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著名作家史铁生
文/张晓红
史铁生和我是一代人,我们都经历了上山下乡,那段蹉跎的知青岁月。知青生活的艰辛苦难,让他饱受高强度的劳动,物质匮乏饥饿常伴随着他,还有恶劣的居住环境,窑洞潮湿阴冷。劳动中腰部曾受重伤,因农村医疗资源缺乏,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造成脊髓疾病,导致双下肢瘫痪。这无疑给了他人生最沉重的打击,苦难如同四季更迭,让他崩溃绝望,想以死解脱。
母亲默默承受儿子的痛苦,为他四处奔波,寻找治疗方法。母爱的力量为他撑起了一片天,也阻止了他轻生的念头。在亲人和朋友的鼓励下,他直面苦难,笑对人生,用顽强的毅力,丰滿的思想,创作岀多部作品,并获鲁迅文学奖,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作家。
我最早读到的是史铁生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部作品发表在1983年,以他下乡插队陕北清平湾为背景,描写了真实农村生活,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包括他艰苦的知青生活。从北京城里到陕北农村,阳光大男孩的命运被改写。他的不幸遭遇,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开启了轮椅生涯。我含泪读完,心疼不已,同为天涯沦落人,我比他幸运多了。从此以后凡是史铁生的作品,中、长篇小说,散文等我都会关注,对他的作品充滿了厚爱。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遭遇挫折,我常常会陷入迷茫与无助。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展现了他直面挫折的勇气,在轮椅上顽强与命运抗争,能在绝境中重新拥抱生活。他的精神激励着我,我仿佛也找到了驱散阴霾的阳光,获得战胜挫折的信心,学会在挫折中寻找美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人生若觉很悲苦,只因未读史铁生。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遭遇多大的风浪,我都能凭借从书中汲取的力量,勇敢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悔人生。
附:
妈妈用生命唤醒了他的乐观坚强。
妻子的爱让他的创作走向顶峰。(1980年18岁的西北女孩陈希米,偶读史铁生的作品,被深深地打动了,文字为媒,心灵相通,幸福走到一起)。
他双下肢瘫痪,并发严重肾病,最后导致尿毒症,晚期靠透析维持生命。只可惜疾病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59岁画上了人生的句号。
他那灿烂的笑容,已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授权作者简介: 张晓红: 从事医务工作40年,现已退休。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唱歌,游泳。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愿美好的人生更加丰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