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藏忧赋
文/苏志文
藏文气于繁华,寓大雅于凋零。
——摘自题记
世人皆知牡丹之盛,鲜察其衰;皆羡其荣,罕悟其寂。姚黄魏紫,占尽春工;赵粉豆绿,独擅风流。然则"繁花"二字,不过弹指;"凋谢"一途,终是归程。牡丹之文气,非藏于灼灼其华之时,而隐于夜雨潇潇之后。彼时花叶狼藉,残红委地,方见其骨相;繁华落尽,铅华洗却,始得其真魂。此花之精神,不在"动京城"之盛况,而在"泪湿红笺"之孤寂;不在"千娇万态"之姿容,而在"独立东风"之风骨。牡丹之雅,雅在忧伤底色;牡丹之贵,贵在凋零气度。今试以赋体,探其幽微,发其深致,庶几不负此花千年文脉。
姚黄者,花中之王也。其色淡黄,渐次转金,如抹匀金粉,恍若麝香供染。宋庠诗云:"世外无双种,人间绝品黄",道尽此花尊贵气象。然细察之,姚黄实出身贫寒——邙山脚下白司马坡姚崇家,本为柴门之物,后因缘际会,登堂入室,终成"王中之王"。此中哲理,岂非"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谓耶?姚黄花蕾圆尖,端部常裂,似有隐忧;外瓣质硬,基部紫斑,暗含伤痕。此花之贵,正在于将沧桑化为璀璨,将贫贱炼作高贵。其花语"睿智",非虚言也——唯有历尽寒微而终不改其志者,方配称睿智;唯有将苦难沉淀为光华者,方堪为王者。姚黄之黄,非浮华之黄,乃智慧之黄;非喧嚣之黄,乃内敛之黄。当其盛开,高于叶面,亭亭玉立,不正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君子风范乎?
魏紫者,花中之后也。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紫红花瓣,多者六七百片,层层叠叠,如锦绣堆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其来历:樵夫自寿安山掘来,售与宰官魏家。此花由山野入朱门,由单瓣变重台,恰似寒士经科举而入庙堂,由简朴臻繁复。然其可贵者,在于虽居富贵而不失本真——"贵而不挟,非隐逸实亦隐逸者也"。魏紫株型中高,半开展,枝粗节短,恰合"富贵不能淫"之态;其小叶卵圆,边缘带紫红晕,似有警醒之意。花后之誉,非徒以其丰腴,更因其端庄。刘禹锡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而魏紫尤为国色中之国色,以其能将山野清气与宫廷贵气相融,将天然风骨与人文雕琢合一。观魏紫凋零,花瓣不散不乱,仍保持皇冠形态,此非"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气概乎?
赵粉者,出自清代山东菏泽赵家花园,旧称"童子面"。其色粉红娇嫩,花型多变,或如绣球圆润,或似蝴蝶翩跹。此花最妙处在"变"字——同一株上,可见荷花型、金环型、托桂型诸般形态,恰似少年心性,天真烂漫,不拘一格。赵粉植株生长势强,花量大,清香宜人,正是青春活力之象征。然细味"童子面"三字,岂不令人悚然?童子终将老去,粉面难免尘染。赵粉之粉,是朝霞初染之粉,是未经世故之粉,是转瞬即逝之粉。薛涛诗云:"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恰可为赵粉作注。青春之珍贵,正在其不可复得;花季之美好,正因其终将消逝。赵粉开时,满树繁花似锦;谢时,落红成阵如雨。此中消息,非过来人不能解——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白发新。赵粉以"青春"为花语,实则是以永恒之变,叩问不变之殇。
豆绿者,又名欧碧,花色青绿,初开浓翠,盛放转淡,阳光下近乎素白。《亳州牡丹史》称其为"八艳妆中之异品"。此花最是奇特——百花争艳时,它偏以素色示人;群芳凋零后,它反显精神。豆绿开花较晚,在山东菏泽,须待四月中下旬方见其姿。此岂非"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之境界?清朝赵新咏豆绿:"谢绝人间脂粉气,远山眉黛想文君",道出其超尘脱俗之致。豆绿之绿,非庸常之绿,乃洗尽铅华之绿;非媚俗之绿,乃坚守本真之绿。世人多重姚黄魏紫之富贵,而轻豆绿之清寒,殊不知牡丹精神,正在这"富而不骄,贵而不挟"之间。豆绿以稀为贵,正因其不肯随波逐流;以晚见珍,恰由于其能耐得住寂寞。此花之风骨,令人思及陶渊明东篱之菊、林和靖孤山之梅——天下皆趋炎,我独向寒处;举世慕繁华,吾心寄淡泊。
牡丹之凋,尤以谷雨时为甚。彼时春将尽,夏未至,花事阑珊,人心摇落。恰如人生中年,锐气已挫,慧眼初开,方知"对一切人和事都抱怀疑,再连自己都不相信"之"万丈深渊"何在。然则牡丹之智慧,正在于能于深渊前"挺住"——不因凋零而自弃,不缘风雨而改节。其枝干经冬不枯,其根系历劫犹生,故能年复一年,重放光华。此非"病痛是重铸真身的机会"之谓乎?非"修身养料"之所在乎?
牡丹文气,尤见于艺术创作中。古人画牡丹,不重其形,而追其神;不慕其色,而求其韵。徐渭"富贵花将墨写神",正是此意。文人咏牡丹,亦多借花抒怀,以花喻人——王维"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是寄身世之感;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是讽世俗之态;王溥"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是发逆耳之言。牡丹之文气,正在于能承载千年文人之一切喜怒哀乐,成为中国文化之精神符号。
岁次乙巳年谷雨日,于牡丹凋零之际,感其精神而作此赋。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视频截图)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