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银球守健康(散文)
文/何贤华
“乒乒乓乓乒乒乓,小小球儿闪银光,你推挡来我扫荡……”这首《乒乓球之歌》在我读初中时就唱响在耳边。四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健步如飞的少年,如今己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想起当年爱好乒乓球的情景,内心仍然是一阵激动。
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过上小家庭日子后,就很少打乒乓球了。因为工作忙,时间紧,哪有心思玩乒乓球呢?其实,乒乓球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体育活动。读初中时,为玩乒乓球,我旷过课,逃过学,甚至饿着肚子……这一切一切,贴上了痴迷爱球的标签。
当然,这么多年过了,也玩过几场球赛,那是非正式的。玩着玩着,生疏多年的手感慢慢熟络起来,球技没有增长,爱球的心没有减退。只是受着时间和职业的限制,没有生出非分之想,一定要玩过“天翻地覆”。
去年下半年,我进入花甲之年,也因年岁的到位便离开教育事业。人是很贱的,这个贱不是“下贱”,而是人离不开折腾和忙碌。一旦轻松起来,没有追求目标,人就慵懒,就放任自流。时间一下子就慢了起来,生活节奏也放慢了脚步。这不,在广东居家的小儿子对我说,爸,去我那里住住。你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应该是享受。再说,孙女很想你们,一大家人在一起,那是多么快乐呀!
听了儿子的话,我和老伴来到了儿子的家。他居住在深业城三期的小区,这里环境的确很好。小区里能见到四季的花开,高低不同的树木蓬勃生长,碧绿的草坪随处可见,还有铺上鹅卵石的小径如小蛇一般,出没于灌木丛中,供人们闲时散步和溜达。这十几万平方米的小区绿化,就像一个小小的公园。
一天上午,我在小区环形路上漫步。走到小区52栋的大楼前,听到乒乓球拍打声,我止步细听,还传来说话声。我走近一楼,掀开虚掩的布帘,几个人正在打球。
其中一位略胖的中年人问我:“你找谁?”“不找谁,来看打球。”我直言相告。我环视一下球室,有三副球台,靠壁的边缘摆放几张椅子,还有一张沙发。应该是打球累了,坐下休息的。侧面的小厅摆放一张茶几,几条小板椅。那是供喝茶的地方。嗬,挺有情调的。墙壁上贴了几张国家乒乓球队队员照片,那奋力拼搏的姿势,给人信心与震撼!
望着眼前情景,我心里暗暗地佩服:简陋的球室却布置得精当有气氛。球台前,略胖的中年人与戴眼镜的中年人正奋力拼搏。只见略胖中年人发了一个左旋球,戴眼镜的球拍一挡,偏了,球出界。又来一个左旋球,同样出界。我在一旁看着,刚想开口说话,又忍住了。怕人家说我多嘴,冒充内行。
就这样,俩人来了几个回合。不是你推挡,就是我是提抽,双方猛冲猛打,互不示弱。不多久,额头上冒出汗珠,手肘上也是湿湿的,还不时用毛巾去擦汗。毕竟是五六十岁的人,超时超量活动挺累的。在略胖人提议下去休息。
他们在茶几处坐下,倒出提前煮好的茶水,也招呼我去喝。看着1米见长的茶几,略胖人提壶倒茶,那熟练的动作,一看就是老茶民。我接过递来的茶杯,在茶几旁坐下。喝着浓郁的茶水,听着他们的交谈,很快知道了略胖中年人叫廖定国,广东潮汕人。怪不得这么爱茶水。据说茶水已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还有戴眼镜的叫文星,湖北天门市人,是高校退休老师。有胖墩结实的老杨师傅,见人很和善,总是笑嘻嘻的。也是湖北天门市人,是一名退伍军人。他们边喝边聊,门口吹来凉爽的风,脸上的汗珠不见了,刚才打完球的疲惫样子很快消失,人又精神多了。喝着聊着,廖先生看了下手表,说,时间到了,我得回家去。临走时,廖先生对我说,你喜欢打球就常来玩玩,我们这个球队有十几位,都是过花甲之年的人。大家打打球,聊聊天呀,锻炼锻炼嘛。我答应他的好意。
离开后,第二天上午,我又去了。进屋一看,嗬,七八个人在忙碌着。有正在球台上奋力拼杀的,有坐在旁边椅子上倾心交谈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相处很愉快。打累了下来休息,换上旁边等待打球的。你来我往,循环上场。在球场上,我遇见古稀之年的彭师傅,他个头不高,满是沧桑的脸上挂满对乒乓球的喜爱。听人说,在球队里,他球技最好,削球、抵挡、抽球样样都会。人人都想与他练习,从他那里学到不少技巧。别看彭师傅年过七十,支气管有点问题,可他一拿起球拍,往台前一站,蹲下马步,一个下旋球从球拍上直冲对方……那身手宛如一个敏捷的年轻人,推挡提抽运用自如。把对方搅得措手不及。
