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列传
维三秦大地,厚土高天,孕灵秀于斯,诞英才之众。有贤达者陈忠实,文星耀世,德馨流芳,其行其文,皆可书而颂之。
陈公忠实者,生于灞河之畔,长于关中沃野。其貌也,质朴而含英气,淳厚且蕴文光。自幼即怀壮志,心向文学之殿堂,虽家境寻常,而志意弥坚。关中之地,古风犹存,秦人之质朴、坚韧,皆默化潜移于其性。
陈公初涉文途,笔耕不辍,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其文初起,如涓涓细流,虽未壮阔,然已见灵动。所写之事,多关民生疾苦,乡间百态。以诚挚之心,察民间之细微;用敏锐之目,感生活之波澜。文字之间,关中风情尽显,村闾人物跃然纸上。或写老农之辛勤,烈日之下,田亩之中,汗滴禾土,其状也真,其情也切;或述村妇之贤良,灶间忙碌,相夫教子,言语虽朴,品德可嘉。
及《白鹿原》之问世,则陈公之名震于文坛。此作也,堪称史诗巨著,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白鹿原为舞台,展半个多世纪之风云变幻。家族兴衰,人物沉浮,皆于其间。白、鹿两族,恩怨纠葛,宛如一部关中大地之家族史。白嘉轩者,一族之长,秉持宗法礼教,为人刚正不阿,然亦不乏封建之迂腐。鹿子霖者,狡黠世故,逐利而心浮,虚荣且善妒。田小娥者,命途多舛,身似飘萍,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其反抗虽弱,然其悲苦令人痛惜。陈公写人物,入木三分,善恶美丑,皆栩栩如生。于历史之洪流中,见人性之复杂;在家族之纷争内,感时代之沧桑。
其文之妙,首在结构之宏大。如巨幅画卷,徐徐展开,从清末民初,至国共纷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岁月悠悠,世事纷纭,皆纳于一原之中。政治风云、文化变革、民间习俗,相互交织,有条不紊。次在语言之精当。陈公以关中方言为根基,经艺术之加工,而成独特之文风。其语也,质朴醇厚,如老酒陈酿,韵味悠长。读之,似闻秦人之声,亲切而动人。又在思想之深邃。于家族故事之中,深掘民族文化之根源,剖析传统文化之优劣,对人性、对历史、对民族之命运,皆有深刻之思考。
陈公之为人,谦逊豁达,虽负盛名,而无骄矜之态。与文友交,真诚相待,常以文会友,切磋琢磨。于后学也,悉心指导,鼓励有加,其德其行,皆为楷模。其创作之态度,严谨认真,一字一句,皆精心雕琢。为写《白鹿原》,闭关数载,查阅典籍,走访故老,以求史实之准确,风俗之详实。其毅力之坚,令人钦佩。
且陈公于文学之贡献,非独一部《白鹿原》而已。其一生之作,皆为当代文学之瑰宝。散文、短篇小说等,亦各有千秋。散文之中,抒怀表意,或赞关中大地之美,或叹人生世事之无常,情感真挚,文笔流畅。短篇小说则如精悍之小品,以小见大,于平凡之事中,见深刻之哲理。
今陈公已逝,然其文不朽,其人永垂。其作品如明灯,照亮文学之路;其品德似丰碑,激励后学之人。吾辈追思陈公,当学其为文之勤奋,为人之谦逊,创作之严谨。愿陈公之精神,长留于天地之间,与文光共耀,同德馨长存。
关中大地,白鹿原上,陈公之身影,虽逝犹存。后世之人,读其文而感其德,怀其情而慕其风,陈公忠实之名,必永传于青史,长念于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