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感言】
分享巨作,深有感怀
高凌贵
首先祝贺董顺学先生《月亮山下》出版发行!
和董顺学先生很有缘份,过去曾在西吉县计划委员会和计经局共事,历经沧桑,岁月有情,留下了深刻印象。后虽经各自岗位变动,但彼此心中颇为挂念。董顺学先生工作热情奔放,对发展县域经济有思路、有研究、有想法,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畅蘸笔墨,挥洒遒劲,以一笔好字,摹绘出了人生的壮丽画卷;以满腔热忱,记录了青春年华的动人故事;以坚韧不拔,演绎出了山乡巨变的人间奇迹;以山海情深,塑造了一代知青、几代梦想的风雨兼程。可以说,《月亮山下》语言朴实,素材真实,故事详实,是一部讴歌西吉阳光普照、红旗漫卷、改革开放的精彩诗史;是一部反映山乡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生活的宏篇巨著;是一部高树“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品牌的精品力作。
《月亮山下》原名《狼毒草》,在原稿征求意见和充实完善阶段,吾亦对有关章节进行转发分享,由于人物原型真实,乡村风情浓郁,故事鲜活感人,历史印记厚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收到了积极反响。因此,她的问世,标志着在西海固这块文学沃土上再添新秀,再盈硕果,再逐梦想。此时此刻,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谨作小拙,以示感怀!
读《月亮山下》有感
高凌贵
怀才旅梦启新航,山海情缘韵语香。
润及心田风雨秀,鲜柔故事月峰藏。
葫河源远思波涌,庄稼根深拥穗长。
几代馨荣诗史颂,人间巨变锦成章。
祝贺董兄顺学先生
高凌贵
祝颂贤书付梓投,贺功执着入中流。
董源笔墨今朝涌,兄意词华杰作优。
顺见情怀西海固,学思梦寐忆乡愁。
先端字迹多潇洒,生动雄章故里讴。
第十六章
因为没钱置办年货,虽然已到年底,可整个村庄显得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快要过年的气氛。
今天是个好天气,风和日丽,天空瓦蓝瓦蓝的,太阳晒到人身上暖烘烘的。那些挣不了工分的老奶奶三五成群地坐在北墙根下一边拉话,一边做针线活;老爷爷们聚在一起一边抽旱烟,一边玩纸牌、掐方、“狼叼羊羔”等,有的竟然脱掉棉袄光着膀子捉虱子。
这个季节,如果遇上好天气,外边要比家里暖和。
一群群野鸽子和一群麻雀在打谷场里觅食。
放了寒假的学生有的在打谷场上传皮球、踢毽子、跳八房,有的用细麻绳套野鸽子,有的用笸篮扣麻雀。孩子们的欢闹声,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一些活跃的气氛。
周思甬吃罢早饭来到了曹庆儿家帮他家杀猪。这事昨天晚上曹庆儿就已经通知他了。按往年的习惯,腊月八过后家家户户就把过年猪杀了,因为到大寒季节天气太冷猪就不长膘了,喂的食因为御寒被消耗掉了,喂也是白喂。今年因为粮食少,每天给猪只喂点土豆和粗饲料,猪的体重增长缓慢,所以把杀猪的时间往后拖一拖,其目的是让猪再增加一点重量。曹庆儿家的年猪一直拖到了今天才杀。
榆树湾是个有五十几户人家的大生产队,今年绝大多数人家为节省粮食,早把过年猪卖掉了,有年猪的只有六户人家。这六户人家是,生产队队长家、会计家、保管员家、公社粮库主任家、煤矿工人家、曹庆儿家。曹庆儿家的年猪并不大,而且比较瘦,毛重估计也就一百二十斤左右。
给曹庆儿家帮忙杀猪的人很多,基本上每家户来了一个代表,因为昨天曹庆儿挨门挨户把人都请了一遍。帮忙杀猪的人陆续来了,有的主动帮忙烧烫猪的开水,有的搭木架,有的支肉案,有的则轮流捣罐罐茶。曹庆儿拿着秦岭牌香烟给大家一轮又一轮地散,大家伙儿都在闲聊,等待着杀屠的到来。不一会儿,杀猪的杀屠来了,曹庆儿笑脸相迎,顺手递给了一支香烟。
