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野菜的小山丫
关 东 月
晨雾似轻纱,轻柔地缠绕着村口老槐树的树梢。山丫早早地便踏着湿漉漉的露水出门了。她挎着那柳条编织的篮筐,篮筐里仿佛盛着一个野菜的小天地。荠菜星星点点地遍布其中,小白花绽放在顶端,虽微小却透着顽强的生命力;马兰头的嫩叶蜷缩着,紫边的叶片仿若还留存着昨夜露珠的喃喃细语;蒲公英的绒球在篮筐角落相依打盹,宛如一群毛茸茸的小团子,时刻准备着随风飘向远方。
母亲用裁衣裳剩下的布头,精心为山丫缝制了一件杏红色的罩衫。袖口缀着鹅黄的流苏,山丫跑动时,恰似一只振翅欲飞的戴胜鸟,灵动无比。这丫头总能巧妙地将山野的韵味融入自身。瞧,她头顶歪戴着半开的野桃枝,那枝丫宛如从春之画卷中裁下的一角,满是天然的野趣;鬓角别着两朵带刺的蔷薇,蔷薇娇艳欲滴,露珠滑落花瓣,滚入衣领,她却毫不在意,好似这是山野给予她独一无二的馈赠。脚踝上系着狗尾草编就的铃铛,每走一步,铃铛便发出清脆声响,惊起草丛中的纺织娘,那声音奏响一曲田园妙音。
山丫对这片山野了如指掌。她清楚哪片坡地的婆婆丁最为肥美,就像知晓宝藏的藏匿之处。她也明白断墙根下的灰灰菜,沾染着瓦当的陈年雨味,那是岁月与自然共同镌刻的痕迹。挖车前草时,她总会哼起“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的童谣,说是祖辈传下的习俗,实则这童谣就像神秘的咒语,用来驱赶前来啄食的麻雀。
今日,山丫要去镇上售卖野菜。她悉心整理着野菜,将每一种都摆放得井井有条,而后沿着蜿蜒小路朝着镇上走去。篮筐在她臂弯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路上行人纷纷被她独特的装扮和满篮的野菜吸引。
镇东头的青石板刚刚被晨光笼罩,山丫那长长的麻花辫便扫过挂满夜露的幌子。她将竹篮置于街边一角,野菜们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新鲜而富有生机。她的紫云英带着夜的气息,花瓣上凝着细盐般的霜花,鲜活地出现在众人眼前,恰似从《诗经》中走来的“采采芣苢”,透着古老而质朴的韵味。
戴老花镜的茶馆掌柜眯着眼打量,不禁赞叹:“这哪是野菜啊,分明是山神打翻的颜料罐。”可不是嘛,那桔梗的蓝,蕨芽的青,刺嫩芽琥珀般的尖,还有地皮菜蜷缩成的小墨团,各种颜色交织成一幅绚丽的山野画卷。
“给我称二两蕨菜苗!”豆腐西施那软糯的声音传来,目光在野菜篮里搜寻着。秤杆上的铜钱随着称量的动作叮当作响,宛如演奏着交易的小插曲。身着西装的年轻男子举着手机,镜头紧紧追随着山丫耳畔颤巍巍的野玫瑰,想要定格这充满野趣的画面,那野玫瑰在镜头里仿若娇羞少女,散发着独特魅力。馋嘴的娃娃们早已围成一圈,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山丫,看她像变戏法似的从围裙兜里掏出野莓。那紫红的野莓汁水饱满,染得山丫的指甲如同涂抹了凤仙花,孩子们的眼中满是羡慕与渴望。
山丫熟练地为顾客称量野菜,脸上挂着质朴的笑容。她热情地给每位顾客讲述野菜的特点与吃法,说马兰头凉拌爽口,荠菜做饺子馅极为鲜美,顾客们听后纷纷多买了几样。
炊烟袅袅升起时,镇政府办公大楼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年轻的基层工作人员端着保温杯走了出来,坐在门口台阶上,品尝着凉拌马齿苋。他不禁感慨:“山丫这小姑娘带来的可不只是野菜,简直是整座山的春天啊。”他却不知,山丫褂子里藏着给生病祖母的惊喜——用桑叶包裹的野蜂蜜,在山丫体温的温暖下正缓缓融化,如同山丫对祖母深沉炽热的爱,无声却充满力量。
卖完野菜后,山丫踏上回家的路。她的脚步轻快得如同山间跳跃的小鹿,心情如同篮筐里野菜换来的钱币一般沉甸甸的,满是收获的喜悦。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宛如给她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她哼着那首童谣,声音里满是欢快,此时的童谣不再是驱赶麻雀的咒语,而是内心喜悦的自然流淌。
她满心想着生病的祖母,脚下的步伐愈发快了起来。脑海中浮现出祖母吃到野蜂蜜时那慈祥幸福的笑容,这想象让她的心被暖阳照耀般暖烘烘的。
她的目光掠过路边的花草树木,只觉一切都如此美好。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像是向她点头问好;路边盛开的野花,仿佛也在分享她的快乐。她不再像来时那般留意野菜的生长之处,满心都是对家的眷恋和对祖母的牵挂。
一路上,她回味着在镇上卖野菜的场景,顾客们满意的神情、孩子们渴望的眼神,还有那些对野菜赞不绝口的话语,都让她感受到被认可的满足。她深知自己从山里带来的不仅是野菜,更是大自然的馈赠,而她将这份馈赠分享给了镇上的人们,这使她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世界紧密相连。
她感受着傍晚微风轻拂脸庞,那风中带着田野的气息,混合着内心的喜悦,让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希望。每走一步,她离温暖的家就近一步,心情愈发轻松愉悦,身上的疲惫仿佛被回家的喜悦驱散得一干二净。
直到暮色如巨大幕布,吞噬最后一缕霞光。那些别在山丫发间的野花,虽已离开山野,却依旧散发着迷人气息;浸入汤羹的山野清气,在雕花窗棂间缓缓流转。穿城而过的河水忽然变得清浅,倒映出对岸油菜花田的碎金。此时人们才恍然发觉,春天早已随着山丫沾泥的裤脚,悄无声息地住进烟火缭绕的街巷,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心中一抹温暖而美好的存在。这不仅是野菜带来的春天气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体现,是乡村生活质朴纯真的诗意表达。

作者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1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