄子》《周易》(合称“三玄”)为经典依据以简练,跳跃的笔墨,抒发情感,描绘意境。强调意在笔先,神韵兼备,在写意精神的基础上横空出世开宗立派独创“玄哲画派”,将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哲理,天道,地道,人道进行易演,通过笔墨的作用来表达自己对国画赋予一种玄之又玄的天地有道,轮回不息,因果循环,中国玄哲画哲思观。
《刘海戏金蟾》是张国祥先生的代表作,独具面貌,独具风格,如同郑板桥的竹子,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老鹰一道确立为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玄哲画派符号。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先生推演是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离火九运”。拼的不是物质,而是能量;拼的不是心机,而是天机;拼的不是能力,而是愿力;拼的不是努力,而是福报;拼的不是手段,而是德行。刘海戏金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财源广进、兴旺发达的吉祥象征。这一传说源自道教典故,讲述了青年刘海通过降服金蟾而羽化登仙的故事,金蟾的财富寓意: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象征财源滚滚、幸福美好。传说中,刘海用金钱引诱并降服金蟾,金蟾则吐出金钱,寓意财源广进、金钱源源不断。张国祥先生笔下的刘海戏金蟾通过刘海与金蟾嬉戏的场景,传达兴旺发达的寓意。从明清至今,“刘海戏金蟾”作为经典题材广为流传,成为民间表达美好愿望的重要符号。
诗云: 刘海挥鞭戏金蟾,仙凡两界共婵娟。法宝神通显奇技,笑看人间乐无边。 张国祥先生笔下的刘海戏金蟾,刘海和金蟾全部用名贵的天然原料朱砂绘制,护佑我们老百姓安居乐业,招财进宝、镇宅辟邪、前程似锦、幸福美好和长寿健康。
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是道家的自然空灵,儒家的中庸和谐,释家的亲善修为等,先生都有很深的领悟,中国书画是一种重内在感受,是一种闲情逸致,是一种养心,养性,养气的内在“修养”艺术,是一个画家的心态,境界,操守,修养和道法自然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