杀屠也算是个手艺人,在杀猪的这一天也很受人尊重。杀屠手里提着一个竹筐子,里面装着几样杀猪用的工具:一把砍骨刀、一把杀猪刀、一把刮毛刀、一块粗石头、一根绑猪嘴的细绳子。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杀屠吩咐几个年轻人进猪圈里拉猪。猪看见这么多人进圈,受到惊诧,疯狂乱跑。一个年轻人迅速抓住了猪尾巴,使劲将猪的后半身提了起来,在猪百般抗争和刺耳的尖叫中,又上去了几个年轻人抓住了猪的四条腿,将猪抬出了猪圈。
这时候杀屠手拿着杀猪刀在肉案旁等着,猪被抬上了肉案,杀屠迅速用细麻绳将猪嘴紧紧地绑上,其余几人将猪的前后腿也结结实实地捆扎了。这时,一个年轻人端着一个里面撒了盐的盛血盆,接在猪脖子下面,杀屠用刀把子在猪的喉咙上用力捣了几下,然后将锋利的刀子猛然刺入猪喉咙,瞬间,一股冒着热气的鲜血顺着刀刃喷射了出来。猪仍然在不停地挣扎,但因几个人在死死地按着,猪一点动弹不了,只是用蹄子使劲来回踢着,并从鼻腔里发出又细又尖的声音。随着血流减慢,猪叫声越来越小,猪的挣扎也慢了下来。这时,杀屠将一尺多长的刀子往猪的喉咙里深深地捅了一下,直达猪的心脏,猪终于停止了呼吸。
猪的叫声刚停,一群男孩子蜂拥而至,来到杀猪现场,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拔猪鬃。因为快要过年了,家里大人没钱给孩子买过年的炮仗,大多数家庭孩子过年的炮仗都是用自己拔的猪鬃换的。对孩子们来说,如果过年不放几个响炮,觉得这个年过得没有一点意思,那该是多么扫兴的事。猪鬃拔完了,但这群孩子仍然不肯走,他们还要等猪开膛破肚后,拿上猪尿泡用气吹胀后当皮球玩呢。他们拿上猪尿泡后,先把里面的尿液挤干净,然后用嘴吹胀,放在土上使劲揉搓。由于尿泡是有弹性的,伸缩性相当大,反复揉搓,反复吹气,使猪尿泡逐渐变大,最后变成与足球一样大。一只猪尿泡在孩子们的反复操作下,终于变成了一个大气球,他们拿着猪尿泡在打谷场上玩得特别开心,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将猪尿泡玩腻了还舍不得扔,要拿回家灌煤油呢。因为玻璃瓶灌煤油容易打碎,猪尿泡很柔软,是灌煤油的理想器具。
猪杀倒后,紧接着开始烫毛、拔毛、清洗、分割肉、处理猪下水等,不一会儿杀猪的活全部干完了。杀猪的整个过程中,真正动手干活的人只有十来个,大多数人要么在屋子里喝茶抽烟,要么在一边东拉西扯地当旁观者。
说是帮忙杀猪,其实是把大家请来吃一顿杀猪菜。不论谁家杀猪都是一样的规程,这已经成了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为请大家吃杀猪菜,曹庆儿和父亲两个人已经忙乎了好几天。首先用开水煮了两笸篮萝卜菜,烙了厚厚的几叠莜麦面薄饼子,又去集市上买来了葱蒜辣椒和各种调料以及油盐酱醋。由于自己家里碗筷不多,又在各家户借来了碗筷和一些灶具。
曹庆儿家今年的过年猪既小又瘦,杀猪菜比往年也简单多了。曹庆儿父亲烩了一大锅萝卜菜,所有来的人吃莜麦面薄饼子和吃萝卜菜是没有限量的,但吃肉菜每人只限一碗。大家吃罢杀猪菜走的时候,曹庆儿家又给借碗筷和灶具的人家端了一碗肉菜。这样连吃带送,一头过年猪已经被吃了一少半。
周思甬和何凤治两个临走时,曹庆儿压低声音给他们两个说:“何大哥、周大哥你们两个暂别走,我有话要给你们俩说呢。”
周思甬和何凤治两人便留了下来。
曹庆儿把来的其他乡亲全部送走后,对周思甬和何凤治两人说:“今年我们家虽然过年猪不大,但还算有一头,起码能把这个年过了。而你们两家和周哥丈人家都没有过年猪,我父亲说了,四条猪腿咱们四家各一条。你们两个今晚趁天黑拿回去,不然白天拿被别人看见说闲话呢。”周思甬和何凤治两个被曹庆儿父子俩的热心肠感动了。周思甬动情地对曹庆儿说:“兄弟,这使不得,一头猪只有四条腿,我们三家就拿去三条腿,这怎么行呢?说啥都不能拿。”正在他们三个人互相推辞的时候,曹庆儿父亲拿着用报纸包好的三条猪腿来到了上窑,他把猪腿放在桌子上,手指着猪腿对周思甬和何凤治两个说:“你们两个再不要推辞了,这事情我们父子俩已经早商量好了,这两条后腿一条是思甬家的,一条齐梦鹭家的,这条前腿是凤治家的,因为你们家只有两个人。如果你们两个今晚不拿走的话,明天我就让庆儿给你们送过去。”经过再三推辞,周思甬和何凤治拿着沉甸甸的猪腿回了家。
