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 台 》
关 东 月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爱停驻在窗台,将昨夜凝结的露珠熔成碎金。我常在此时推开玻璃门,看光斑在瓷砖上跳一支菱形舞。那些被钢筋水泥驯服的绿萝、芦荟、龟背竹正以植物的语言交谈,叶片上的脉络是岁月刻下的密语。去年种下的茉莉今晨忽然绽开,像夜空坠落的星子,香气漫过防盗网缝隙,与楼下包子铺的热气在七楼半空悄然相会。
这方寸之地原是水泥浇筑的几何体,如今成了会呼吸的生命体。铸铁栏杆上攀着凌霄花藤,根茎在墙缝里蜿蜒如时光的掌纹。三年前从拆迁废墟移来的小石榴树,此刻正把虬结的枝干探向楼宇间隙的天空,仿佛要在混凝土森林里辟出一页水墨丹青。风起时,晾晒的衬衫与多肉植物的影子在纱帘上重叠,恰似皮影戏里前世今生的对白。
午后常在此煮茶听雨。铸铁壶嘴腾起的水雾里,能看见无数个被折叠的雨季——幼时老宅漏雨的青瓦,大学宿舍洇湿的信笺,异乡屋檐下潮湿的叹息。雨滴在晾衣绳上串成水晶帘,麻雀缩成毛茸茸的球躲在空调外机后,此刻的阳台成了诺亚方舟,载着城市里所有无处安放的潮湿心事。
暮色最慷慨时,晚霞会给防盗网镀上玫瑰金。我数着对面高楼渐次亮起的方格,像翻阅一册悬浮的万家灯火。某扇窗里飘出《月光奏鸣曲》,音符缠绕着晾晒的床单起舞,而楼下快递柜的提示音正在切割夜色。这个矛盾的空间里,古典与现代如同藤蔓与钢架,在暮色里达成微妙和解。
深夜里,月光会顺着晾衣架流淌成河。蹲守昙花绽放的那些时辰,听见楼下醉汉的呢喃与婴儿夜啼在风中交织。防盗网外飞过的夜鹭,翅尖掠过二十四层楼高的孤独。此刻的阳台如同透明的茧,既隔绝着世界,又孕育着与世界对话的千万种可能。
在这个垂直森林的时代,阳台是离地三十米的岛屿,是囚禁与自由的辩证,是烟火与诗意的缓冲带。铸铁栏杆外,共享单车的电子锁开合声与蝉鸣共振;花盆深处,蚯蚓正将咖啡渣与落叶酿成春天的伏笔。我们在此晾晒衣物,也晾晒心事;种植花草,更种植时光。当晨曦再次降临,那些在瓷砖缝里挣扎的野草,正用露珠书写着新的生存宣言。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1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