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籁
是谁炮制了一个美妙的音乐和弦,用音符搭建天梯,凝固了历史时空那个瞬间;
是谁拨动了上苍赐予的那根琴音,将灵魂铸成音乐璀璨的星河,使整个世界都在站立倾听;
是谁把他的灵魂化作一条高尚的音乐彩虹,把整个世界装点得如此神圣?
有一位冒险艺术家,在异国找到了表现他音乐天赋的载体,创作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剧种,谱写了音乐载体中著名篇章;
有一位杰出的音乐痴人,用24天的心血浸润出一部总谱354页的旷世之作----清歌剧《弥赛亚》,描写耶稣降生为王,救赎的故事,将千万颗心聚,观众在齐声呐喊,在轻声呼唤,在凝神聆听,在共同激荡,《弥赛亚》成为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圣乐;
有一位神奇的音乐家、指挥家,用一颗心跳荡在五线谱中,在他的清歌剧《弥赛亚》中所创造出的音乐和弦,使在伦敦剧院观看演出的乔治二世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和心灵震动,他带头站立起来倾身恭听。此后每当哈利路亚感恩的旋律再度出现在世界任何一方便有了一个约定,都在站立倾听;
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他死后教堂诗人区纪念碑和墓地旁有一块石板,上面刻着《弥赛亚》的部分乐谱,他的遗体安放在纪念碑的底部,在这里他还控制了一个民族的音乐生活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亨德尔在完成哈利路亚大合唱时泪流满面,他曾对人说,我确实看到了整个天堂呈现在我的面前,还有伟大的上帝,我想上帝拜访过我,如果我提供给他们的仅仅是娱乐,那我将感到遗憾。面对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圣洁的音乐和弦,呈现的光荣与神圣,人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个故事。
亨德尔敏感于各个国家民族的音乐品位,精纯的作曲手法使独唱与合唱都有优美的旋律和音乐技巧,作出极为多样的音乐效果,每一个音符都有丰富的表现活力和深刻的精神内涵,既有耶稣的遭难和复活,也有他自身对艺术的追求,过度的痴迷以至双目失明的悲惨遭遇。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对音乐的感悟,耶稣再现的同时也是这位音乐家灵魂的再现。他创作的那饱含人类高尚精神生活的音乐和弦,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传递着一个圣洁的声音,在审视我们的心灵,在上帝和听众之间亨德尔充当了一个特殊的媒介。
亨德尔美妙的音乐传达着一种渴望,每一个充满不同颜色的音符,都在五线谱那个特定的位置在我心灵敲击和震荡,提升我的精神品质,把我们从平庸带到一个高尚的世界,让狭小宽阔起来,让平庸有所作为。在欣赏旷世的咏叹调中,是音乐折射出我心灵深处的一种怦然震撼,那是一道音乐彩虹,使我瞬间感受到主宰人身体的是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它在我的思想和心灵深处代表着人格、良知。在我的精神境界里起着微妙作用。尽管这里没有人物表演,却刻画着血淋淋、不朽灵魂的耶稣。史诗般的激烈和抒情,犹如一组组完整的细胞,活现了剧中人物形象,高亢与舒缓中构架了丰富的生活画面,和弦在起伏中弥漫开来,低沉的咏叹调,戏剧性的叙调,巨大的赋格曲和双重合唱,扑面而来的气氛充满冲突,雄壮中的激昂,轻扬中的舒缓,让人留意的是一个小小的停顿,它的呈现不但没有给听众稍稍喘息的机会,反而使音乐的效果大大增强了,它开始在无声中撞击人的心灵,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和弦,它与音符间是排列有序的,是切割不断的链接。由此剧情在深入,剧中人物的灵魂在停顿中仍在跳荡。这个小小的停顿,在寻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位置后尽情地显示着艺术威力。哈利路亚运用了复调与和声紧密结合的手法,以及特有的旋律结构,造成一种激昂的气势,营造了一种热烈欢呼的情绪,呈现了史诗般的宏伟场面,庄严的赞歌诠释着宗教音乐。
亨德尔从1710年秋首访伦敦开始,这里的音乐之魂征服了他,这个城市艺术氛围像磁石一样吸引了他,25岁被任命为指挥,还兼任汉堡剧院小提琴手和钢琴伴奏。亨德尔以天生领导者的直觉调动着音符,他的音乐天才得到彻底释放。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剧院里回响着意大利人“亲爱的萨克森人万岁”的欢呼声。为《弥赛亚》的问世铺就了一条黄金之路。
亨德尔就算有钢浇铁铸般的身体也难以保持他的音乐驰空的速度,52岁时这部音乐内燃机出了故障,受麻痹症的打击他的身体彻底垮了,他自虐“这垂死之人”。亨德尔终于停下回流着音符的大脑,无奈的放下了指挥棒,收起了心爱的管风琴。于是他出国疗养。当时也有人幸灾乐祸,这个巨人完蛋了。然而,他们低估了他,虽然他又经历了五次高昂代价的失败,这个音乐铸就的奇人血液里洋溢着铿锵的旋律,奇迹般恢复了体力,并敏锐地认识到正歌剧在英国完结了。从毁灭转到流芳百世,上帝将独辟难寻的音乐蹊径又一次抛向了他的艺术宠儿。1759年74岁的亨德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指挥了10部大型音乐作品,场场满座,当演出结束时他虚脱了,8天后这位音乐巨人只能用灵魂再与他的音乐结缘。
亨德尔一生追求创新,他的音乐作品很理想地合乎英国中产阶级品味,当他意识到正歌剧已经不能征服观众时便有了清歌剧的雏形。于是几百年前伦敦大剧院曾有一段广告称:“舞台上将没有表演,但对听众来说,大厅里将充满正派的气氛。”
亨德尔死后不久,他的清歌剧成为英国的民族艺术形式。在他百年诞辰纪念会上,有500名歌手和乐手参加演出。以后的亨德尔音乐节出现过空前庞大的阵容,数百人的乐队和3500人的演唱。当时媒体评论:“这些清歌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它给我们留下了天国的概念。”
柴科夫斯基说:“亨德尔处理声部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大师。”
亨德尔独辟的音乐蹊径把我带入一种高尚的境界,我想上帝是不会拒绝我这个音乐门外汉的,心中装着亨德尔,就会走近那个理想的音籁世界。是他的音乐引领我爱的渴望与人性本能,在欣赏中去忧伤或狂喜,去放逐或嬉戏,每当水滴石穿的柔力渐渐释放开来,一种力透纸背的浸润,引发的向往与憧憬,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即使我的眼睛可以拒绝,耳朵却无法关闭。
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音符背后释放出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我的心在飞翔。
简 历
王建平,男,1956年生,黑龙江省肇东县人。1984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科班。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书协黑龙江分会理事。
散文作品曾在《中国散文大观》《散文百家》《散文家》《黑龙江日报》等发表数十篇,散文作品获中国散文家协会华表奖一等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散文论坛优秀作品奖。出版散文集《地中海拾贝》《王建平散文集》。与高长顺合作编剧话剧《职场游戏》、音乐剧《太阳的部落》分获第31届田汉戏剧奖三等奖、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八届丁香奖优秀剧目奖,与高长顺合作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教育烛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新作(王建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