从此以后,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去那里玩上个把钟头。渐渐地,与这些玩球的爱好者熟悉起来。还从他们那里知道,两年前,这个球队是由廖定国先生牵头,与几个爱球者合计购买球台球网及添置用品。还拉上电线,安装电灯,在打球时光亮充足;为防止打球时滑倒,在地上铺好防滑塑料垫。这些费用都是他们自掏腰包。为玩球有一个好的活动场所,他们考虑很周到。
我去的次数多了,也了解得更多。这个球队有十几人,大多六十岁以上。他们的活动时间是吃完早餐后,处理好家务事,便拿上球拍,不约而同地来到球室。按着先后的顺序,开心地练球。三副球台,可以同时六人玩球。如果谁玩累了,想休息一下,就停下来。或者换上他人继续玩球。在打球过程中,有练习推挡的、有学好发球的、有掌握提抽的,大家互相切磋。在玩中提高球技,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大家说说笑笑,十分快活。
这个乒乓球室还吸引不少外来球者,有本小区的爱好者,还有小区外的爱好者。年龄最大的有一位七十五岁的阿姨,可她一上场时,立刻像换了个人似的,有着青年人的朝气,提着球拍,左右冲突,身手敏捷。每有一个提抽得分,就赢来一阵喝彩。
这个球队的人,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有广东潮汕的、韶关的、茂名的;有湖北天门市的、恩施的、黄石的;有湖南的,还有东北的……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有做生意的老板,有高校的退休老师,有退伍军人,有企业退休人员,有家庭主妇等,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相约一起,玩在一起。利用小小的乒乓球来打发时光,增加交往,联络感情,锻炼身体。这不啻为一种好的运动项目。
我印象最深的是彭师傅。我每次来玩球时,总看见他耐心指导球员打球,对水电安装的小简用功最深。小简的发球、推挡、提抽,他都一一过问。对于提抽,他以身示范,告诉小简如何选好角度,用好力度,掌握速度。小简每打出一个好球,他都竖上大拇指赞扬。对于其他人练球,他也传授技巧,指出不当之处。湖南的张大姐,是企业一名退休人员。六十多岁了,特别勤快。抹球台上灰尘和打扫地上垃圾,她几乎全包了。使球室干干净净,整洁有条理。
在球室活动中,这些球员都有时间观念。上午要么十点半离开,最迟不超过十一点。对于打球,他们只是活动身体,毕竟是五六十多岁的人,不能过度劳累,那样会适得其反。动动筋骨,聊聊天,分享一下生活中的趣事,每天这样的日子也挺满足的。
在球室活动中,通过多次练习打球,我的球技有些进步。以前打球,我喜欢推挡,不会提抽。经过与别人切磋,掌握要领,在练球中得出悟性,这样一来,我也能连抽几个球。还有一点,这些球员一致认为,玩乒乓球它的危险系数极低。它不像篮球那样拼命地狂奔,不像羽毛球那样左右冲突。稍不注意,就容易受伤,或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乒乓球活动深受中老年人群喜爱。一些玩过球的球员说,几天不来练球,浑身有些不自在。身体里一些酸痛和僵硬的症状,在练球中得到很好的调整,出现好的变化。在小区的45栋、46栋的一楼,也有乒乓球活动场所,有一群中老人在那里练球。不管球技怎样,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练球玩球。达到活动筋骨就行了。这些活动,总比打扑克玩麻将要强,长时间的静坐和在焦虑思考中度过,久而久之,身体健康的状态会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一些疾病会乘虚而入。
小区52栋一楼球室的廖总表示,为了让球员打出水平,取得成绩,会不定期举行乒乓球赛,适当奖励优胜者。他还积极与其他的乒乓球机构联系,多举行一些有益的乒乓球赛事,争取让这支球队走出走,尝试更多的锻炼,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不失为中老年人锻炼身体提供一点启示。
我相信52栋一楼球室张贴的“乒乓球十二好处”的箴言,玩球不仅是挑战自我的能力,更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方法。相信不久,会有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加入这个球队,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乒乓球赛事!
作者简介:何贤华,湖北省蕲春县人。教师。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供职《羊城晚报》社。作品散见《湖北日报》《羊城晚报》《黄冈日报》《东坡文艺》《渤海风》《蕲春文艺》等报刋及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