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礼赞
文/李含辛
题记:
崇信剧社“礼泉小戏”西安易俗社展演,我是“战地记者”,穿错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起早贪黑,解老师说,“刚瞅见你了,一会又不见人了”,趁戏没开,走进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一饱眼福。保安说“没什么”,我答“我还会来”。夜不能寐,仗剑走天涯。
秦地厚土,史蕴渊长。秦腔艺术,旷古流芳。于西安之地,有秦腔之馆堂。吾今幸临,敬意盈腔。
秦腔者,戏曲之珍,音律之煌。源起悠远,萌于周秦之壤。西府孕其初韵,东府衍其唱腔。兴于里巷,盛于三秦之广。板胡奏响,若诉千年幽思;锣鼓铿鸣,似惊百代浪沧。
其声也,高亢激昂。宛如秦岭崔嵬,直破穹苍。男腔壮阔,犹虎啸震林莽;女调绵柔,似莺啼撩柳杨。净角洪声,震人心而胆壮,如尚长荣之饰魏虎,凶煞之态毕彰。旦角婉音,牵人愁且断肠,像肖玉玲演王宝钏,哀怨之情满场。高音拔起,凌九霄之云上;低音沉落,入九地之幽隍。
观其表演,百态尽详。水袖翻舞,似云卷云舒之状;台步挪移,如星流电掣之芒。脸谱斑斓,绘世间善恶相;身段妙曼,演人间兴废章。武将挥戈,气势赫如貔虎;文人摇扇,风姿雅若鸾凰。马友仙一曲《断桥》,声韵凄切,把白娘子之悲苦尽展;任哲中一段《周仁回府》,唱腔悲怆,将周仁之忠义全扬。
秦腔剧目,多涉史纲。忠臣义士,英风扬扬。杨家将一门忠勇,浩气传为美响;岳武穆精忠报国,大义令人仰臧。亦有民间百态,爱恨悠长。梁祝化蝶之爱,感天地而泣殇;窦娥蒙冤之伤,惊鬼神而恸怆。
至于舞台布设,亦藏妙章。一桌二椅,变幻无常。可为峻岭崇冈,可为深闺画堂。幕布启阖,演尽寒来暑往;灯光明暗,照见世态炎凉。
今入此博物馆,仿若越穿流光。件件展品,述昔时之盛昌。戏服璀璨,针缕间见巧匠;道具精良,细微处显精良。旧谱古词,墨香犹绕古韵;古乐器具,音韵似诉沧桑。
秦腔艺术,民族文化之梁。传承有继,未敢淡忘。艺人代传,秉持宗纲。虽经风雨,仍绽幽芳。愿此艺术,永续无央。薪火递传,再铸荣光。吾辈来者,亦当崇仰。弘扬其美,共谱新章。
岁月迢递,秦腔永昶。其音袅袅,其情洋洋。吾以文赞,聊表衷肠。愿君共赏,此艺之臧。