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时光雕琢的净土
文/杨青
在凉山的西南边陲,有一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土地——盐源。这里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章,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处风景都流淌着时光的韵味。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走进了一个被尘世遗忘的桃源,一切都那么纯粹,那么美好。
盐源的山川,是大地雄浑的诗篇。四周高山巍峨,峡谷深邃,仿佛是大自然用巨斧劈开的天地。中部的丘陵盆地,又似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这壮丽的山水之间。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峦如巨龙蜿蜒,云雾在山间缭绕,如梦如幻。
春天,山峦被新绿染透,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像是大地铺上的锦绣地毯。夏天,绿树成荫,山间溪流潺潺,清澈见底的溪水在石缝间跳跃,弹奏着欢快的乐章。秋天,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火燃烧,与金黄的稻田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冬天,皑皑白雪覆盖山峰,银装素裹的世界宛如童话仙境。而大坝梁子的杜鹃花,更是盐源山川的一抹惊艳色彩。每逢春夏之交,这里便成了杜鹃花的海洋。白色的、红色的、粉红色的、紫红色的杜鹃花,漫山遍野,竞相绽放。它们或簇拥在枝头,或零散在林间,风姿绰约,美不胜收。置身其中,仿佛被花海淹没,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宛如一场花雨,洒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盐源的水域,灵动而迷人。雅砻江奔腾而过,江水滔滔,气势磅礴。它是盐源的母亲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江畔,青山绿水相依,船帆点点,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泸沽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盐源与云南的交界处。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分不清是天空还是湖水。湖面上,洁白无瑕的水性杨花随波摇曳,宛如水中仙子翩翩起舞。猪槽船缓缓划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船桨声在湖面上回荡,打破了湖水的宁静。沿着湖边漫步,摩梭村落错落有致,古老的建筑散发着岁月的气息。远处的格姆女神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位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女神。
草海,泸沽湖东侧的湿地公园,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象。这里芦苇丛生,候鸟栖息,是大自然的生态天堂。夏季,大片的水性杨花盛开,白色的花朵铺满湖面,与绿色的芦苇相互映衬,美轮美奂。沿着走婚桥漫步,感受着摩梭人独特的走婚习俗,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桥的两侧,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的湖水波光粼粼,让人陶醉其中。
盐源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汉武帝建元六年设置定笮县,从此,这片土地便开启了它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两千多年来,盐源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
古老的闰盐古道,从盐源出发,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连接着西昌、宁蒗和丽江。曾经,马帮的铃声在这里回荡,商人们沿着这条古道,将盐源的盐、铁等物资运往各地,也带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商品。岁月的车轮滚滚而过,虽然古道上的马帮已渐渐远去,但那些深深的马蹄印,依然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沧桑。
老龙头墓葬群的发掘,让沉睡千年的历史重见天日。那些造型独特的青铜文物,工艺精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盐源古代文明的辉煌,也为我们揭开了那段神秘历史的面纱。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位沉默的使者,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让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盐源的文化,是多元而包容的。这里是彝族、汉族、蒙古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彝族的火把节,是盐源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当夜幕降临,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了夜空,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彝族的歌舞,热情奔放,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们的月琴弹奏出悠扬的旋律,舞蹈动作刚健有力,展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摩梭人的母系文化,更是盐源文化的独特瑰宝。在泸沽湖畔,摩梭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母系大家庭生活方式。这里女性地位崇高,家庭以母亲为核心。走婚习俗,神秘而浪漫,让外界对摩梭人的生活充满了好奇。走进摩梭人家,你会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好客,品尝到美味的猪膘肉、苏里玛酒,聆听他们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盐源的美食,是味蕾的盛宴。盐源苹果,以其又甜又脆的口感闻名遐迩。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每到苹果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咬上一口,汁水四溢,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坨坨肉,是彝族人民餐桌上的传统美食。将猪肉切成大块,放入锅中煮熟,不加过多的调料,保留了猪肉最原始的香味。吃的时候,用手拿起肉块,蘸上辣椒面,入口鲜嫩,肥而不腻,让人感受到彝族人民的豪爽与热情。
还有泸沽湖的烤鱼,选用湖中新鲜的鱼,现杀现烤。烤好的鱼外皮金黄酥脆,鱼肉鲜嫩多汁,再配上独特的调料,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坐在湖边,吹着微风,品尝着美味的烤鱼,欣赏着湖光山色,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享受。
在盐源,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与世无争。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漫步在盐源的街头巷尾,你会看到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孩子们在街头嬉戏玩耍,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一种让人内心宁静的力量。
盐源,这片被时光雕琢的净土,无论是它的山川湖泊、历史文化,还是美食风情,都让人深深着迷。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历史的沉淀,是心灵的归宿。当你离开这里,它的美好依然会留在你的记忆深处,成为你心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
作者简介:
杨青,四川盐源县人,现居住于攀枝花,热爱家乡,热爱写作,自幼便与文字结缘,在岁月的长河中,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擅长散文,诗歌,以细腻笔触勾勒世间万象,愿在写作之路上,继续深耕,持续编织文字的绮梦!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已经截稿,仅展示入围作品,诚邀您投稿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