两人的心情像打翻了五味瓶,感动、高兴、难过、心酸一齐涌上心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腊月二十八,红柳镇逢集,这是今年的最后一个集日,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所以来赶集的人非常多,大街小巷到处是人。一大早,曹庆儿就叫周思甬和何凤治两个同他一起去红柳镇赶集。周思甬想去又不想去,三心二意地拿不定主意;何凤治表示坚决不去。他们两个不想去的原因,并不是家里不缺过年的东西,而是囊中羞涩,身无分文,根本没钱跟年集。曹庆儿也知道他们两个不去的原因,便生拉硬拽地把他们两个叫到红柳镇集市上。他们三个人来到集市上时,正是赶集的高峰,到处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稍不注意他们就被人流冲散伙了。曹庆儿见状,就把周思甬和何凤治拉到偏僻角落里,对他们两个说:“两位大哥,今天赶集的人特别多,很有可能就把咱们三个挤散了。你们两个就在这儿等我,我去办点事,一会儿来找你们两个,然后咱们再跟年集。”
周思甬点头答应说:“好的,你去办事吧。我们两个就在这儿等你,哪儿都不去。”
过了好大一会儿,曹庆儿回来了,他高兴地对周思甬和何凤治说:“两位大哥,今天咱们有跟年集的钱了。我刚才把我收来的三十丈布票顺利地卖出去了,今天运气好,卖了个好价钱。平时一丈能赚一块钱,今天一丈赚一块五毛钱,总共赚了四十五块钱。哈哈!我当时高兴得连钱都不会数了!”
曹庆儿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说话一边把赚来的四十五块钱拿在手心里啪啪地拍打着。曹庆儿又对周思甬和何凤治说:“周哥,你把这二十块钱拿上给你和你丈人两家跟年集;何大哥,你把这十块钱拿上给你们家跟年集。你们两个也就不要推辞了,这钱就算是我借给你们两个的,过完年再说还钱的事。”
周思甬和何凤治两个也没有推辞,拿了曹庆儿的钱,三个人分头跟年集去了。红柳镇今天真是人山人海,人挤人,人挨人,每往前挪动一步十分困难。集市上人多货物少,有点供不应求。街道两旁的小货摊上只摆了些香蜡纸表、对联门神、大小炮仗、葱蒜辣椒、调料酱醋、白菜萝卜、粉条豆腐、南瓜包菜。镇上只有一家百货商店和一家山货商店,商店里卖的东西除了针头线脑、火柴之类的小物件而外,像各种布匹、茶叶、食糖、花椒、八角、煤油都是凭票和购“购货证”买。有些人为了买到东西,天不亮就等候在商店门前。商店一开门,人被挤得吱哩哇啦乱叫。那些力气大的年轻男人还能挤到柜台跟前,老年人和妇女、小孩只能在商店外面等待观望着,根本不能靠近。
大多数人到集市上是来闲逛的,手里并没有钱,只是来看看而已,一直到集散还是两手空空。有的人只花几毛钱给娃娃买几串鞭炮,买一二十颗水果糖,或者割几尺红头绳。能跟三五块钱年集的人都算是好家庭了。那个年代的人民币真的很值钱,花一两块钱就能买好多东西。
周思甬买了香蜡纸表、大炮和鞭炮、各种调料,给自己买了一件黄军装,又给齐梦鹭买了一件红条绒外套,但钱还没有花完。
何凤治也买了香蜡纸表和门神、各种调料,买了几串鞭炮,还给他老母亲扯了七尺做衣服的青卡其布,钱还是没有花完。
曹庆儿除了买香蜡纸表和大小炮仗外,还打了几斤散糜子酒,买了两条香烟,又买了五只鸡。他把买的五只鸡给自己家留了两只,两只送给了周思甬和齐梦鹭家,一只送给了何凤治家。
如果没有曹庆儿的慷慨解囊,周思甬、齐梦鹭和何凤治他们三家的年真的就没法过。
董顺学,汉族,宁夏西吉县人,生于1955年10月10日。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先后在西吉县二轻局、统计局、计划委员会、震湖乡政府工作。担任过地方国营企业厂长。从事文字工作四十余年,喜欢读书,热爱文学,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丰厚的生活实录,创作过中短篇小说。退休后,经过三年时间的各项准备,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66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月亮山下》,终以抒怀于文学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